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将于2022年12月下旬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共同奋斗,创造高品质生活”。

今年以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单位推荐和自荐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数百项民生工程实践案例,经组委会对案例进行分批初选,推荐一批民生工程入围“2022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

组委会将对候选案例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议,最终确定“2022民生示范工程”案例,并在第十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布。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三批初选入围的“ 2022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第36—50号),请为您支持的案例投上一票吧!

投票步骤:1.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微信公号后进行投票。

2.勾选您支持的候选案例后,下拉底部点击“投票”。

3.第三批候选案例投票截止时间为12月23日23:00。

(注意:严禁候选案例及推荐单位在网络投票环节实施刷票等不正当手段,一经发现即取消推选资格并给予公告;对冒用主办单位及组委会名义,滋扰候选案例及推荐单位的网络刷票等机构,组委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22民生示范工程”

候选案例(36-50号)

36

石嘴山基层警务室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实施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委、市政府

项目概况:

宁夏石嘴山市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征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以“小切口、惠民生,小投入、大效益”为原则,2022年确定了基层警务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保障、安居惠民、服务便民等10件具体民生实事。市政府将10件民生实事办理作为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办成办好民生实事。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进展情况、实地督导,推进工作落实,市政府专项督查组、市政府督查室将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列为重点督查任务,开展督查14次,有效推动民生实事落实落地。截至目前,10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 2022年石嘴山市实施了公安机关基层警务室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建设,全面提高辖区社会治安防范能力。为有力保障民生警务室建设顺利推进,研究制定《石嘴山市公安局基层警务室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方案》,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2022年通过规划新建、就地改造、整合优化166个民生警务室,市局“强所办”严格审核把关,逐一制定建设方案,会同分县局基层基础部门指导各派出所警务室选址工作。聘请相关专业机构完成了对全市社区警务室的规划设计及工程预算,基层部门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建设、改造升级社区警务室166个,一级警务室36个,二级警务室34个,三级警务室96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7.1%。依托警务室社区民警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637起,化解5395起,涉及11100人,化解率95.7%。 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把落实好民生实事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增进群众福祉的关键抓手。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断健全完善对群众诉求的整体性、系统性响应机制,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加强督办力度,抓进度、保质量,推动未完成的工作尽快完成。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通过报纸征集、网络征集、代表建议等形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前谋划好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完善“民呼我应”“群众点题”的工作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便民温馨警务室。

37

济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

实施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委组织部

项目概况: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发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孔孟之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这一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以“五个融入”为抓手,以“五个跃升”为目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化融入、治理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一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教育培训,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上实现新跃升。坚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加强对党员的文化滋养。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为主题,精心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等教材,自主创新形成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等“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被列入中央组织部备案的省(部)级党委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二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在头雁领航推动发展上实现新跃升。坚持把古人治理智慧运用于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实践,全面提升村书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治理基层社会的能力。启动基层党组织书记赋能培训计划,对4401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轮训,通过政德教育、擂台比武、鸿雁论坛等方式,引导村支部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三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为民服务,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跃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创新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市、县选派2.5万余名党员干部,组建6148个民情书记服务队,深入村居一线听民意、解民忧。选派1554名第一书记下沉农村一线,服务镇村发展,覆盖全市38.5%的村庄。 四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风村风民风,在建设孝和村居上实现新跃升。深度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和”元素,用“孝和”文化培树良好家风、引领文明村风、锻造淳朴民风,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创新开展“相约黎明”志愿服务活动,村支部书记带头、党员分片包保,为7000余名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三无”老人、鳏寡孤独老人提供助老服务。 五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矛盾纠纷调处,在推进“四治融合”上实现新跃升。将“非讼”思想、“修齐治平”等理念融入处理矛盾、化解纠纷中,探索党建引领下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的村居治理体系。在市县乡村四级建设“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三和”工作法,建设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专业性“和为贵”调解室273个,年均调解案件1.3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宁市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打造“管得宽·睦邻里”党建微品牌,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中传递组织温暖、服务群众。

