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虎父无犬子,不少开国将帅的子女长大后也穿上军装,登台拜将,传承革命遗志。

其中,许光达大将之子许延滨就是继父亲之后,又一名装甲将军。

更加被人传颂的是,其父曾自请“降衔” 。

接受红色家教的许延滨,也从不沾父亲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不是老师家访,都不知道学校竟还有个隐藏的高干子弟。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自请“降衔”

1955年,新中国实行军衔制,许光达位列十大将之一。

这个决定还是毛主席亲自提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事人知道军委给自己定了大将,半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对妻子说: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这顶乌纱帽是他们(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一想到他们,我领受这么大的荣誉,实在是愧得慌……”

许光达越想越心慌,觉也睡不好。

最终,他只好跑去找老首长贺老总说说话:“老总,授我大将衔,太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闻言不以为意,笑着回答他:“高啥子嘛!依我看,不低也不高……目前,红二军团谁还有资格担当大将位置?”

许光达立马提了几个人名:周逸群、柳直荀、贺锦斋、段德昌。

紧接着,他问贺龙:“他们要是不死,这会儿是什么军衔?”

这几人基本都是许光达从前的领导,也是红二军团的代表性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逸群是湘鄂西苏区创始人之一。

柳直荀是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

贺锦斋在南昌起义时就是贺龙手下的师长。

段德昌是洪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

听到这几个名字,贺老总也不禁陷入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刻后,他回答“周、柳有可能像总理、小平一样,改行搞党务或行政,另俩人可能是大将。”

听了这话许光达更是汗颜。

在他看来,自己无论德、才、资均不如他们,他们谁活下来,大将都轮不到自己头上。

于是许光达便又向贺老总提出“降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够,他再三考虑后,还向军委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大意是回顾了自身革命历史,认为自己的功绩不足以评为大将,就连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

最后,他请求军委领导们改授上将衔。

当然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并没有同意许光达的请求。

因为授予他大将实至名归,否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1925年参加革命,黄埔五期毕业,参加了南昌起义部队,起点还是很不错的。

随后,其参与组建红6军、开辟湘鄂西苏区、多次反“围剿”。

这些事情并非他在申请书里所言“战绩平平”。

1933年到1937年,许光达身受重伤,赴苏联疗伤学习。

他说这一时期对革命毫无建树,事实也并非如此。

这段时间,他学习的坦克大炮技术、军事知识在日后可发挥了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回国后,许光达出任抗大教育长、先后在贺龙、彭德怀手下浴血奋战。

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时,他在乌龙铺阻敌掩护中央机关转移,被周总理称为“党中央的守护神”。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成为首任装甲兵司令员。

他白手起家,创建装甲兵,组织坦克部队入朝作战,打出国威军威,被尊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军衔不仅看资历、贡献、威望,还要看山头,综合下来,许光达实至名归。

毛主席为其高风亮节欣慰不已,特地在军委会议上表扬许光达:“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虽然“降衔”失败了,许光达又再三请求降低行政级别,从大将的行政四级降到五级。

这一次,他得到了批准,也只有如此才能稍微心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许光达对荣誉的态度,对自我的评价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不仅如此,其对待家人也同样严厉,甚至有些“冷漠”。

家训严厉

许家是个大家庭,亲戚众多,许光达成了大官,免不了来沾光的人。

侄女求他给自己在北京找个工作,许光达让她安心待在农村,好好为建设家乡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父亲去世时,几个兄弟多次喊他回乡主持葬礼。

许光达不想惊动地方,只派了个工作人员,捎带200块,代理丧事,最后只花了150块。

三年困难时期,四哥六弟上京求帮忙。

许光达无奈,只招待两人住两天,就让他们回去了。

但没想到,六弟因饥饿,病死在了途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他并非严苛无情,只是身在高位,要以身作则,不谋私利。

父亲与弟弟去世,许光达也非常悲痛,但他不能带头搞特殊化,只能将这份隐忍放在心里。

虽然不能帮亲戚的孩子找工作,他却一直资助家中亲戚的九个孩子上学。

儿子许延滨说,父亲的大爱与无私,是留给自己最好的财富。

许光达有两个孩子,一个不幸在抗战中离世,只剩下许延滨一个独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一点儿不溺爱这根独苗,甚至更加严格要求。

