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党解放战争时期潜伏国民党部内官职最高的红色间谍郭汝瑰,不幸因车祸去世,在潜伏期间,郭汝瑰官至国民党作战厅长,给我军提供了大量且重要的军事情报,为我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立下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得益于国民党作战厅长的关键要职,郭汝瑰对于当时的解放战争形势也同样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初期。

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无论是在兵员数量还是武器装备上,相较于解放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此这才有了在战斗初期,能够让胡宗南的部队长驱直入到我党的根据地陕北内部。

可最终战局是如何逆转的呢?郭汝瑰在他后来的回忆中就说道:“如果没有毛主席下定决心指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么解放战争根本不可能仅四年就宣告结束。”

那么个所谓的“挺进大别山”到底有何独特之处,竟能如此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击胸膛”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全面整备完毕,局部的摩擦战斗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全面开战,蒋介石此时心中清楚自己的军队在武器装备和军队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于是蒋介石想要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消灭掉我军。

为此蒋介石制定了三到六个月内便全面占领解放军,消灭我军的有生力量以及彻底消灭我党。

此时的情况仅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无论是从哪项数据来看,国民党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我军的优势就在于我军的解放区内的声望是深入人民群众的心中的,是深受解放区内人民群众爱戴的部队。

人民的力量就是我军源源不断的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可尽管如此,我军仍还要选择避开此时国民党的锋芒,毕竟兵家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此时的选择就是避开国民党眼下交战欲望强烈的同时,也要不断的袭扰国民党军,消灭他们的战斗意志。

为此毛主席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做大规模的正面交战,而是以集中优势兵力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作战指导思想,同时也要紧紧依靠解放区内的人民群众,以此来削弱国民党军在解放区内的根基,让他们如同无水之萍一般,能打得下但立不住脚。

事实上战局也正如毛主席当时制定战略方针时所预料的那样,当我军在解放区内主动放弃一些城市乡镇后,国民党见此十分乐享其成,便分兵进行驻守,同时在报纸上大肆夸大自己的战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他国民党部队见此后也同样选择了逢城便进,这就导致了国民党本十分集中的优势兵力,在不断的分兵留守的过程中,导致了兵力分散。而这样一来,就使得原本处于兵力劣势地位的我军,逐渐就和交战的国民党军兵力不相上下。

再加上我军一直采取运动战的策略,致使国民党军全军的战斗欲望急剧下降,而我军也抓住了机会,迅速进行了战略反击,接连打了几个打胜仗,面对这种情况的,国民党军从原先的全面进攻,转为了重点进攻,双拳出击。

其中一只拳头便是打向我军的陕甘宁根据地,由于胡宗南部此时已经直入了我军陕甘宁根据地,不愿离去,于是毛主席索性将其给让出来,抓住了胡宗南急功近利的心理,毛主席仍率领部队在陕甘宁边区内和胡宗南打游击,使得胡宗南抽身不得。而国民党军的另一只拳头,则是伸向了山东地区。

在蒋介石的构想中,双拳出击,再形成合围,这样一来我军就如同“瓮中之鳖”,只得被国民党军蚕食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样的战法却被毛主席看出了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双拳出击下,那么胸膛则会打开,那么我军要做的,就是一个直拳,狠狠的痛击国民党军的胸膛,而这个胸膛位置,就是大别山。

而为何是大别山呢?毛主席的考虑则是非常的深远,在毛主席看来,大别山南挨九江,西临武汉,与国民党首都南京相互对峙,可以说恰好处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

如果我军占领了大别山,那么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俯瞰中原,整个国民党的各个重要城市,都在我军的眼皮子底下,因此从全国战局出发,出兵大别山,已然是刻不容缓。

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陕北的情况已然是十分严峻了,尽管毛主席的指挥能力高超,但毕竟这是三万人拖着胡宗南的三十万人,稍有疏忽则是万丈深渊,此时必须要让主力部队站出来逢敌亮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里挺进大别山”

鲁西南战役之后,此时正稍作休整的刘邓大军收到了一封来自毛主席的绝密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写道: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若陈谢(陈毅、谢富治)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的有效行动调动胡(胡宗南)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使陕北不能得到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苦难亦将增加。”

注意主席此时在电文中用到的词是“甚为困难”,这在毛主席一生的电文中都极少看到这四个字,足见此时的陕北局势是有多么的不容乐观,而面度这个情况,刘邓大军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眼下已然是必须马上做出行动,刻不容缓了。

随即刘邓立马写电报回复中央,在电文中声称自己将在半个月后展开行动,决心以无后方作战,进入到敌人的后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实际上,刘邓大军在发出这封电文后不到十天,就已经展开行动了。

以四个纵队分三路走,一纵为西路军,走曹县、柘城、项城,直插宣化店地区,二纵为中路军,走虞城、亳(bo)县、界首,直插大别山腹地,三纵为东路军,走成武、虞城、鹿邑,直插六安地区。

而这个挺进大别山的计划,处于保密的考虑,此时也只有刘邓大军的几个纵队首长知道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刘邓大军各个部队的番号也在不停的变动,全程无线电保持静默。

而在国民党的眼中,刘邓的几十万大军就如同一夜之间消失了一样。可此时的刘邓大军的行军之路实在是算不上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此时的河南北部,正处于一大片的黄泛区下。1938年6月,蒋介石为了能够阻止日军南下,一意孤行在郑州的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瞬间黄河喷涌而出,夺走了三十多万百姓的生命,并形成了绵延数百里的黄泛区。

虽然在后来经过黄河归故后,黄泛区的范围相应的有所缩小,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中路军此时就不得不穿过从鹿邑到项城中间的这一段黄泛区。

到处都是泥坑,人还好说,陷进去还能够自己爬出来,咬咬牙就走过去了,可炮兵们就一筹莫展了,因为本来一口野山炮就需要三匹牲口来拉,榴弹炮要用卡车来拉。

可到了这里牲口陷进去带出来都格外费劲,更不用说野山炮,而那些需要用卡车拉走的榴弹炮,在这样的黄泛区里,则更是寸步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刘邓大军必须选择轻装简从,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穿越黄泛区进入大别山,于是刘邓大军最终的决定便是咬牙将这些炮给炸毁。

据说当时在炸毁这些炮期间,不少的炮兵都以身护炮,不是他们不知道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性,而是他们知道这些炮,都是我们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要炸毁它,实在是舍不得。

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当时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哪怕我们就是空手走到了大别山,那也是胜利。”

而国民党军一直到我军穿过了黄泛区,才逐渐的意识到刘邓大军这不是溃败南逃,而是直奔心脏腹地大别山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8月,如梦初醒的蒋介石大为震怒,痛骂陈诚的失职,但此时痛骂已然解决不了问题,随后蒋介石亲自飞往汝河前线,阻挡刘邓大军渡过汝河。

为了将刘邓大军彻底堵在汝河对岸,蒋介石紧急调来85师,并命令其将汝河上的所有船只都给毁掉,并且在汝河南岸迅速修建工事,严阵以待即将到来的刘邓大军。

而刘邓大军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后,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杀出一条血路,就是眼下唯一的路。在8月24日晚间,趁着夜色,强渡汝河的枪声打响了,每一个战士都前仆后继,看到敌人就打,即使倒下,后面的人仍然不会停留,只会紧跟着冲上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第二天,刘邓大军终于强渡汝河成功,并在三天后成功千里跃进大别山。

而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国民党也不得不从全线进攻,转回战略防御,自此,解放战争的形势攻守逆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