38

贺兰县人民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

实施单位: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近年来,因乙脑、炭疽等传染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对传染病预防和救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染病防治日益成为社会治理和民生事业中亟待加强的重要环节。2020年,贺兰县针对县级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公共卫生力量相对薄弱和医防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聚焦医院传染病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升,积极谋划实施贺兰县人民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率先在宁夏建成首个县级传染病救治专业医疗机构,为基层卫生组织升级成为亚定点传染病救治机构提供了试点样板。 一是建立更加专业的医疗机构。贺兰县人民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总占地35亩,建筑面积5150平米,内设床位72张,其中含独立卫生间留观室10间、负压病房2间、住院病床60张。配备CT、呼吸机、注射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可满足目标病患诊治需求。项目实行“医院+科室+互联网”模式,迅速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实现了重症以外传染病患者的县域内诊疗康复。 二是建立更加紧密的诊疗机制。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平台,有效统筹全县8家乡镇卫生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与自治区、银川市三甲医院建立网上会诊制度,传染病专科和本院胸痛中心、ICU、新生儿危重中心一体化运行,能够快速开展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新生儿急救等危重症救治,有力提升了传染病患者基础病症等综合救治能力。 三是培养更加专业的医护队伍。积极鼓励医护人员到区内外学习进修,外请区内外各三级医院专家“传、帮、带”,加大引进全日制研究生,从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配齐、配强传染病专科力量,实现了传染病专科闭环管理与集中隔离休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来,贺兰县人民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积极构建与二级医院以上发热门诊联系互动机制,组织对接亚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体制机制建设,将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医疗接诊资源,为县域传染病救治提供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率先在宁夏建成首个县级传染病救治专业医疗机构。

39

温江零售药店“监管九条”

实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委社治委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出台《成都市温江区零售药店“监管九条”》,转换零售药店“被监督”的角色,促其“变客为主”,与所在村(社区)一同站好防疫“哨岗”,共担防疫责任;以“条”“块”联动的方式促使市场监管部门、属地村(社区)与市场主体“握指成拳”形成防疫合力,确保疫情防控不漏一人、不误一事,共担守护心安之区。 “监管九条”首创“三级”群呼群管。分区建立监管工作群,药品监管人员、药店法人及店长、市场监管网格员、属地社区工作者一同“入群”,确保疫情防控最新政策第一时间收悉、典型突出问题第一时间通报、一线诉求疑难第一时间响应。同时督促零售药店规范公示当日中高风险地区及发热门诊、公安、(村)社区联系服务电话,明确进出人员“一扫一测三查”等防控要求;设置“预检台”专人专岗对进店顾客健康码、行程卡等进行查验,严格询问顾客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症状等情况,对红黄码、体温异常人员一律不得销售药品并立即报社区排查;销售人员依托“成都市市场监管融合平台”指导购买“四类药品”顾客实名登记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症状、旅居史等 20 项基本信息,确保人员信息可追溯。 “监管九条”首创“三级”同巡同督。市场监管局全体干部职工拉通编组,对全区药店进行体检式、清单式、高频次错时、延时巡查;畅通 24 小时 12315投诉举报热线,鼓励市民监督举报药店违规销售、哄抬物价等行为;针对药店履行防控情况,以群呼群应、上门提示、约谈督促、短信提醒、公示通告等方式灵活开展通报整改工作;建立记实档案,对防控表现突出的零售药店和从业人员积极向组织、宣传、工青妇等部门推荐先进典型,同时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以资激励。 “监管九条”首创“三级”共责共荣。构建市场监管与属地镇街、村(社区)的网格力量联动机制,提高对药店日常监管的覆盖率和有效性;针对重点政策和典型案例,实行部门、镇街协同开展社会面的宣传教育;针对发现的防控风险,由市场监管、社治委牵头,卫健、公安、属地社区一体联动、第一时间处置,确保疫情防控不漏一人、不误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全区在营 650 家药店进行清单式、体检式全覆盖巡查,构建形成零售药店市场监管、社区协管、社会共管的防控格局。

40

“四体一库”社区智慧消防体系

实施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朝外街道办事处

项目概况:

