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3月25日消息(记者 彭华)春风和煦,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双椿铺镇顾畈村的豫严黄金茶种植基地里,翠绿的茶树铺满山坡,一眼望不到头的茶山上,樱花树与玉兰树正开着粉色、紫色花朵,为青枝绿叶的茶园增添了颜色。

明媚的阳光下,漫山遍野的黄金茶树愈发葱茏,几位工人正戴着帽子,拿着铁锨、铁锹在茶田里劳作着。刘先秀戴着遮阳帽,一边弯腰除草,一边和伙伴们聊着天,茶园里时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金茶茶园里,工人正在工作(央广网发 祁颖 摄)

“俺们都是仙桥村的,家里农活不忙的时候,大家就一起来这个茶园干活。”刘先秀笑着跟记者说,“大家一起过来,干活的时候还能和熟人聊聊天,大家乐乐呵呵的,结伴儿一起赚钱。”

2014年,顾畈村返乡创业的村民通过承包土地,建立了总面积1500余亩的黄金茶种植基地。据了解,目前,该基地是该县唯一、河南省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黄金茶基地。

“黄金茶因汤泽金黄得名。”茶田里,该基地茶叶技术员冯一中拿着一枝嫩叶告诉记者,黄金茶氨基酸的含量是普通茶叶的2至3倍,茶多酚高达12-15%。据悉,该基地每年可提供季节性临时用工3000余个,提供固定就业岗位近20个。

五公里外的双椿铺镇郭窑村,人迹罕至的旧“龙窑”摇身一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据悉,不久之后,这里将变成集陶瓷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学生研学、观赏体验、交流研究、创作设计、销售等陶瓷文化为一体的信阳旅游古窑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椿铺镇郭窑村里,一位制陶艺人正在创作(央广网发 祁颖 摄)

“2022年,郭窑制陶技艺被评为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郭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巧娟告诉记者,“郭窑村具有700余年的制陶历史,曾因陶和窑而兴。”制窑的鼎盛时期,村里每家每户皆有制瓷高手。随着时代的发展,郭窑村逐渐没落,制陶工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真正能够熟练制作窑器的不到10人。

“非遗”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现在,我们在郭窑村原来制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发展,将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化。”刘巧娟说,“未来,等到创意园发展起来之后,我们希望在外打工的制陶艺人能够不用再外出打工,让他们能在家门口就业。”

白墙青瓦的楼房、宽敞平坦的道路映衬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相映成趣,伏山乡里罗城村人来车往,好不热闹。下午四点,里罗城村村民陈先福与家人坐在自家农家乐的大门口处理着晚饭要用的蔬菜。“这菜要抓紧清洗,方便一会儿客人来点餐了之后能快点上菜。”陈先福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先福正在和家人一起处理农家乐晚上所需要的蔬菜(央广网发 韩姗姗 摄)

里罗城村山林面积广阔,自然风光优美,村内将军故居、红军医院、红军墓等红色遗迹遍布。2013年,里罗城村依托优秀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红色历史,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农耕文化丰富旅游体验,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

同年,陈先福返乡,率先创办农家乐,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曾经交通闭塞的贫困小山村成为了能够留住原生态风情、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像陈先福一样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的农家乐如今有20余家。里罗城村党支部书记陈启鑫告诉记者,全村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带动群众年增收2500余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茶产业、红色文旅、旅游小镇……商城县正依托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