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数据和信息来源于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新闻数据和新加坡官方网站****

新加坡是被世界公认的全球应对新冠疫情表现得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作为总人口不过550多万的一个小国虽然确诊上百万例,但重症和病死率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总体病死率约为0.12% ,医疗系统一直未崩溃,社会也一直维持正常运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接替香港成为了亚洲新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当然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小国,防疫政策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新加坡实行了一个在避免出现大量人口死亡的底线之上,既从未完全停止社会管控措施,也没有动摇与病毒共存逐步开放的道路,有许多亮点值得借鉴。

新加坡对疫情的防控,整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施行严格的“清零”政策。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随着感染人数不断增加,从2020年4月7号开始新加坡实施了称之为“断路器”式防疫措施(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全城静默),关闭了除民生供应外的所有服务业。2020年6月23号虽然有所放松,但主要采取居家办公的方式并对人员聚集人数严格限制,比如曾规定若民众未遵守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最高将处以1万新加坡元的罚款或六个月刑期。通过这些努力,新加坡成功的将病例持续保持在个位数或两位数的低位近一年的时间。

疫情防控期空荡荡的新柔长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阶段:开放预备和过渡阶段。

新加坡的经济以外贸为主,2020年的封控导致全年GDP下滑 5.4%,同时物价也产生了较高的上涨,为此,凭借疫苗接种已经全面展开,从2021年6月开始转变防疫思路——提出打造“对新冠更具适应性国家(COVID-resilient nation)”的目标,逐步放宽社会管控措施,恢复正常的生活。

新加坡政府为此制定了四阶段的路线图,以求最终实现成为一个能够弹性应对新冠病毒的国家。路线图包括:准备阶段(Preparatory Stage)、第一过渡阶段(Transition Stage A)、第二过渡阶段(Trasition Stage B)和最终成为对新冠病毒有适应力的国家(Covid-19-resilient Nation)。

按照计划,在准备阶段新加坡将争取实现80%人口完全接种疫苗。然后进入第一过渡阶段,即使病例上升,经济也将进一步开放,社会活动和旅行逐步恢复正常。如果这一阶段顺利,则将进入第二过渡阶段,继续放开各项限制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阶段:与病毒共存

2022年3月15日新加坡政府宣布,社会管控措施将进一步放宽,新加坡将进入到与新冠共存计划的最后一个阶段,与病毒共存,并取消了户外口罩佩戴的强制要求。10月8日又宣布取消500人以上聚集活动的限制和对疫苗接种情况的差异化管理措施,近乎于全面放开。

新加坡为何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新加坡财政部长黄循财对此解释道:

“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制定属于自己的抗疫政策和应对方式。 新加坡有两个重要的目标,保护生命和保障生计。新加坡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在保护生命方面尽可能地避免死亡案例。在保障生计方面尽可能地采取开放的做法。因为毕竟新加坡是一个小国,需要与世界接轨。

尽可能避免死亡病例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只关注死亡病例的绝对值,而是应该去关注到底有多少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往年,就算是流感都有可能会造成死亡。我们密切关注的,其实不在于病例的数字,而是在于我们的医疗体系和医院重症病房的使用率不会造成负荷过重,只要没有医疗挤兑,我们应该是可以应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它没有一成不变,随时调整自己的政策以适应当时的疫情,而它的政策确实有几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1) 高效的官民沟通和合作,让政府和民众之间的高度互信。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疫情期间发表了9次全国讲话,每次讲话都是发生在疫情和相关政策发生变化的节点时刻。在讲话里,李显龙会回顾疫情发展,宣讲相关政策变化的内容和主要原因,解释和展望政府未来的目标和路线图。

这些讲话对稳定民众的预期和理解政策的变化原因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新加坡卫生部在其网站上提供了包括疫苗接种、医疗系统收治病人状况、重症和病死率的详尽信息,不仅使民众获得及时有效的疫情信息,而且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对疫情的讨论引导到科学、理性和务实的范畴内。

特别是在过渡阶段开始不久,新加坡受到德尔塔变异株的冲击,导致感染人数快速增加,ICU的使用率逼近九成,且发现疫苗并不像之前所期望的那样完全制止病毒传播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21年10月9日顶住压力发表全国讲话,明确了了这个国家防疫政策的方向。

李显龙明确指出新加坡的国情决定了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每一次封锁,都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因此清零策略对我们来说已不再现实。因为新冠病毒在变化,科学在变化,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当形势发生变化,你必须随它做相应改变。当然,这真的很难。

李显龙强调要转向共存策略。首先必须调整的是心理。

“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我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遵守限制措施。有了疫苗,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新冠现在是可治的、不严重的。对98%人口来说,如果我们被感染,完全可以在家康复,就像患了流感在家康复一样。未来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将是常态。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病人,尤其年长者。当然,如果家里有体弱人员,可以到社区隔离设施进行隔离和康复。”