朝外街道利用物联网和AI技术,在吉祥里社区建成北京市首个居民社区智慧消防管理系统,集日常安全监控、隐患提前报警、快速响应联动、实时远程指挥等功能于一体,以“四体一库”方式打造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消防监督和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已在全域逐步复制推广。 一、基本做法 一是防范先行,构建隐患排查体系。在吉祥里社区各建筑楼体安装烟感报警器、声光报警器、AI摄像机等“八大设备”智能终端1358套,实现排查全覆盖。掌上“灭火队”APP实现日常消防设施巡检、督导巡查;开发“消防隐患举报”小程序,社区楼门长、居民可以随时上报隐患。 二是精准管理,构建智能报警体系。智能终端连接社区微型站指挥调度系统,形成“视听、监测、对讲”为一体的智能报警系统。火眼机器人、烟雾报警器5秒完成火情识别、自动警报、核查救援通知;声光报警器迅速发布疏散警报;智能探头语音劝阻电动车进楼;AI摄像机监测全覆盖。 三是靶向治理,构建联动救援体系。街道、社区联合消防救援部门,与辖区重点单位、物业公司建立联防联控、联勤联动的“七级联动”社区消防处警体系。街道消防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社区消防微型站、社区警务工作站、交通执法站三站合一,连署办公;“灭火队”APP调度各类人员。 四是明晰责任,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制定《朝外地区消防管理细则》和《社区消防“十大”运营制度》,完善消防报警、隐患排查处置、联动处警流程,明确各主体、居民消防职责义务、考评奖惩,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数据分析,构建消防基础数据库。深层分析地区火灾报警、火灾救援、火灾隐患及处置、志愿消防员、地区消防力量、地区消防设施、社区消防水源等大数据,助力科学决策。 二、工作成效 一是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置效率,实现了由“人防”向“技防”转变。智能设备联接社区微型站指挥调度系统,24小时全天候技防监控,工作人员借助手机端APP“消防设施巡查”和“消防隐患举报”应用,对社区情况实时查看、及时处理。 二是降低了老旧小区安全隐患,实现了由“高发案”向“高品质”转变。智慧消防管理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居民楼道堆物堆料案件月均减少94%,部分居民楼甚至未再发生此类案件,安全隐患的降低提升了小区宜居品质的空间。 三是激发了地区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明确多方消防职责和义务,有机结合辖区应急处置力量,通过合署办公,联勤联动,形成社区智慧消防工作长期稳定运行机制,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图为社区智慧消防系统微型消防站大屏,能即时呈现各居民楼监控设备显示、报警及处置、隐患数据分析情况。

41

岚山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实施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概况:

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目标,该项目重点发展特色茶产业,培育农业“新六产”——即一产的一份收入,经过二产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益。 通过推动茶叶品种结构改良,该园区持续扩大无性系茶园面积,大力推广林下野山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园区同步带动发展板栗、明日叶、铁皮石斛等现代高效农业,引进高端盆景花卉,打造盆景艺术观光产业示范园,探索产业多样化发展路径。 目前,园区内茶叶种植面积16万亩,占日照全市的57%。 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示范园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茶叶机械、黑茶、紫茶、抹茶种植加工技术研发,圣谷山茶场的黑茶研究院及黑茶生产线全省领先;拓宽茶产业发展链条,山东康谷农业生产的茶饮料与北京老舍茶馆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开展精加工、深加工,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产值。 在此基础上,该园区还深入挖掘片区历史文化,投资建设800平米的南茶北引展览馆,追溯茶的起源,传承日照茶文化。依托茶产业,该园区加快小茶山文旅民宿综合体、圣谷山1966茶博园、有机绿茶“双新”融合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丰富茶产业内涵,让“一片叶子”释放出更大能量。 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该园区提高了茶产业质量水平。 发展新型智慧农业,该园区建立了日照绿茶产业大数据平台,真正实现了从茶园生产管理、鲜叶采收、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为园区茶产业品牌化战略提供质量保证,为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在模式创新方面,园区依托农业农村及新型城镇化领域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项目,探索形成日照祥路碧海三产融合发展标准引领模式,带动80家企业发挥标准化作用,辐射带动全部日照绿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示范园以茶为媒,结合人文特色以及自然生态优势,做活“茶产业+”融合文章,实现“三产”交相辉映。

42

大邑“微网实格”治理模式

实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委

项目概况:

