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久前的热播剧《繁花》火了,饰演爷叔的游本昌也再次引起了观众们的关注,看到那张熟悉的脸,儿时的记忆也如潮水般袭来。

那是一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出家人,他摇着又脏又烂的蒲扇,到各地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法号“道济,又称“济公活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中疯疯癫癫、甚至还喜欢吃狗肉的济公,很容易让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虚构的角色。

但实际上,历史上不仅确有其人,而且也同样受到了民众的尊重和爱戴,他圆寂前留下的一首禅诗,更是将自己参悟一生的智慧留给了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公其人,疯癫看透

和电视剧中一样,历史上的济公俗名也是李修缘、法号道济,出生于公元1130年(一说1148年),是南宋时期的得道高僧,家在浙江台州永宁村。

济公的祖上名叫李遵勖,是万寿长公主的丈夫、宋太宗的驸马,所以济公也算是家庭显赫的贵族子弟了,整天不愁吃不愁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遵勖

李家还世世代代信佛,和山门僧众往来交好,这就让济公不经意间和佛教扯上了关系。

当时父亲李茂春四十多岁了还没孩子,眼看就要绝后,只能将希望寄托给了“佛祖”,他每日吃斋念佛,虔诚祈求,如此一段时间,还真得到了好消息,夫人王氏终于怀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孩子就是济公。

李茂春欢天喜地、兴高采烈,专门邀请国清寺的主持给儿子起名,称为“修缘”,意思是他的诞生是一家人潜心修来的缘分。

但对于济公来说,这个“修缘”,似乎也隐隐昭示了他自己未来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家庭氛围的熏陶,济公从小就与青灯古佛相伴,对佛法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别的孩子一有空都是追逐打闹,济公则是安静地阅读佛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样悠然自得日子没能持续太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济公弱冠之年时,父母就相继因病去世了,家产也被亲戚瓜分一空,济公自己似乎也没想着去争。

又过了一段时间,济公拂衣而去,前往国清寺选择了出家,在这里,他获得了法号“道济”,之后云游祗园寺、观音寺,最终定居在杭州灵隐寺,拜“佛海禅师”慧远为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道济在出家后,反而一反常态,没了和尚的样子,整日不参禅打坐,也不吃斋念佛,甚至还迷恋酒肉,一副癫狂模样在街头游走。

十里八乡几乎都见过道济,还给了他一个十分契合融洽的外号——济颠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行为举止放荡,可济公却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甚至还散尽身上之物帮助贫弱,用学来的医术救死扶伤,“活佛”的称呼也渐渐变得响亮起来。

有趣的是,民众对疯癫的道济喜爱有加,许多佛门子弟反倒认为他视戒律清规如无物,有辱佛门形象,建议方丈将他赶出山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慧远见僧众义愤填膺,无动于衷,然后再寺中批示了一句话:“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痴僧?”此言一出,再也无人提起驱逐道济之事。

修佛修的其实就是本心,是自己,如果自身没有看破,那么佛门也不会是清净之地,有人在的地方便是江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01年,慧远圆寂,道济在灵隐寺没了靠山,他也很识趣的离开这里,前往投靠了净慈寺。

好景不长,仅仅三年后,净慈寺因为一场大火毁于一旦,方丈德辉也身丧其中,道济此时瞬间没了疯狂模样,开始带领僧众化缘求木,重建起了禅院。

就这样,一直到1209年圆寂,道济始终都待在了净慈寺,临终前,他挥笔写下了一首24字的禅诗,充满智慧,点醒无数困倦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兜兜转转,过眼云烟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就是济公的绝笔,也被称为《辞世颂》,短短四言,却道尽了人生之事,满是求索后的释然与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公六十年的人生,从豪门子弟到山野老僧,从体面青年到疯癫流落,他兜兜转转,体味万千,就是想寻求一个答案。

但是从“东壁”到“西壁”,碰了不止一次头,也没能参悟出一些所以然,如今大限将至,心中愈发澄澈透明,总算窥得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苦短,赤条条来,光秃秃去,生是开始,死也是开始,回顾曾经种种,景象是水连天碧,领悟之后,依旧是“水连天碧”。

有趣就在身边,就在眼前,何必要费劲心思去追寻?走过一遭,有了体验,这便是生命的意义,那些留在心中的美好,是独属于自己财富和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公一路走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却又不曾恶毒,他不顾富贵,不顾名望,只求对得起自己,穷苦大众他爱的深沉,达官显贵他嗤之以鼻,善良是他的天性,伪善会令他不适。

然后在与人为善、不做恶事的前提下,顺其自然,及时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顺其自然”不是摆烂,更不是放弃理想、听天由命,而是“尽人事”之后再“听天命”。

遇到困难不必抓耳挠腮,只要把它当做事情本来该有的状态去理解,放平心态,说不定出路就在眼前。

净慈寺大火的时候,大家都在慌忙打水灭火,只有济公泰然处之,众人问道,他却回答:“这说明佛祖想要换一个面貌献给世人,重新开始有何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聚离散,苦乐悲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有这样,人才能一直向前看,去追寻自己内心中一直渴望的那个终极目标。

“及时享乐”也并不是放荡无道,而是要学会苦中作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认真去听,石头没准也在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曾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也写过“诗酒趁年华”,因为他们和济公一样,都曾静下心来见过“水连天碧”的美景。

好好感受,认真看看这个世界,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秒,那样才能够在离开时轻松快活,坦然称为“收拾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净慈寺志》

【2】灵隐寺官网:《济颠“东壁打到西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