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讯 12月22日,成都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卫健委副主任黄辉、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总督学石斌、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药品安全总监白兰彬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什么提前放假?期末考试有何调整?对于居家照护存在困难的学生、留校的师生员工是怎样服务保障的呢?涉疫药品供应情况如何?

速看发布会重点内容——

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于12月30日后开始放假

全市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初中一二年级和中职学校一二年级于12月30日结束教学工作后开始放假。

高中一、二年级于2023年1月8日结束教学后放假,高三、初三不变

高中一二年级于2023年1月8日结束教学工作后开始放假,高三、初三年级按原计划开展教学。2023年1月16日开始放假,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按原计划不变,即2023年2月13日办理入学手续,2月14日正式行课。

小学各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特殊教育学校本学期期末不组织期末考试

石斌表示,我们的期末考试也做了相应调整,小学各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特殊教育学校本学期期末不组织期末考试,2023年春季开学后,各学校可结合实际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高一、高二年级调研考试推迟到2023年春季开学后举行。高二年级学生2023年1月7-8日参加全省统一举行的学业水平考试(或按教育厅最新通知要求实施)。因病不能参加的学生,可申请2023年3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推迟到2023年1月9-10日进行。

放假以后,对于居家照护存在困难的学生、留校的师生员工是怎样服务保障的呢?

石斌回答,根据市民的不同需求,坚持一校一策,各中小学校在寒假放假前根据本校师生健康情况,灵活采取线上教学或线下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可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自身家庭实际,自愿选择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或到校学习。

幼儿园、中小学自放假之日起至2023年1月16日(本学期原计划放假时间)前,学校对居家照护存在困难的学生提供线下托管服务,确保在校期间安全有序,托管期间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针对留校的师生员工,各学校成立健康服务保障专班,配置“健康防疫包”,组织对在校师生员工开展症状监测,做好校园环境清洁消毒,同时合理安排师生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提供营养健康饮食,用心、用情为留校师生员工做好健康服务保障。

同时,我们将科学指导学生假期学习生活,依托数字学校推送心理调适、阅读、观影、音乐欣赏、运动健身、家务劳动、安全防范等课程,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假期生活计划,调适身心,扩大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并做好假期用火、用电、用气、交通等安全防范。

为什么要提前放假?

会上石斌表示:优化调整本学期期末教育教学安排,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保护师生健康。目前,全市未到校师生员工数量仍然较多,部分师生感染后,身体仍在康复中,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休养、恢复。不同学科教师生病后,学校教学组织也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基于不同学段教学情况。如,全市小学、初中一、二年级原计划12月30日前结束教学工作,1月第一周组织复习、考试,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后离校。而高中阶段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特别是高初三毕业年级面临着复习备考压力。

三是尊重大家意愿。近期市委市政府组织3个调研组,深入学校充分听取师生和家长意见,并对12345市长热线市民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部分家长和教师特别是小学、幼儿园希望适当提前放假。根据当前疫情形势,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经综合研判,决定优化调整本学期期末教育教学安排。

已组织一百万颗退烧药 近期将通过药店免费发放

对于买药难问题,会上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药品安全总监白兰彬介绍,目前成都市已组织一百万颗退烧药,近期将通过药店免费发放。同时鼓励对布洛芬等药品拆零售卖,单人不得购买超过5日用量。

成都发热门诊日接诊量已由4.2万人次下降至1.8万人次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很强,成都市当前的这一轮疫情发展迅速,给经济社会和市民生活带来一定冲击,部分防疫物资和药品不同程度出现短缺现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密切配合,医疗系统全力以赴,各行各业共克时艰,当前疫情形势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全市发热门诊日接诊量已由最高峰的4.2万人次下降至目前的1.8万人次;二是互联网医院新冠诊疗量已由每日的4800余人次降到2900余人次;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小时电话咨询量已由每日的8000余人次下降到6000余人次。目前,成都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有序,重症救治能力配足到位,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就医能够得到保障。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全市一定能平稳度过这一轮疫情的冲击。

40多万发热患者就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首先是积极推进发热门诊(诊室)建设,坚持“应开尽开,应设尽设”,不断提升接诊效率。目前,全市共设置300家发热门诊,302家发热诊室和哨点,10363个发热探头。12月1日以来,40多万发热患者就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目前成都市发热门诊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发热患者看病就医需求。

其次是筑牢基层首诊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方便新冠感染者看病就医和咨询需求,成都市近期公布了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新冠就医咨询电话,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咨询服务;公布了3000余支家庭医生团队的电话号码,通过“网格长+家庭医生团队长”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微网实格微信工作群、家医服务群及上门服务等途径,累计提供抗原检测指导、健康监测、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37万余人次。同时,全市组织社区工作者、家庭医生等力量,对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建立专门台账进行重点管理。截至12月20日,全市共调查295.68万人,调查完成率达到100%。

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12月7日健康成都官微开通“新冠就医咨询”线上服务,全市34家互联网医院已经接入平台,为群众提供在线开具处方、用药指导、药品配送等服务,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累计为约2.5万人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开具检验检查约500人次,药品约7000单。

四是积极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全市规划设置接种点位323个,组建流动接种队190余支,通过设立绿色通道、开设接种专场、启用流动接种车、开通爱心专车往返接送、组织志愿者陪护等多种方式,方便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截至12月20日,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312万余人完成全程接种,275万余人接种加强针。

在媒体朋友的记录下,在这个疫情的寒冬里,我们耳闻目睹了很多市民携手互助、温暖守望的动人故事。各级医疗机构在发热门诊、候诊大厅、车站、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免费派送中药“大锅汤”,累计达706万余人次。还有一个个药物共享的微信群,一个个免费发放紧缺药品的药店老板,一支支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志愿者队伍,成为这个冬季成都最耀眼、最温暖的风景。

连日来,全市数十万医卫工作者废寝忘食,坚守岗位,“轻伤不下火线”,用心血和汗水守护一方平安,希望市民朋友在就医过程中,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和支持。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非紧急勿拨打120,轻症尽量居家康复,将重要的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患者。

最后,我还要提醒市民朋友,疫情还未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保持,个人卫生还要坚持,尽量争取不感染或晚感染。疫苗是保护健康的有效方式,只要符合接种条件,请市民朋友尽快接种。

“买药难”情况逐步好转

“因需求量巨增和全国范围内的供需矛盾,我市涉疫药品供应受到冲击,一度出现市民’买药难’的情况。”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药品安全总监白兰彬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用药、储药需求的缓解和药品供应的持续补充供应,情况正在逐步好转。除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止痛类的品种外,涉疫药品的总体供应能力正在向正常水平接近。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农村地区的药品供应。我市农村地区的零售药店布局较少,药品供应的主要渠道是乡镇医院、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尚未发现有人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委托他人跨区域去农村抢购药品的现象。我市农村地区的药品供应情况与全市基本一致,涉疫药品供应总体能满足基本用药需求。

“保健康,防重症”成为主要内容

在全面贯彻落实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新十条”过程中,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保健康,防重症”成为防控工作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市正经历一波疫情高峰,一部分市民感染后已康复返岗,也有部分市民正在治疗或隔离,在此衷心祝愿感染过程中的市民朋友早日康复,也希望大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争取不感染或者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