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数学系天才人物,曾担任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老师,为我国拿下五个世界第一。

他一辈子辛勤,只为了给祖国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直到癌症晚期,他依然坚守教学岗位,为孩子们燃烧最后的生命。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样的人物却在生命尽头也评不上一个“教授”的职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到底是谁?他为何会成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指导老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的能力?

中国数学的骄傲

中国数学的骄傲

说到世界第一,大家潜意识可能都认为是某个体育项目拿到了世界第一。

但其实不然,还有其他方面的世界第一更值得大众关注,尤其是数学界的第一——奥林匹克竞赛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曾有一位在比赛方面相当有影响力的指导老师,名叫张筑生,他用五年时间,带出来五个世界第一,称得上的奇迹。

奥数这个竞赛到底是有多难呢?

它不像是其他体育竞赛一样,教练根据不同的运动员运动习惯,针对性地布置训练任务,而这些任务大致相同,只需多加练习即可。

相反,奥数的题目非常难,有时候花费整整一个星期才能出一道题目。

赵春来教授曾经说过,这份工作艰辛到了极点,外人无法理解其中的辛苦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老师想要出新题目的时候,困难就来了。奥数千变万化,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相似的地方。

要出新体题目就必须要创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做出来。

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必须头脑足够的灵活,从不同的角度出题,同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出题,判断他们大概会从什么方向解题,中途又会遇到什么困难。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制定不同难度的题目,饶是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费尽脑筋。

摆在张筑生眼前的就像是一个极难的大题,但是他选择了担当,因为他明白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奥赛带队的困难之一在于学生们的年龄和数学题目的难度不相匹配。

参加奥赛的学生都是中学生,而题目大多是高等数学的内容,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主教练”,张筑生的任务是将高等数学简化,让学生能够理解。这需要他将题目从答案开始逆推,用更简单的方式重新解答。

在张筑生的课堂上,他总是能用简洁明了的方法解答问题,让复杂的高等数学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他的答案常常只需要一页纸,而其他人可能需要四五页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前路漫漫,路途长远,但张筑生没有放弃。

然而,意外发生了。

到了1991年,张筑生被诊断出患有鼻咽癌。

按常理来说,这时候的张筑生应该要在家休息,令人意外的是,张筑生选择继续站在数学一线奋斗,他选择以更加坚定的姿态面对生活。

不过不久后,他又患了严重的结肠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可他的精气神仍然十分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7月28日,这天很平凡,却又很非凡,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奥数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来自各国的高中生们齐聚一堂,他们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角逐,当裁判宣布安金鹏获得奥赛金奖时,整个赛场瞬间沸腾了。中国代表队的教练们和成员们欢呼雀跃,他们为安金鹏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和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团队的人都欢呼雀跃,而背后的张筑生却默默流泪,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些在书房出题的日日夜夜,落下的每一根头发,都是值得的。

从1995年到2000年五年间,张筑生带出了五个奥赛世界第一!如此成就令人赞叹:先生伟大。

那么,他到底有何种能力让国家将此重任交付给他?又让学生们都信服他呢?

生命的毅力

生命的毅力

1940年,张筑生出生在贵阳,令父母感到意外的是,张筑生的身体比较弱小。

与其他健康的新生儿相比,张筑生显得异常瘦弱,仿佛一片易碎的玻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父母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只不过,后来的情况让张筑生的父母感到害怕,甚至心如刀割。

从某一天起,张筑生频繁地呕吐,直至鲜血染红了他的小脸。这一幕让父母心如刀绞,他们急忙将儿子送往县城的医院。

医生仔细检查后,沉重地告诉张家父母:“你们家的孩子患上了脑膜炎,以目前我国的医疗水平,治愈的希望渺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家父母顿时感到眼前一黑,但转头一想,为了孩子,他们必须坚持住,若是他们都放弃了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还有未来吗?

于是,他们带着张筑生四处求医问药,从乡村到城市,从中医到西医,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愿意尝试。

或许是这份执着和母爱感动了上天,张筑生奇迹般地挺过了这场生死劫难。

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13岁那年,在一次治疗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导致他永远失去了左手的功能,落下了终身残疾。

原本以为张筑生的命运会一直悲惨下去,但他自己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不愿意!”

他向父母发誓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甘心被生活所击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身体的原因,张筑生没办法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进入学校学习,所以他就自己在家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自学之路。

正是这条不寻常的路,引领他首次踏入了数学的奇妙世界。

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中,他的才华很快在自学中显露无遗。

1959年,张筑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被四川大学数学系录取,成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能够跨越高考门槛的幸运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大学后,张筑生仿佛变身为一个学术狂人。

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了学术研究中,几乎与世隔绝。他从不参与任何娱乐活动,甚至将休息时间也用来钻研国内外的数学理论。

在川大,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学术成就的代名词,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赢得了“川大学霸”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大的教授们对这位才华横溢、勤奋刻苦的年轻人赞不绝口。

他们深信,张筑生未来定能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整个学科走向更高的巅峰。按道理来说,像张筑生这样的数学天才,将来的发展道路几乎一帆风顺,拿奖,评职称,当教授都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命运就喜欢和他开玩笑。

小遗憾

小遗憾

1964年,张筑生本科毕业了,他选择留在母校当老师,希望将自己的学识交给祖国的下一代。

然而,在漫长的14年教学生涯中,这个数学天才竟然一次职称都没有评上过。

对此,张筑生认为可能是自己的学识还不足,觉得自己是时候再进一步了,于是他在1978年决定报考北京大学数学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张筑生即将在北大毕业了。

尽管当时新中国还未设立博士学位制度,张筑生却凭借出色的毕业论文,成功攻克了备受瞩目的数学家Smale提出的四大猜想之一,这一非凡的成就足以震惊全球数学界。

在1983年,北大校方特别组织了答辩专家团队,最终授予他博士学位,使他成为了北大有史以来“001”的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一巨大的荣誉,张筑生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勤奋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张筑生的努力并未止步于此。他继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写了多本高质量的数学教材。

其中,《数学分析新讲》尤为出色,因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独特的视角而备受学术界的赞誉,并被广泛采纳为教学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北大教授陈天权曾高度评价该教材,认为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特色鲜明。

此外,《微分动力系统原理》和《微分拓扑讲义》也在数学教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当时的首选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天妒英才。命运对张筑生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就在他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同时,他在1990年,被医生诊断出患有鼻咽癌,后来结肠炎也找上了张筑生。

患上鼻咽癌的张筑生经常鼻涕中带血,感到鼻塞和耳鸣,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他继续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95年,他的病情有些许加重,已经处于鼻咽癌晚期了,这时他却被任命为奥数主教练。

张筑生本可以不拿下这个职位的,但想到那些祖国未来的数学人才,他咬咬牙坚持住了。

五年后,中国代表团拿下了五个奥数竞赛第一,张筑生笑了,这是他自己发自内心的骄傲。

2002年,张筑生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癌症的侵袭使他身形憔悴,并发症带来的痛苦难以忍受。但是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一次微分拓扑课程的监考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这位杰出的数学家在完成这次监考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来。

结语

结语

张筑生的离世,是数学界的遗憾。作为北大的第一个数学博士,他的成就后人无法估量。虽然评不上职称,没有教授头衔,但他早已经超越了这个维度。

他不需要职称来证明自己,那五个奥赛金奖和《数学分析新讲》就是最好说明。他的贡献将影响整个数学界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