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两支最强大的战略大军分别是四野和三野,凭借着强大的实力,不仅在战功战绩上屡创佳绩,而且在规模、装备和武器水平上也名列前茅。这实力的源泉之一就是1946年在大连建立的“建新”军火工厂,成为我军量产炮弹的重要基地。从75山炮到105榴弹炮,再到60迫击炮炮弹,这里自主生产,产量甚至一度超过实际需求,月产能轻松超过3万发。

这座工厂坐落在南满,为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提供了充足保障。四野的炮兵纵队以其强大的火力,成功压制了当地国民党军的反抗。由于炮弹产量巨大,我军成功将建新工厂生产的炮弹运往其他战区,尤其是通过海路运输到山东,供华东野战军使用。华野在战场上的火力之强,与此因素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怪的是,尽管敌军完全有可能截断海上通道,却未能如愿。在抗战末期,国民党军主力集中在西南后方,而山东成为八路军的主要活动区域。由于这一地理优势,大连兵工厂初期由中共华东局主导投资,资金规模高达3.5亿,而东北局则分担一部分。大连与山东烟台相隔海峡,海运物资只需数小时。尽管胶东地区遭到敌人猛烈进攻,但多数时间里,通过先运至离岛,再辗转到达山东各华野作战部队,我军成功保障了野战军的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军未能完全切断这一运输通道的原因有三。首先,我军运输炮弹的海上路线相当巧妙:船只并非直接南下到达山东,而是从大连港出发,向东航行至朝鲜半岛方向,然后进入公海,最后掉头向西南驶向山东的俚岛。这种策略造成了船只似乎是从朝鲜过来的假象,成功蒙蔽了国民党军的视线。

其次,大连当时处于苏联实际控制区,建新公司选址的相对安全环境也让国民党方面忌惮苏联。对于国政府而言,一旦打沉的船属于苏联,可能引发国际争端,影响国内战局。因此,国民党海军在封锁渤海湾时存在顾虑,放过了许多往来船只,使得大量东北产的炮弹最终运抵山东。

最后一点是,国民党海军虽被冠以“实力强”,但相对于我方而言,并不具备一流水准。在舰艇数量和海军作战经验方面,敌军在抗战结束后需要重建,要完全封锁渤海湾对他们来说并非易事。以国军的实力,要在广袤的大海上日夜监视我方船只并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尽管木船遇到军舰注定失利,但基于以上原因,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炮弹在解放战争期间依然大量成功运送至山东,为华野作战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使得华东战局迅速推进,令国民党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