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兔年,咱们就来说一说兔子。在我们的印象中,兔子总是一副软萌可爱的模样,它们没啥攻击力,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可就是这么一种可爱的动物,也并非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比如澳洲的人民,对野兔就深恶痛绝。

因为提起兔子,澳洲人民就会不禁想起那场始于19世纪中叶,持续了近百年的“人兔大战”。兔子虽然可爱,可一旦数量远远超过了环境所能承载的数量,尤其还是属于入侵物种,就会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生态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洲独特的原始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澳洲的原始环境相当特殊,在世界上也是独一份。澳洲原本是没有兔子的,属于入侵物种,它们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与澳洲独特的原始环境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为后面的“兔灾”爆发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中,澳洲的生物结构其实发生了多次变化,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捕食者几近消失。历史上澳洲不乏凶猛的捕食者,比如袋狮、袋狼等。

袋狮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是澳洲有史以来最大的食肉哺乳动物,跟一只小型狮子差不多,后来在原始人类的刀耕火种下被灭绝了。袋狼接替了袋狮的生态位,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在1936年也步了袋狮的后尘,从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澳洲唯一的大型捕食者,是曾经的家犬所野化而成的澳洲野犬。

不过澳洲这块地方的物种演化似乎比世界上其他洲要更慢一些,大多数动物都属于有袋类,它们普遍行动较慢,即便有澳洲野犬这类捕食者存在,也会优先捕食当地的一些行动缓慢的动物,而不是花大力气去追捕行动迅速的野兔

所以在野兔进入澳洲之后,它们几乎是没有天敌的,缺乏了抑制,凭借野兔超强的繁殖能力,所以种群数量倍增,遍及澳洲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兔入侵澳洲

前面提到过,澳洲原本是没有兔子的,那么这些野兔又是如何进入澳洲的呢?这一切都要从18世纪后半叶说起。

18世纪70年代,英国的航海家在澳洲东海岸登陆,自此便开启了欧洲殖民澳洲的时代,野兔也就是这个时候跟随着殖民者一起来到澳洲的。

关于野兔的流入,学术界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支持人数比较多的说法,认为野兔并非是由某一个人带进来的,而是由好些殖民者将其带到了自己的农场,后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呈多处星火,迅速燎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欧洲上流社会的权贵热衷于狩猎,野兔就是人们的常规猎物。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为了在他澳洲的农场里面也能体验狩猎兔子的乐趣,于是在1859年将一些野兔带到澳洲的农场放养起来。

起初这些野兔的数量不多,加上一直被狩猎,所以种群发展还算可控。不过后来的事态很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一些野兔逃出了农场,开始走向野外,然后迅速增殖,最终席卷澳洲,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灾难,以及对经济造成了冲击,令人们“谈兔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亿野兔席卷澳洲

托马斯的农场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吉朗,野兔逃离农场之后,很快便由原来的十几只迅速扩大。

随着数量越来越多,栖息地也不断扩大,开始逐渐向北扩散,到了1869年时,这些野兔已经从原来的维多利亚经南澳、新南威尔士扩散到昆士兰了。接着野兔不断发展,又扩散到北部区、西奥,到了1907年时,几乎整个澳大利亚,都能够看到野兔的踪迹。

此时后知后觉的人们开启了大量捕杀野兔的行动,但为时已晚,野兔最鼎盛的阶段,数量甚至超过了100亿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洲是有袋类的天堂,当地的真兽类并不多,当地的草场非常适合野兔这类小型的植食性动物生存。在竞争力上,有袋类不是真兽的对手,所以一方面缺乏天敌抑制,一方面繁殖能力又超强的野兔,得以迅速崛起。

可能很多人认为,100亿只野兔基本上是由当初的一小部分兔子繁殖而来,为何没有出现近亲繁殖所带来的遗传瓶颈和种群衰退呢?这就要归功于兔子超强的繁殖能力,将近亲繁殖所带来的危害冲淡,甚至是将影响降到忽略不计

另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原因,那就是殖民者所带来的野兔并不止一种,有些是穴兔,有些是欧洲野兔,甚至有一些家养的兔子混在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兔”世纪大战

小小的兔子,为何数量多了就会带来生态灾难呢?事实上的确可以。澳大利亚被称为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彼时澳洲的经济支柱产业就是农牧业,而大量的野兔与家畜一起争夺有限的草场资源,对当地的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另外,100亿只野兔大量啃毁草场,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水土流失,生态不断恶化。

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办法捕杀野兔,但很多都收效甚微,所以“人兔大战”的时间才会那么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澳洲的做法就是悬赏捕杀,鼓励全民参与到消灭野兔的行动当中去,后面甚至还出动了军队。不过这种方法过于原始,虽然一定程度上消灭了大量兔子,减缓了野兔的种群发展趋势,但却治标不治本,难以真正对野兔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为了防止野兔对农牧业的冲击,澳洲还先后修建了三条篱笆,企图将野兔与西部肥沃的农业区隔离开来。

第一条篱笆是从沃勒尔横跨西澳,一路向南延伸至斯塔威辛港。起初篱笆的效果很好,截断了野兔的扩张路线,不过随着篱笆前的野兔汇集越来越多,这道防线还是被突破了,于是人们又赶紧修建了第二道防线。

第二条篱笆是从布雷默湾出发,经摩尔河与第一条篱笆会合。没有意外,这道防线最终还是被野兔突破了,于是澳洲人民又只能继续修建篱笆。

第三条篱笆是从卡尔巴里一直修到与第二条篱笆汇合,这也是三条篱笆中最短的一条。修建篱笆实属无奈之举,同样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极杀招:生物武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的不仅仅是野兔的种群,还有科学技术。20世纪50年代,生物防治的手段进入人们的视野,深受兔子折磨的澳洲人们,开始尝试用“生物武器”来对付这些兔子们。

科学家找到了一种依靠蚊子来传播的“粘液瘤病毒”,经在环境释放之后,能在野兔群体中迅速传播,导致大量兔子死亡。

事实证明这招效果显著,很快兔子的数量就被控制到1亿以下,澳洲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人兔大战”,最终以人类胜利落下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相当复杂,经历了疫情之后,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群体免疫”这个词汇,其实澳洲的兔子当初感染了粘液瘤病毒,也并非是全都死亡了,不少野兔也获得了该病毒的免疫力,所以后来人们只能数次更换病毒,继续与野兔较量。

总的来说,如今澳洲的野兔也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只是数量已经被控制在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延伸阅读

野兔到处挖洞,男子放一只貂进去,结果让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