这小子幼年非常顽皮,三四岁跟着父亲学枪,十岁学车,没少打架惹事。

1947年延安保卫战时,他还不小心闯了个大祸。

当时,西北野战军准备搞一次大袭击。

司令部就藏身在一个小山村里,上下一片紧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偏偏闲不住的许延滨到处乱窜,随手带走警卫班宿舍的一支枪就兴冲冲上山打野鸡,完全把父亲不能随便打枪的叮嘱抛在了脑后。

“砰——”当司令部听见这一声枪响,第一反应都是敌人找来了!

每个人顿时如临大敌,急忙寻找枪声源头,机关甚至开始准备撤离。

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个乌龙。

事后,彭老总气得鬼冒火,厉声训斥道:“你打个什么鬼山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许光达就被彭老总叫去谈话。

不知过了多久,彭德怀回来说了句话把许延滨吓得够呛:“看来许光达要辕门斩子了。”

辕门斩子,讲的是杨延昭欲怒斩亲儿杨宗保于辕门的故事。

许延滨晓得自己闯了祸,父亲这回是真的气极了,哆哆嗦嗦不敢吱声。

最后,还是彭老总主动缓和气氛,对许光达说:“你儿子枪法不行呀,你得好好教教,要不然我们今天就能改善伙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许延滨再也不敢犯父亲定下的规矩。

建国后,他随父母定居北京,进入北京荣臻小学读书。

虽然这是一所部队子弟学校,但他从来没说过自己父亲是谁。

所有人都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许光达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住校生过集体生活;第二,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自己跑路回家。

同时许光达还警告说:“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 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

所以若不是老师登门家访,见到了许光达,根本不会晓得许延滨会是司令员的儿子。

不准儿子留学

1959年,许延滨快高中毕业。

鉴于他在学校的出色表现,学校决定推荐他出国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审批信息时,学校突然纳闷:为何许延滨从小学到中学填的所有表格都没有父亲的名字?

难不成他父亲有政治历史问题? 不然实在没理由隐瞒。

带着疑问,学校老师来到许家进行家访。

见到许光达的时候,老师惊呆了,在心里默默念叨:原来许延滨的父亲竟是鼎鼎大名的许光达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喜之余,老师敬佩不已,都说许光达将军高风亮节,果然名不虚传。

双方一番寒暄后,老师讲起许延滨留学的事。

许光达听后,认真感谢了学校对孩子的培养,然后话音一转:“我不同意推荐他出国留学。”

当时,别的家长要知道孩子能有这个机会,不知道多么自豪高兴。

可许光达为什么不让儿子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原以为是他顾及自己身份,于是郑重跟许光达保证,许延滨能出国学习,不是靠人情关系,更不是滥竽充数,靠的是自己的优异表现,名副其实。

可许光达还是摇头,说出自己的顾虑。

一方面,高级干部子女去了国外,肯定会受到特别照顾,这样不是帮孩子而是害他们。

另一方面,他想还是把有限的机会留给那些优秀的工农子女吧。

听闻这些话,老师对其更是肃然起敬。

就这样,许延滨出国的事取消了,并于1959年报考哈军工导弹自动化专业,继承父业,还成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志向高远、品德高尚的父亲作为榜样,许延滨无疑受益匪浅,也渐渐真正理解父亲严厉背后的良苦用心。

毕业后,许延滨成为我国核研究团队的一员,参加了70年代中期的核试验。

为获得宝贵数据,他亲自坐战场进入爆心。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许延滨出任装甲部队前线指挥组作战参谋,光荣负伤,荣立二等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任坦克二师师长、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顾问。

许延滨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年轻干部,建立研发了我军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第一个数字化试验部队基本系统,为武器装备信息化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生活上,许延滨也和父亲一样低调。

2018年,地方政府想修复许光达故居,许延滨果断拒绝了,每次回去祭拜都只有亲属知道。

虎父无犬子,红色家风一脉相承,爱党爱国、严于律己对当今社会也有广泛的榜样意义。

参考资料

梅兴无.人明如镜的许光达大将[J].党史纵览,2018,(12):38-4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许光达:人如明镜 清白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