一、网格划分“由大到微”,找准夯实末端治理单元 坚持以3小时能够完成全覆盖入户为标准,划小划细划准网格,单个网格联系服务群众控制在30至50户,全域覆盖划分各类微网格7303个。同时,采取单建、联建方式全覆盖设立一般网格党组织和微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切实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 二、功能设置“由分到合”,整合优化基层治理力量 将综治、城管、环保、水务等多个网格统一整合,人员统一整合纳入微网格使用。建立多部门联席会商机制,严格实行“任务下达准入制和报备制”,杜绝随意多头向微网格长下达工作任务。 三、人员选配“由员到长”,选强放权激发责任担当 制定《微网格长选任办法》,优先选任财政供养、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等为微网格长;并挖掘居民骨干担任微网格长。制定《微网格长“十条”职责》,赋予微网格“长”参与基层治理组织者的职能。 四、责任主体“由上到下”,明晰细化层级职责任务 构建“县、镇、村”微网格三级调度管理体系。县级建立网格服务管理中心,承担牵头职责。镇级成立微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党(工)委书记担任指挥长统一指挥。各村(社区)设立微网格工作站,党组织书记任站长。分层绘制微网格分布图,建立信息台账。同步建立日收集、周例会、月调度、联席会商等工作机制。 五、信息传递“由曲到直”,智慧赋能支撑敏捷高效 探索微网格主动衔接智慧大邑的实践路径。一是搭建智慧管理平台。搭建“大联动·微治理”平台,利用微信小程序“蓉e报”,微网格长开展信息上报、数据核对、志愿活动等工作。同时,在开展智慧社区示范建设,将辖区“人、地、事、物、情”等治理要素汇聚,形成社区基础数据库。二是构建智慧动员体系。“线上”逐级建立动员管理微信群,末端微网格微信群直接联系服务本网格居民。镇级层面建立微网格“应急直传微信群”,平时静默,应急状态下直传微网格指挥响应。 六、工作模式“平战结合”,常态常治链接快响快处 探索“平战转换”机制。一是明确“平时+战时”职责。微网格长“平时”作为政策“宣传员”、活动“组织员”、群众“服务员”;“战时”重大任务中担当攻坚克难“排头兵”。二是加强培训演练。根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制定培训演练方案,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 七、运行机制“由常到长”,健全制度确保持续运行 将党建引领微网格治理纳入对县级相关部门、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将治理运行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定期评比表彰“最佳微网格长”,分层分批培训微网格长等系列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霞街道芙蓉社区香槟大道小区微网格长组织居民核酸检测。

43

爱老助残——特需家庭共养工程

实施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彩虹村庄养老及康复中心

项目概况:

1、实施项目的原因 我国现有残障人员逾8500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亿以上。随着中国社会快速、深度老龄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化,以上两个特殊人群的交集中凸显一类最困境群体——心智障碍人群及他们已经步入老龄的父母组成的“老残一体家庭”。 这样的家庭,父母终生背负着经济、生活、精神和心理的沉重负担和压力,晚年又都深陷自己丧失能力及身后智障子女无人托付的极端焦虑之中,不敢死的恐惧和死时带孩子一起走的愁绪是这些家庭生活的主要基调,亟待寻求解决困境的方法。 现有各类养老模式及养老机构可以为年长者提供养老需求,却无法解决他们心智障碍儿女所需的专业智力培养和生活照护。 现有各家心智障碍康复机构也仅能为部分心智障碍者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和一些特殊的职业技能培养,却根本无暇顾及他们日益衰老、已逐渐失去照顾他们生活的能力的父母。 2、实施项目的基础 彩虹村庄康养基地始建于2010年,是中国社会组织AAAA民办非盈利机构。位于金盏乡,占地220亩,生态混合区占比70%,建筑面积40000平米,由心智障碍儿童及成人康复中心与养老院,附带医疗、医保及教培机构组成。自2013年起面对社会开展服务至今,在爱老助残道路上深耕十余年。十年的积淀让我们不得不深切地关注到急需“老残共养”的这个群体,并积极投身到这一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作中来。 3、实施项目的过程 结合该人群家庭的建议与需求,利用现有养老和残疾人员康复成果,我们筹备并逐步推出集养老、医疗、培训、陪伴、就业、艺术疗愈等功能于一体的“老残共养”项目。 老残共养部分的“老”我们可以直接并入已有的养老服务体系,而“残”的部分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及能力分为三大部分以覆盖特需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照护和服务。 1)机构已有的针对小龄特需儿童的行为干预和融合教育。 2)针对大龄特需人群,通过评估提供。 支持性就业培训:对于能力较好的特需青年,通过培训及就业辅导员陪伴, 定时定点到可就业的场所就业(酒店、洗车、商场等),同时家长可考取 就业辅导员职业资格证,实现双就业。 辅助性就业。通过自建工坊与企业对接,引入生产加工及可回购的产品诸 如香道、烘焙、漆器等。让特需青年及家长参与到生产加工过程中来,实 现自我价值。 间接就业及康复。对于不具备就业条件的特需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辅助其实现自我价值,建立自信心。提供社会志愿者陪伴、园艺 芳香、音乐、美术、颂钵、农业等疗愈活动。 3)托养照护与服务。以现有的养老院的服务体系为标准,医护人员为辅助 结合营养及心理为支撑,全天24小时保证生活照料及健康安全。 4)委托再循环。结合家庭条件和需求,通过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 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遗嘱库、保险、信托等机构建立合作,帮助老 残家庭设立家庭资产信托,以帮助老残家庭父母对身后残疾子女的托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虹村庄康养基地“老残共养”大龄智障人士康复及职培场地功能布局及效果图。