他进一步解释道,新加坡不可能永久性地关闭边境,因为新加坡人依靠贸易维生,如果人员和货物无法流动,国家就死了。

放开后的确诊人数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平衡务实的防疫战术

在整个疫情期间,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种相对谨慎的态度,为了避免过分注重某个特别目标而忽视社会治理的其他方面,特别成立了一个防疫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Multi-Ministry Taskfor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机构由内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部、贸易工业部、信息部、交通部、环境和水资源部以及社会和家庭发展部等多个部长级官员组成,由副总理和卫生部长担任联合主席,从组织安排上保证了新加坡防疫政策是多维度的,而不是从公共卫生的单一角度出发。

这让新加坡的防疫政策能够兼顾经济活力、保障公众的民生和情绪稳定等几个目标。

比如即使在2020年执行“熔断机制”的最严厉的封城期间,新加坡政府也为民众留出了“解压阀”,允许民众因锻炼身体或者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出,但只限一个人单独外出。

在执法方面,新加坡没有采取对出行群众出行查验的前置方式,而是采取了后置执法,也就是事后对违法者进行罚款或者起诉。这避免政府和民众之间在现场产生尖锐冲突。

因在封城期间关闭学校和幼儿园,但这些机构以私立为主,就由政府出面协调,家长学费减半,政府发放幼儿园教师停工期间的一半工资。这种由家长、学校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封城损失的做法平衡了各方利益,减小了社会矛盾。

而在疫苗接种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开始进入准备阶段后,政府官员和专家多次表示即使疫情反复也不会再关闭学校,理由是鉴于新冠病毒对儿童学生群体的威胁性较小,当老年人有接种疫苗的选择来大幅降低病毒的危害性之后,就不应该再为了保护极少数老年人的健康来牺牲一整代孩童的童年,为未来着想他们必须拥有完整和正常的童年和校园时光,同时学校幼儿园保持开放也为居家办公的政策提供了保障。

在这种平衡的政策下,民众觉得自己在为抗疫工作做出牺牲的同时,利益也得到了部分照顾,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做法。

3) 以疫苗接种为核心的科学防疫策略和居家隔离政策

为了提高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新加坡采取了多种措施。

 在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点,老年人无需预约随时可以入场接种。

 针对一部分行动不方便以及怕感染而不愿意前往接种点接种的老年人,新加坡组织了志愿医疗团队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 由于有大量老年人对基于mRNA技术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心存疑虑,新加坡批准了中国的科兴和国药两款灭活疫苗,而为了应对灭活疫苗相对较低的有效性,要求接种三针才算完全接种。

 为了降低人们对疫苗副作用的疑虑,新加坡政府推出了针对疫苗严重副作用、最高赔付额22.5万新元的补偿基金。

 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内的政府高层官员带头示范接种疫苗。

 新加坡规定只有完成疫苗接种的居民才能进入商城、餐馆和其他公共设施,引导居民尽快接种疫苗。

到2022年3月,新加坡人口中两剂疫苗接种率超过92%,接种第三剂的达71%,其中60岁以上老人完成两剂比例高达95%。所有数据均领先全球。

政府网站中的指导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的检测方法也随着疫情不断灵活调整。

2021年5月新加坡爆发德尔塔疫情时,新加坡政府推出ART抗原检测,以抗原检测结果为参考,只要是ART阳性的,先隔离,之后PCR核酸检测结果如果也是阳性,就列为确诊病例。从2022年1月6日起,新加坡政府将ART抗原检测阳性认可为确诊,纳入确诊数据。

PCR和ART测试各有利弊。核酸检测费时、费钱、但准确度很高;ART测试快速简易、可自行在家完成、费用低廉,但准确度比核酸检测略低。

新加坡的实践显示,当病例不多、病毒传播速度不快的时候,需要用较为精准的检测方式。一旦病例多了,尤其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来不及等核酸出结果,那么,抗原快速检测就可以派上用场。与抗原自测相伴的,是居家隔离康复措施的推出。

在德尔塔疫情期间,新加坡开始采用分层治疗安排:普通人感染先在家隔离和恢复;有基础疾病,或是先天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才安排到社区中心集中隔离;然后才是到医院,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的防疫经验的成功,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面对病毒的变化,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就做出判断跟改变,紧接着尝试一步步修正。 最后我们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一次访谈中内容来结束这篇文章。

李显龙曾说:“过去2年,我们必须做出很困难、影响重大的决定。通常都没有前例和指导手册,更没有先等待,再看情况做决定这么奢侈的事。”

“不是所有决策都正确,但新加坡能从过程中学会调整,关键在于持续学习、持续优化。”

“做决定的诀窍之一,是审慎评估现况,但同时更要着眼未来。换句话说,即便当下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局面,也不能因此疏于预测未来情境。”

”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你不能只是提出点子和概念,你必须要去想怎么落实。孰先孰后、什么事情是紧急、优先的,这些判断至关重要;不同部门间的整合、沟通,还有对大众的讯息传达,是新加坡认为在疫情中最该重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