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进入关中前,项羽曾说过,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然而,率先进驻咸阳的却是刘邦。项羽的谋臣范增为此设下鸿门宴,想要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然而。在席上的项羽却被假意委曲求全的刘邦所迷惑,优柔寡断,使得刘邦得以顺利逃出,养精蓄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刘邦选择了韩信作为大将,如虎添翼,使得楚军节节败退,最终,汉军与楚军在垓下迎来了决战,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竟然走到了末路,他放弃了回到江东,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是自刎在了乌江边。

那么,项羽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宁愿自刎,也不肯渡过乌江?乌江边的项羽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

一、汉军攻势势如破竹,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公元202年的12月,项羽的军队已经被汉军围在垓下,陷入绝境。夜间,凄凉的楚地之歌此起彼伏,原来是汉军为了动摇楚军军心,有意而为之。

项羽从梦中惊醒,听着营地外的楚歌,又想到自己风光不再,借酒浇愁,慷慨悲歌。他的爱妾虞姬眼含热泪,劝项羽放手一搏,不要顾虑自己,随后便自刎在了项羽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霸王别姬)

此时的项羽别无选择,只得奋死一搏。他带了800骑兵连夜突围。然而,刘邦怎么可能会放虎归山?渡过淮河,穿过湖沼,一路厮杀后,800精兵,却只剩下28人。

前方是滚滚乌江,后方是几千汉军追兵,项羽不禁仰天长叹:“天要亡我!”但他依旧是威风凛凛的西楚霸王,骨子里仍有傲气,他回过头对众人说道:“是天要亡我,不是我的能力不足,那不如痛痛快快战一场,好让你们知道,西楚霸王并非徒有虚名。”

随后项羽策马奔腾,手持兵刃,接连杀了百余名汉军,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来到了乌江边。收到风声,早已等候多时的乌江亭长已经备好了小船,见到浑身是血,伤痕累累的项羽后连忙上前,劝说项羽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拒绝乌江亭长)

“江东虽小,但怎么也有千里土地,也有几十万臣民,您快快渡江,汉军追不上您,日后您还能东山再起。”

然而,此时的项羽却犹豫了,此刻的他回过神来,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亭长的话中藏着他失败的真正原因,他的失败并非天命与运气,而是自身的问题。

虞姬已死,曾跟随自己西征的江东子弟也没有一个人活下来,自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与他的马)

此刻的项羽豁然开朗,心境大有不同,他深情抚摸曾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乌骓马,要求亭长带马离开,见无法说服楚王,亭长长叹一声,带着骏马离开了。

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项羽转过身去,直面汉军,他仰天长笑,对汉军的将领说道:“听说刘邦用高官厚禄来悬赏我的脑袋,倒不如我直接把这份好处送给你们!”说完便在众人面前,拔剑自刎而死。一代英雄,就此陨落,血洒乌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自刎)

其实,项羽的结局早已注定,归根结底,他已经失去民心,注定大势已去,只能以死谢罪。那么,他具体做了什么,才会让自己沦落到退无可退,含恨自刎的地步?

二、刚愎自用注重面子,宁可自刎不愿渡江

其实,项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过于刚愎自用。他时常固执己见,不肯听取他人的意见,加上他性格急躁,冲动易怒,最后使得自己众叛亲离。

被他扶持的楚王后代熊心虽被奉为“义帝”,但却被项羽视作傀儡,熊心支持刘邦按照约定入驻咸阳时,招致了项羽的嫉恨,他认为熊心让他失了面子,胆敢违背自己,就擅作主张,将其暗杀,落得不义的名声,也给了刘邦掀起楚汉战争的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心像)

在他对待范增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范增是项羽身边最得力的谋臣,被项羽尊称为“亚父”,项羽本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却不擅长政治。如果项羽能够听从范增的建议与计策,那么未必不能胜利。

鸿门宴上,范增屡次示意项羽动手,但项羽并没有动手,让刘邦顺利逃脱,气得范增大骂项羽“竖子”,称其不足与谋。此后两人就有了嫌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增)

刘邦又利用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离间挑拨二人关系,范增尽心尽力却被怀疑,怒而告老还乡,在路上就去世了。有人说,范增是因为惧怕自己与楚义帝落得一个被暗杀的下场,才诈死隐居的。

与逐渐失去人心的项羽相比,刘邦可谓是风生水起。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臣强将,表面上也能摆出恭敬求知、求贤若渴的态度,比起项羽,刘邦似乎更适合成为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

因此,项羽落败是迟早的事。而向来自视甚高刚愎自用的项羽,也不可能接受回到江东的结局。

在被刘邦围攻,项羽也曾想着向南逃跑。但站在乌江边时,他却后悔了,骄傲的他不肯以逃亡者的形象回到家乡,当年自己曾信誓旦旦要成为天下霸主,但最终追随自己的人无一善终,即使渡过乌江,也可能会被排斥。

即使自己被接纳,能够东山再起,在那之前也要时刻回想起自己落荒而逃的场景,也还要警惕斩草除根的刘邦,过东躲西藏的日子。

此外,以项羽生性多疑的性格,怎么会不怀疑乌江亭长是否真的是自己人?他不愿冒这个风险,所以只将自己的马交给对方,自己的性命还是交给自己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沼逃亡)

项羽的功绩已经足以载入史册,为自己名声考虑,向来骄傲的西楚霸王也不能容忍投降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曾是贵族的他更不可能束手就擒,苟且偷生。

因此,自刎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是他对绝境的最后反抗。

三、亭长一语点破迷津,惊觉早已失去民心

其实在逃亡路上,项羽还曾向一个老农问路,但老农所指方向却让他们陷入湖沼。老农根据他们的衣着打扮应当也能推测其身份,但却故意让项羽误入歧途。

亭长那番江东父老一定愿意接纳项羽的话让项羽彻底醒悟过来,造成如今这一局面的正是他的轻敌与对民心的漠视。攻打秦朝时,他杀了不少秦军也屠过城,面对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却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环画)

如今连一个老农都不愿帮助他,那么江东的百姓就一定会接纳自己吗?自己又何必将战火引到江东,让更多无辜百姓经受战乱之苦?

站在乌江边上,再伟大的英雄在永不消逝的滚滚江水面前,也不过是沧海一粟。项羽尽管勇冠万夫,但只知道夺取天下,不知如何治理国家,这样的人也许只能算作战雄,却不能成为治理国家的明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自刎乌江)

自刎乌江,让后人感慨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也许已经是项羽最好的结局

参考资料:

李桂海.刘邦、项羽争雄记[M].文汇出版社,1990.
""垓下"问题." 宿州学院学报 01(201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