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经听一位前辈讲了这样一句话:
“认知决定一切”。
当他讲完这句话后,在场很多听众,有的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但是也有人如我一般,似乎并没有听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只是不懂装懂地认同了一下。
这些年,一些新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渐渐让我明白这句话的内涵。或许我的理解不是特别深刻,但是我觉得我至少读懂了这句话的一些粗浅的含义。
不久前,一位朋友和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的一位熟人A在公司内工作表现还不错,A和公司领导B关系处得还可以,但是和负责人事调整的另一位同事C因为工作上的意见不一致,关系不睦。
后来,到了某年年初单位要进行人事调整,A找到领导B,提出希望自己的岗位进行一下调整,看B能不能支持自己“进步”一下。
B说,你的工作表现当然没问题,但是人事调整的事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得征求C的意见。
A说,C同事和我关系不合,这你是知道的。
B说,过不了C那一关,工作流程上说不过去。
这时候A说了一句话:搞定C其实也不难,一瓶酒再加一盘花生米就办把这事办了。
于是B意味深长地回应了一句:既然你知道怎么办,还一直在我这耗着干什么?
于是A转身就走了。
事情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这件事,或许是日常生活中非常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但是我认为,非常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作“认知决定一切”。
假如案例中的A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我和C同事的关系不睦”这个层面,那么他想提升、进步的事,恐怕一时半会解决不了。
正是B领导那句提醒他的话,改变了他对C同事关系以及处理自己如何晋升这件事本身的认知,于是他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认知层面,进而转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
问题的解决自然是水到渠成。
过去的一年,因为要负责单位的人事招聘工作,因此免不了要和各个部门招聘的新员工打交道,包括一些管理人员。
在和他们闲聊的时候,我经常听到一部分管理人员讲一些这样的话:
“我这个人就喜欢认个死理。”
“我这个说话比较直。”
“我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容易得罪人。”
“我这个人是刀子嘴豆腐心。”
再对照这些人的日常工作状态,你会发现他们开展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问题一大堆,自己不仅解决不了,而且四处求告无门。因为他们同样也协调不了其他人去帮他们处理问题,最后反而埋怨工作压力大、同事不配合,再自诩自己是“怀才不遇”、“大材小用”。
难道所有问题都要归结到外部环境吗?
其实讲来讲去,归根到底是这些人一直死死地抱着自己固有的认知,而不愿意去做出改变。
试问,明知道自己非常容易得罪人,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得罪人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明知道自己“刀子嘴豆腐心”的秉性会耽误正事,为什么不去调整一下自己的说话方式呢?明知道自己“认死理”会容易导致问题处理陷入僵局,为什么不去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呢?
如果他们能做出相应的调整,我想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可见,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必然会决定了他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态度,进而也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当我们处理某个问题进行不下去,或者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困惑的时候,不妨先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认知需要改变一下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