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是实力加运气的结果。

实力方面,据《隋书》记载,杨坚出身弘农杨氏,远祖是曾在东汉做过太尉的杨震。六世祖杨铉在后燕时期曾做过北平太守。五世祖杨元寿在北魏担任过武川镇司马。四世祖杨惠嘏、三世祖杨烈、爷爷杨祯分别在北魏时期担任过太原太守、平原太守、宁远将军。父亲杨忠是西魏时期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时期,凭军功封随国公,官拜大司空、柱国大将军。

当然,不少人质疑杨坚出身。比如陈寅恪先生就认为杨坚家族只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

不过,就算杨坚不是弘农杨氏出身。他的祖辈累世为官,尤其是其父杨忠还是国公、柱国大将军。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足以可见篡位之前的杨坚家族是有实力的,并非是一般的把女儿嫁给皇帝的外戚。

另一边,作为被篡位的北周皇族,宇文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是鲜卑宇文氏首领,本来有点实力。但因为宇文肱站错了队,被裹挟入叛军,遭到北魏朝廷镇压。故而宇文泰才刚成年时,他的父亲宇文肱、三个哥哥宇文颢、宇文连、宇文洛生,就都被杀了。家族的成年男丁只剩宇文泰一个人。

后来宇文泰归顺朝廷,投靠与其父有旧交的北魏骠骑大将军贺拔岳,才捡回一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泰

尽管说,后来贺拔岳被高欢派人刺杀,宇文泰在贺拔岳部众的一致推举下,接替贺拔岳关西大都督的位置。以及说,宇文泰凭借高超的能力和比较合理的政治平衡,把关陇治理的井井有条,率领众人与高欢对抗,稳固了他在关陇地区的地位。

但有一点是要搞清楚的。那就是宇文泰一直到死,也只是权臣身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因为,宇文泰与其他柱国大将军,从来都不是君臣关系。而一直是类似盟主与盟友的关系。

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能称帝,一是关陇贵族认可宇文泰,二是大家抬举宇文觉。这种君臣关系,仍然是相互依靠的。并不是说宇文觉称帝,他就横着走了。宇文氏就把其他家族踩在了脚下。

这方面都不用做文献考证,只需要去看看北周皇陵规模就知道了。堂堂皇陵与柱国大将军的坟头规模相当,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所以说,实力方面,杨坚家族与宇文氏的差距并不大。北周皇族并没有想象中的对外姓大臣具有碾压性的势力。

运气方面。从杨忠到杨坚,杨氏家族的运势是一直向上的。而反观宇文氏呢?则跌宕起伏。

宇文泰病死前,觉得宇文觉年纪太小了,镇不住场子。便让侄子宇文护监国摄政,辅佐宇文觉。结果宇文护上台没多久就杀了宇文觉,改立宇文毓为帝。又没过多久,他又杀了宇文毓,发动了宇文氏的家族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孤信

在此期间,部分支持宇文觉的关陇贵族出来阻止宇文护,本来还想管管闲事,结果被杀了。比如杨坚的老丈人独孤信就被宇文护杀了。于是,这就导致关陇贵族对宇文氏的支持度下降了不少。懒得再管宇文家的闲事。

再之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夺回权力,清洗了宇文护家族和其亲信。宇文家族的基本盘进一步被削弱。

到了杨坚篡位前夕,宣帝宇文赟驾崩前,宇文氏又进一步内耗。宇文宪、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等人先后被宇文赟杀害。

至此,宇文氏基本是摇摇欲坠了。

值得一提的是。宇文氏内战期间,关陇贵族除了早年被宇文护杀掉的几人外,基本不受皇族内斗影响。大家作壁上观。于是,当宇文赟死后,杨坚就捡了大便宜。

此时的宇文氏因为内斗,对关陇贵族已经是毫无还手之力。此时的关陇贵族因为宇文氏内部的持续内耗,对宇文氏投了反对票。大部分人根本不关心皇权更迭,对杨坚篡位一事也懒得干涉。(由于有北齐衬托,再加上周武帝宇文邕统一了北方。所以往往大家会觉得北周皇族素质较高。然而其实宇文氏整体素质也没比高氏强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坚

当杨坚干下篡位之事后,公开反对的实力派只有十二大将军王雄之子王谦、尉迟迥,以及从北齐投降过来的司马消难。除了这些人外,再没有实力派的响应。然而这些人在杨坚看来算的了什么呢?

解决掉这些人后,杨坚与宇文阐的较量,实际上就是杨氏与宇文氏的单挑。外公赢了外孙。

所以不夸张的说,杨坚篡位过程,运气也是很好。这也算是他命中有篡位的“运”了。

总的来说。宇文氏本就是一个统治力很弱的皇族。当年宇文觉之所以能称帝,全靠关陇贵族的抬举。

在这种大背景下,宇文氏本来需要几代人的深耕才能巩固皇权。而宇文氏偏偏却在关键时期陷入了长期内斗。而皇族内讧偏偏又不牵涉到关陇贵族。于是,这就导致统治力本来就不强的宇文氏更加的虚弱不堪。而包括杨坚家族在内的关陇贵族则几乎不受影响。

这种情况下,就算没有杨坚,也会有别人出来摘桃子。

后来李唐篡夺隋朝江山时,也是如此。

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隋炀帝没把统治根基夯实。天下大乱后,大家重演了反宇文氏的那一幕。只要自己家族的利益有保证就行了,谁爱当皇帝就当去吧。大家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