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纸上谈兵,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赵括。但我们真的就该一惊一乍地痛骂赵括吗?当年在长平大战中,廉颇难道就毫无错处吗?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这场改变历史的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两雄相争,上党引火烧身

当曾经的东方小龙苏醒,它的双眼直视着西方那条昂首阔步的孤独巨人。巨人越发强大,小龙却损伤不堪。可它终究不肯就此低头,与巨人你死我活,水火不容。

公元前260年,秦国国势日渐繁荣,已经逼近统一六国的终点。而在残存的诸侯国中,仅剩的赵国仍然屹立不倒,成为秦国吞并天下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此时的赵国,强盛的昔日辉煌已不再。虽然自赵惠文王开始,通过变法强化国力,赵国实力一度达到鼎盛。但是在其子赵武灵王时候,过于频繁的用兵导致国力衰弱。现如今的赵孝成王才继位六年,渴望在位期间建功立业,但赵国内忧外患,显然并不容让他就此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秦国方面,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后,国力蒸蒸日上。现在秦王政开拓进取,用兵频繁。白起、王翦等名将如虎添翼,六国招架不住。秦国乘东方诸侯自相残杀之机,矛头直指赵国要害。两雄对峙,大决战在所难免。机缘巧合之下,韩国送上门的馈赠,成了引燃熊熊战火的导火索。

韩国为谋求自保,决定把边郡上党献给秦国。谁知中途韩国官员冯亭改变主意,擅自将上党郡交予赵国。赵孝成王欣然接受,想借此扩张国土,丝毫没有觉察这块看似美味的肥肉,实则是裹挟着火药味的炸弹。

果不其然,赵国刚刚吞下上党郡,秦王便大怒,立即调兵夺回这块领土。两强争夺同一块肥沃的肉骨头,大决战此时已是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廉颇失利,孝成王切齿

赵王派遣心腹大将廉颇前去抵御秦军,没想到廉颇接连吃败仗。秦国大将王龁诡计多端,屡次打败廉颇,直打得廉颇节节后退,难以招架。

廉颇节节败退的消息传到赵王耳中,孝成王焦虑不已,大骂廉颇无能。没有在上党郡就将秦军拦腰斩断,导致赵国被迫陷入苦战。

面对秦军的猛烈攻势,廉颇也只能退无可退。他选择退守长平地区,利用有利地形修筑工事,打算固守待援。廉颇心中明白,只要长平工事固守住,秦军迟早会因为军粮不济而被迫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就在廉颇安顿下来后不久,一道来自赵王的诏书飞抵长平,命令他立即将兵权交给赵括!看到诏书的瞬间,廉颇只觉一盆冷水从头浇下,心头升起前所未有的绝望。他太了解赵括这个人,一个典型的纸上谈兵之辈,让这样的人指挥作战,无异于将士兵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身为忠诚的大将,廉颇不得不听从国王的命令。他叹了口气,沉重地将兵权移交,心如死灰。此时的孝成王,已经因为廉颇的连连失利而急躁不堪。他认为必须立即由新的人接手,才能扭转战局。赵括这个自己亲近的谋士,理论功力非常过硬,说不定真能带来转机。于是孝成王下定决心,要让赵括接替廉颇,率领大军一举击败秦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马服子登场,志在必得

接手兵权的赵括志气高昂,显然没有意识到面临的困境有多危险。

赵括是赵国著名谋士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自小就饱读兵书,理论知识娴熟,素有“马服子”之称。他一心想在军事上超过自己的父亲,证明自己也能成就一番。得到赵王重任的赵括,志得意满,感觉胜券在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王龁不过是秦国后起之秀,仅凭一腔热血和冲劲。相比之下,自己在理论上远胜一筹,又有先进武器装备,有足够的兵力优势。以科学谋略配合顺利,胜券在握。

于是,刚刚接管兵权的赵括就迫不及待地直取长平,以追击退却的秦军主力。他相信秦军已经动摇,一举歼灭就能扭转战局,立下首功。

但很快,赵括才发现自己掉进了秦军设下的大营。原来秦军主帅早就换成了用兵老辣的白起,整个战局已经天翻地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白起反败为胜,赵括放弃希望

当赵括意识到中了秦军的埋伏时,为时已晚。

白起将赵军引诱至己方有利地形,然后四面围困,步步紧逼。赵括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已陷入绝境,而一切都因自己轻敌冒进所导致。

被困在秦军的铁桶阵中,赵括绝望地发起了突围。他如饥似渴地寻找一线生机,命令士兵拼死突破秦军封锁线。可是白起布置的军阵宛如铁板一块,密不透风。赵军的突围被秦军的密集箭雨击退,死伤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反复突围失败后,赵括心知大势已去。在最后一次突围中,他看到秦军射来的箭,却再也无力避开。

“啪”的一声,箭头穿透身体,赵括只感觉一阵冰凉,随后便天旋地转。

在跌落马下的刹那,赵括痛心自己的轻敌妄动害死了。低估敌人的代价是如此惨痛,他知道自己终将被后人唾骂,但一切为时已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赵军灭亡,白起滥杀无辜

在主帅赵括阵亡后,赵军士气跌入谷底。在与秦军对峙46天后,断粮失去斗志的4万赵军最终向白起投降。

白起却出人意料地下了狠手,将投降的赵军全部坑杀。为了达到威慑效果,只留下240名士兵返回赵国报丧。

噩耗传回赵国后,全国震惊。经此惨败,赵国国力元气大伤,已难以继续同秦国争锋。秦国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两败俱伤,教训惨痛

纵观整场长平之战,无论是廉颇还是赵括,都难辞其咎。

廉颇在上党郡接连失利,为赵括的接手埋下隐患。赵括则目空一切、轻敌冒进,导致大溃败。

假使廉颇能守住上党,赵王又岂会调派赵括?若非赵括轻举妄动,又哪会让白起得手?

种种追究于事无补,木已成舟。但我们仍应汲取教训,世事艰难,谨言慎行,方可避免重蹈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也许,两人都不是真正的罪人。这场惨败,是现实与理想的残酷碰撞,是人性的盲目自信遭遇现实的无情铁拳。它警示我们:面对强敌,轻敌必招来失败;胜利需要理想,更需要清醒与戒慎。

迈入未来,我们还会见证多少因为轻敌和盲目自信导致的失误溃败。但愿长平之战的教训,能时刻警醒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不至再次重蹈覆辙,坠入悲剧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