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镜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没想到,曾经的“京城四少”汪小菲和大s离婚后,除了“一地鸡毛”之外,大家都很不满。

2021年11月22日,汪小菲大s官宣离婚。 阔别一年后,汪小菲晒出的“生活支出单”犹如“惊雷”,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汪小菲坦言,过去一年,大s再婚,但带着具俊晔和孩子住在汪小菲购买的豪宅里。 更令人吃惊的是,去年大s等人的生活费为4049万台币(约合人民币900万元),包括电费在内都是王小菲一个人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汪小菲看望孩子还是受到了大s的干扰。

对于大s和具俊晔目前居住的豪宅,汪小菲直言不讳地花了他4亿新台币。 当初买房时,汪小菲付了2.4亿美元的首付,现在每月要付100多万美元的房贷。

房子是汪小菲买的,还在还房贷,前妻和新欢带着孩子住,睡的是自己买的床。 汪小菲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两人离婚后,汪小菲曾多次宣泄过自己的不满和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30日,汪小菲动态宣布,接到大s要求离婚后,虽然苦苦挽留,但最终没有结果。

但是汪小菲的挣扎和悔恨总是以“道歉”结束,一旁的大s,几乎一言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汪小菲公布的这份家庭开支书,是时候解决与他围绕大s的三点争论了。

第一、汪小菲为什么离婚一年后抱怨自己还需要支付大s等人的生活费?

首先,汪小菲说的内容看似“冤大头”,但大s的精明,是不会轻易把功劳交到汪小菲手里的。 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回到汪小菲和大s的离婚协议中,一窥一二。

其实,汪小菲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大s先把他告上了法庭。 理由是汪小菲没有履行离婚协议。 大s表示,从今年3月开始,汪小菲没有给她任何生活费。 根据当初的协议,汪小菲已经欠大s约500万元。

因此,汪小菲被扣押了台湾的一部分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今年3月8日,大s与具俊晔再婚了。 在此之前,汪小菲支付了相关生活费并没有抱怨,毕竟这里面有孩子的生活费。 但是,大s再婚后就不同了。 谁是前妻和新欢住在自己家里,用自己的钱,不让孩子探视的?

汪小菲的发言首先得到了大s母亲的回答,她解释说:“生活费、房贷原本由协议离婚时汪小菲支付,司机费也由他支付,但两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加上两个保姆和一个保姆,三个人每月都由熙媛支付了15万元以上的费用。”

大s的妈妈补充说,汪小菲的妈妈张兰今天打电话来骂她,是因为张兰觉得大s一家欺凌得很厉害。

大s的母亲说:“我听了这些谩骂后,气得心脏都快停止跳动了,血压升高了,我到现在都止不住。”

简而言之,汪小菲与大s协商离婚后,大s再婚前,汪小菲一直在认真履行协议内容。 但是大s再婚后,汪小菲放弃了。

汪小菲恐怕没想到大s会马上再婚吧。 他更没想到大s会把自己告上法庭。

第二,两人离婚后,汪小菲不想给孩子抚养费吗?

笔者认为,其实汪小菲此行的真谛在于“揭露事实真相”。 汪小菲后来发表的声明“本人只是不想和另一个家庭交电费,至于孩子的巨额抚养费”,可以看出汪小菲非常在意孩子。 即使大s提议的巨额抚养费令人怀疑,为了孩子汪小菲也做出了让步。

包括汪小菲在声明中强调的,大s不让自己探视孩子,他急于带孩子回家,可见汪小菲不会放任孩子不管。

对于汪小菲提到大s不让孩子去北京和自己重逢,大s的母亲说:“孩子不是东西。 现在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后来,她补充说孩子去了北京,汪小菲和张兰工作很忙,谁来照顾孩子。

总之,汪小菲看不到孩子,也是他勃然大怒的原因。

第三,生活费表和大s的应对背后,到底折射出了什么?

我看过汪小菲晒的生活开支书,普通人不仅惊叹,而且是狐疑。 养育两个孩子真的需要每年900万美元吗?

不仅感叹阶层的不同,还配合大s最后的回应,“孩子们期待明天终于能看到爸爸了。 另外,我希望菲先生不要封锁我。 我没能提醒他不要发表情绪化的发言。 很抱歉给大众带来了负能量,希望以此停止纷争,祝麻六记生意兴隆。 ”

看着怒气冲冲的汪小菲,我们不得不承认两个人确实不是段位。

多年前,当汪小菲还在街上徘徊,为未来的种种迷茫所困惑时,大s已经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一个是富二代的成长环境,母亲坚强,汪小菲的性格相对压抑; 一个是草根阶层,从小性格就很坚强,每次走路都会自己战斗。

由于他们对感情的控制和成长多年的环境完全不同,很多网友都劝汪小菲“够了”。

从这两人的“讨价还价”来看,汪小菲像铁拳砸在棉花上,一点痕迹也没有。

2018年,汪小菲在个人随笔集《生于1981》中写道:“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 宿命是现实中的每一天所谱写的吗? 酒醒了之后,梦也醒了。 人又要面对现实了。 ”上面写着。

如果说离婚已经到了尽头,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或许能让王小菲明白,只有现实能让人清醒,只有向前看才能不频繁回头。

#顶级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