44

智慧农业标准产业园建设项目

实施单位:青岛胶河上上农业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智慧农业标准产业园建设项目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刘新村南,由青岛胶河上上农业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项目一期投资3.5亿元,流转土地1200余亩,解决就业人数超 200人,为当地增收增效 940万元。 该项目属于提升经济薄弱镇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扶贫项目、青岛市乡村振兴及新能源发展重点项目。项目以现代农业为依托,实现光伏发电及储能与农业互补的产业融合综合体。其中现代农业智慧种植建设单元,以都市现代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现代设施农业、农业科技示范、智能装备应用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智慧种植园区;40MW光伏发电及电力储能建设单元,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农业生态不受损害,不妨碍农业生产活动,且光伏发电能与农业智慧种植项目形成良性互补。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础上,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生产方式。 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园区基础设施、现代温室大棚、露天种植作业区、水面作业区、光伏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配套设施。投资强度大、回收周期长,项目建设能有效拉动和促进多产业的协同发展。青岛胶河上上农业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在优良的营商环境下,坚持高质量发展,借助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协同地方政府、驻地农民共同奋斗,将产业园建设成宜居宜业新型农业经营实体。 智慧农业标准产业园建设项目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依托现代高效农业与光伏新能源的融合发展,为驻地农民土地增收增效、解决就业、产业链供应提供了保障和致富机会;为驻地优化资源效能、城乡要素畅通流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原动力;践行了农业产业多元化供给体系、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推动了新能源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胶河上上农业俯瞰图。‍

45

“胜家巧嫂”基层治理创新案例

实施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胜家桥社区

项目概况:

一、 案例背景 胜家桥社区位于江宁开发区南部,辖有14个自然村,常住户683户,人口1888人,共有党员69人。辖区内有邵处水库、喜鹊冲水库等,有邵山、靠山等山林,山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属农村型社区。近年来,社区以乡村振兴为锲机,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强化提升社区基础设施,着力开展美丽庭院打造工作。其中,史家村以“田园康养,家之莲城”为主题,以挖掘、发扬“荷文化”为特色,形成史家村特色品牌,并于2020年荣获江苏省第四批次特色田园乡村。 二、服务内容 1、第一阶段:整合“几荷”资源 1)需求走访调研:通过网上问卷、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社区范围内女性群体的服务需求。收集完成二百多份需求调研问卷,经过专业社工的分析与总结,确定年度工作服务计划。 2)招募社区志愿者力量,20多人组成社区女性志愿者团队,由10名志愿者骨干成员担任议事会成员,通过多次规范系统的议事规则培训与实践,定制1份社区治理服务清单,协助项目开展。 3)对接资源:针对女性生活特性和社区的需求,对接劳保等部门,邀请多位特长师资入驻胜家桥社区,有的协助社区务农妇女对接蔬果销路,有的教授荷文创手工制品,并对接销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合理协调社区内外资源落地社区,协助社区留守妇女打开创业渠道。 2、第二阶段:评议“荷乐”胜家桥 1)根据调研结果,以及社区需求,开设线下议事微课,组织社区女性议事员骨干积极参与,并深挖社区文化积累成果,结合“荷文化”特色,通过规范的议事流程来集思广益,最终设计完成文创产品。 2)全社区范围内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评选最美庭院。由议事小组联合定制评选标准与评选规则,经过多轮评选与实地互动评分,最终选出大家最喜欢的庭院代表,并结合这些庭院的自身特色,配套开展30多场趣味性议事活动。 3)围绕现有的议事小院、经济小院,组织社区骨干就社区当前的发展现状举办了十多次“美丽庭院,我的家园”胜家社区最美庭院评选和荷香议事会等评议活动,围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庭院建设议事等活动。 3、第三阶段:构建“美荷”模式 1)不断完善议事流程与管理制度,定期举办相应活动,推广和宣传文创产品,并把“荷文化”公益元素不断的扩充,鼓励更多村民的参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等阵地,开展好婆媳、好邻里、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 2)结合以上各点服务,整合各类志愿资源,编织成一个巨大的志愿服务网络,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四社联动”的新型妇女志愿服务新阵地运营模式。在南京反复的疫情影响下,以社区留守妇女组成的“胜家巧嫂”志愿者团队,多位巧嫂代表积极投身其中,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听从组织指挥,奋战在疫情志愿服务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 三、取得成效 把关心、帮助妇女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扎实开展妇女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等工作,整合多方资源,组建社区妇女志愿者服务团队,引导由自益向互益转化,实现活动向项目化、品牌化转变,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家桥社区将红色课堂搬至美丽庭院,让红色微宣讲更入“味”,吸引更多村民群众主动加入微课堂学习教育中。

