“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随着气温逐步回暖,春耕大戏正由南到北在祖国大地上逐步展开。

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耕耘,南北方的春耕文化也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和风情。

春耕春播从南到北陆续展开

我国每年春耕春播时间主要集中在2至5月,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各地春播时间也不尽相同。

华南地区是我国春播开始最早的地区,2月下旬,海南岛、台湾岛、云南缅甸边境和广东广西的沿海地区等小片地区开始春播。到了3月中上旬,春播的重头戏依然是在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省率先引领早稻插秧的第一轮高潮。由于局部气温升高,重庆和宁夏平原也在同一时期进行耕种插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会亭镇北街村农民在麦田里施肥

3月下旬到4月上旬,江南、江淮、江汉、云贵川一带的农田逐渐热闹起来,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基本已全面开展春耕。3月的西北地区依然处于春寒料峭中,只有陇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气温足够农作物萌芽生长,春小麦、土豆的播种在这些地区开始了。

4月中下旬,春天大踏步北上,除黑龙江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已适合开春整地。其中我国两大重要粮仓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相继开启春播第二轮高潮,与关中地区、中原地区共同为我国粮食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荒农垦集团五大连池农场有限公司进行大田玉米深施肥作业

5月中上旬,春播终于来到最后一站——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随着气温回暖,大地解冻,大豆、水稻陆续播种,沉睡了一冬的黑土地逐渐被唤醒,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不同的春耕习俗

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耕习俗,这些习俗充满浓厚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也反映着各地农村的风土人情。

在北方,广泛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饼

每年立春日,北方很多地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的寓意。

洒墨习俗在北方地区盛行可追溯到宋代。在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农民为庆祝开春和祈求来年丰收,会进行“洒墨”活动。具体做法是:在纸上用炭画出图案,再将红色墨水洒在图案上,形成“咚咚”作响的红色小点。人们认为这些红点代表种子落地、生长茂盛等意,同时也预示农作物的丰收。洒墨习俗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句俗语:“春天洒墨,秋天收获。”

我国南方地区的春耕习俗也有很多,例如在春耕时,会举行祭水仪式,以祈求春天旱涝适度,能够让农作物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稳定生长。

摆春桌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春耕习俗,指当春耕季节开始时,在家中摆放一张桌子并放满水果、糖果、鲜花等物品,以此祈求来年农作物茁壮成长、家庭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春醪

打春醪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春耕习俗,醪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酒。人们会在春耕开始的时候,制作醪酒并邀请邻里好友一起分享,以此祈求来年丰收、家庭平安。

春耕备耕各具特色

虽然都在3月份,但南方北方的春耕备耕工作完全不同,即使是备耕的同一环节,南北方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南方春耕的作物以水稻、蔬菜、水果等为主,备耕时要注意水稻的田间管理,如施肥、中耕、灌溉等;北方春耕的作物则是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备耕时要注意保护春季的绿肥和土壤水分。

南方春耕需要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是水稻机械,如插秧机、收割机等;北方春耕需要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是耕种机具,如耕地机、播种机等。

南方春季的养殖业以禽畜为主,要注意防范高温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北方春季的养殖业以畜牧为主,要注意防范寒冷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

南方春耕的水稻种植需要做好水田的清淤、改良土壤、加强灌溉等工作,以保证稻田水位的稳定和作物的生长发育;北方春耕需要做好土地的耕作、翻晒、破土、中耕等工作,以改善土壤条件和增加作物的产量。

春耕备耕,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关系我国全年的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目前,我国的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地开展。接下来,各地将抓好抢农时、保春种、抗灾害、夺丰收各项措施的落实,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来 源:农村青年

总监制: 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