46

双福工业园:以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实施单位: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

项目概况:

一直以来,“生态绿”都是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不断努力的方向,随着近年来一项项举措的落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百姓眼中看得见、手中摸得着的幸福,一个“秀水泱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美丽城市正在加快建设。 一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园区内的团结水库曾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大量养殖群鸭和下化肥,导致水库水质为劣五类。为了改善水库水环境状况,提升水库水质,改善团结水库周边的环境,园区积极行动,在持续推进团结水库水污染控制及水质保持工程的同时,还聘请专家多次到现场踏勘调研,找准团结水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同时,对现有污水厂扩建、提档升级,建设享堂污水提升泵站,新建污水主干管,排查和修复污水管网,完善二级污水支管。园区内的大溪河曾经也同样面临水污染问题。园区以大溪河生态带综合整治、城市公园建设为着力点,持续开展城市自然水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辖区水系生态环境。通过实施老旧垃圾清运,河道清淤、清漂等多项举措,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大溪河重焕生机,摇身一变成为集街头公园、居住区公园、城市带状公园功能为一体的滨河公园绿地。 二是“环保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十分重视辖区企业的环保产品,坚持绿色发展。区内通机生产行业的龙头企业,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技术难关,使发电机噪音降低25%,达到噪音影响较低的60分贝,该发电机已通过了欧洲CE等最新排放标准认证。此外,重庆智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纱、玄武岩纤维布以及高碳玄武岩增强汽车制动片在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没有任何危害。重庆重交再生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绿色环保的企业,该企业以道路和建筑固废为原材料生产再生材料,用于城市基础建设领域,这样既减少了污染,也增加了已开采材料的循环利用率。目前,“环保城市”建设成果正在日益显现,数家企业争先恐后,双福大地正变得更加清朗、协调、绿色。 三是推动城市公园建设,促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发展。近年来,园区大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充分发挥2万多亩缙云山森林资源和10余个大型生态湖泊等环境资源优势,突出城市特色。目前,九江大道景观升级改造工程、南北大道景观提升工程等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有序开展;山地公园、稻田公园、体育公园等特色城市公园加快建设。未来,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将沿大溪河生态宜居带推进双福商圈、团结湖公园等商业文旅项目开发建设,狠抓城市品质提升,努力打造科学城南部近悦远来宜居宜业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内大溪河滨河公园绿地。

47

内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治信息系统

实施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综治中心

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内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治信息系统是内江市委、市政府主导建设的重点智治支撑重点项目和民生示范工程。2019年以来,内江市聚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江”,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治支撑能力建设,针对综治信息系统存在的智治支撑不够强、建设标准不统一、应用层次不深化、运维管理不规范、网络安全不重视等问题短板弱项,依托“雪亮工程”国家重点支持城市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实战运行,全面启动实施内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治信息系统。项目累计投资2.35亿元,2022年3月项目整体竣工投入运行。 二、建设内容 内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治信息系统,按照“五统四分五个一”模式进行建设(既: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建设、统一网络构架、统一运维管理,分别建设、分级保障、分步推进、分类应用,一幅图、一张网、一条路、一个库、一把锁),以“雪亮工程”“慧眼工程”“智慧小区”等项目为基础,以甜城政务云、大数据中心为支撑,由管理服务主体层、应用层、数据层、基础层等要素共同构成,并全面融入“数字内江”建设。 项目建设市、县(市、区)两级共享平台,整合社会、单位监控资源9.5万路;项目建设综治分平台、公安分平台、应急分平台;建设四区万兆、一市两县千兆的雪亮视频专线传输网络;建设网络安全防护、安全接入体系,系统达到市本级等保三级、县(市、区)等保二级的安全防护标准;实现“雪亮工程”资源的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实现视频图像的智能化应用,实现应急分平台会议系统延伸至市、县、镇、村、网格五级联通,有力保障平台正常运行维护,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筑牢现代化建设安全屏障,不断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治支撑根基。 三、建设成效 强化数据融合,城市感知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分层解耦、开放兼容”理念,全市汇聚共享视频资源近10万路,整合信访、政务、城管、应急等基础数据1000万余条,实现“人车电网像”全息感知、精准关联、自动生成,感知网络不断织密扎牢。 2.强化网格管理,矛纠调处能力显著提升。健全一主多元、“伞状+警务网格”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多网合一、全科网格”,辅助办理网格事项54万余件,群众满意率98%以上;受理各类矛盾纠纷7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9.3%。 3.强化职能分析,预警预测能力显著提升。突出以智治支撑市域社会治理,融合“雪亮工程”、综治信息、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护路护线、智慧社区等系统,精准辅助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及时进户走访,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全市收集分析预警各类涉稳信息3000余件。 4.强化协同作战,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依托“雪亮工程”统筹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对接30个部门150余项清单事项1000万余条数据,实现“多网融合、一网治理”,在平安内江建设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动态获取疫情监测数据60万余条,为疫情防控筑起源头防线。 5.强化智助办案,依法惩治能力显著提升。充分发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效能,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交通安全、发现控制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破案线索、固定违法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业务协同、办案提速,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治信息系统主界面。

48

“择一座城安一处家”禁毒帮扶项目

实施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温岭市火炬禁毒志愿服务中心

项目概况:

该中心在市禁毒办等部门重视与支持下,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旨,针对2200余名凉山籍新温岭人,于2019年3月启动了“择一座城安一座家”禁毒帮扶项目。通过联合2名省党代表、禁毒公益形象代言人舒幼民、江春芳,以党建联建活动为引擎,展开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互补叠加,贯穿于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共同体架构下,探索推进“五社联动”与县域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多元主体本土化实践模式。 项目具体实施中,以凉山籍新温岭人禁毒普法宣传教育及帮扶工作为基础,以其劳动力转移及自主就业能力为抓手,以其融入乡村建设与县域社会治理为亮点,建立健全其禁毒帮扶长效工作机制、赋能协作机制和矛盾调节机制,实现“新温岭人”共同富裕新目标。 一是强化帮教机制,做到“四个帮”,即生活帮困、技能帮教、创业帮扶、矛盾帮解,形成系统化凉山籍新温岭人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和禁毒帮扶工作机制。 二是赋能协作机制,以凉山籍新温岭人为主体,形成“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网格化帮扶”增能服务机制。 三是创新调解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目标,结合民族文化传统,挖掘培育新居民领袖,建立健全矛盾调解工作方式方法。 项目历时近4年,对接高校资源杭师大社会学系郑蓉教授团队专业指导,回应凉山籍新温岭人“择一座城、安一处家”的需求,从内容、形式、阵地、主体等探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拓展凉山籍新温岭人安居乐业的实践路径。 一是主体文化融合。中心依托派出所、司法所及流管服务站等职能部门,联动社会资源力量,引进懂语言、懂宗教、懂特殊人群管理的人才,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实际情况,多渠道争取社会救助,确保随其生活的子女不因贫失学或辍学。 二是主体文化引领。中心党支部同步指导筹建“流动党支部”,发动凉山籍新温岭人,加入禁毒普法宣传教育和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公益讲师培训及举办火把节、迎中秋贺国庆等主题禁毒普法文艺宣传演出,拓展禁毒普法宣传第二课堂。 三是主体文化驱动。促进与凉山州有关部门信息互通,协助技能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增强就业本领。目前,在就业培训上,已帮助超过500余人就业。在法律援助上,积极引导通过法律援助渠道,帮助其解决纠纷赔偿。据温岭市公安局信息统计,2020年至今凉山籍新温岭人涉毒违法犯罪人数为零,无一起涉矛盾纠纷引发案事件发生。 项目先后获评省、市志愿服务大赛和法治宣传项目优秀奖项,并得到中国禁毒报和人民公安报等媒体的专题推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春节前,温岭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联动火炬中心开展党建联建活动,走访慰问留温过年的凉山籍新温岭人代表。

49

“幸福蜗居”志愿服务项目

实施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

项目概况:

巴中是革命老区、边缘山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典型,残疾人家庭、空巢老人和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用户较多,由于经济收入低、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原因,部分群众仍然蜗居在危旧房内,房屋普遍存在墙体开裂、杂物堆放、电气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致使特殊人群生活现状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12月,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在深化东西部两地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推出“幸福蜗居”志愿服务项目,以国网品牌感召力和电力爱心杠杆撬动汇聚社会各方资源,搭建起“1+N”多元助困合作平台,建立“贴心服务、爱心助力、善心济困”三大“精准助困”工作机制,探索出具有供电企业引领特征的精准助困“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模式,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让他们居住、用电更舒适便捷。 贴心服务,“电保姆”点亮幸福蜗居。巴中公司党委深化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依托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聚焦用电服务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推出“电保姆”服务,有力延伸“幸福蜗居”项目的内涵。针对8位“幸福蜗居”项目受助对象,组织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南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全程跟踪新居建设,力所能及提供志愿服务,项目完成后第一时间上门,免费安装室内外供电线路及灯泡、开关、插座等用电设施。将辖区内五保户、留守老人、残疾人家庭等列为特殊客户,党员挂点,24小时“电话叫,电工到”,着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难题。自2021年以来,免费为3户特殊家庭更换室内外线路及用电设施,山区人民供用电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爱心助力,“连心桥”搭起党群“新”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南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长期开展爱心助困活动,与2个社区、4个敬老院、1所残疾人学校等公共场所、福利机构结成长期帮扶对子。平日里义务维修线路、电器,免费更换故障路灯、楼道灯并提供安全用电知识培训;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精心策划,集中开展志愿活动,为特殊人群送生活物资、送关心关爱,与他们话团圆,用爱心搭建起党联系群众的的桥梁。 善心济困,“1+1”帮扶播撒希望。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在做好普遍服务的基础上,注重服务载体创新,联合地方乡镇、村社、“大爱清尘”公益组织等,组建“1+1”扶贫帮困小组,对口帮扶222人,将其分为生活扶助类、帮贫脱困类、捐资助学类三类,定期上门提供差异化帮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免费为“幸福蜗居”项目受助对象新建房屋安装室内外用电线路及开关、插座等用电设备。

50

“圆桌派”基层治理创新工作法

实施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下墟社区

项目概况:

圆桌派是下墟社区探索基层治理创新的工作法,针对社区治理群众关切的公共事务议题,定期召开圆桌会,邀请涉及内容领域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物业代表、社区干部、政府相关条口负责人、社工志愿者代表等,围坐在一起议事、评事,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第一阶段:制定“两份清单”,实现“精准定向” 针对社区治理群众关切的公共事务议题开展了全社区范围内的收集调研,并根据社区服务计划制定共建资源清单与社区热点、难点目录,通过招募议事科考团成员、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参加党建联席会等方式,摸清基层需求,精准把握治理重点。 第二阶段:签订“双方契约”,实施“协同治理” 结合所列的社区治理热点、难点目录,下墟社区与相关共建单位签订“双方契约”,达成协同治理共识。通过多方协作共创的方式,运用社区“花园圆桌派”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社区治理协同新模式。 第三阶段:坚定“内外互动”,实操“共治共享” 综合考虑下墟社区当前的地理人文优势,联动下墟社区辖区内、外多家共建单位,针对社区共享花园、社区睦邻书房和社区邻里菜园等多个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和建设,触发多元协同力量的参与。 第四阶段:紧盯“热点难点”,实践“邻里共享” “花园·圆桌派”发挥着社区治理工作中的“智库”和“桥梁”作用,通过圆桌派的持续性开展,热点难点变成社区自治的出发点,邻里共享的着力点,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运作,有效促进社会工作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取得成效: 1、邻里共享空间:共享花园已经成为下墟社区最热闹、最有趣、最温情、最具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在此阵地基础上,邻居们自发在花园内举办小型音乐会、读书分享会、跳蚤市场等活动;邻居们在这里相识、连结、互通和交融;议事科考团在这里挖掘、培育、成长和壮大。 2、资源有效下沉:共建单位通过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多种形式,联合下墟社区通过网格化治理将资源有效下沉,精准高效地实现了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3、赋能参与骨干:社区治理最优解法就是居民自治,花园圆桌派以社区居民关心的共享花园改造为契机,赋予居民骨干社区主人翁意识,激发志愿骨干参与热情。由志愿者骨干带领的社区团队以花园圆桌派为契机,在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具有下墟特色的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搭建支持体系:通过圆桌派这个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自治服务模式,形成了政策支持,政府扶持,企业加持居民自治的良好服务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墟社区开展第二期“花园·圆桌派”,共同探讨妇女&儿童权益,社会相关群体代表和孩子们一起组成了第二期“科考团”。

勾选项目前的方框(可多选),点击底部“投票”即可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