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鹏在剪辑视频

10个月的实习期里,自闭症少年郭梓鹏排版了数百页文件,剪辑了100多条教学视频,还整理录入了上千份活动教案和问卷。同时,他还做助教,管理机构的图书等。

从去年冬天到今年8月,郭梓鹏在广州一家与自闭症相关的机构实习,工作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同事们难以相信,20岁的郭梓鹏,16年前被确诊重度自闭症。

妈妈为了干预他,辞去了幼儿园幼教的工作。母子俩先后去了残联、广州康纳学校等干预和学习,九年特校毕业后,郭梓鹏去了职中普校读数字媒体专业,9个月的实习,是职中学业的一部分。

然后到了今年夏天,郭梓鹏又考上了一所大学。

01 学习经历为实习打下基础

按规定,郭梓鹏在职中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用来实习。 他参加过两个实习面试,分别是一家汽车公司和计算机公司,均未通过。

无奈,郭妈妈给曾经就读的康纳学校(广州残联下属、为自闭症谱系提供义务教育的公立特校)老师发信息寻求帮助,老师把梓鹏介绍到了那家机构,机构何老师为了考察他的计算机能力,拿了一本书,让他将书上的表格和文字等内容录入到word文档中。

一个多小时后,何老师查看发现,郭梓鹏做得还蛮好的,结合郭妈妈的介绍,何老师对郭梓鹏的能力有了基本认识:这个孩子有基本的文字编辑、计算机使用能力,能够理解别人传达的工作要求,情绪稳定,没什么大问题,就决定录用。

郭梓鹏的带薪实习从2021年9月开始,到今年8月结束,其间还曾请假过几个月用于升学备考。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机构的老师基于梓鹏的特长,先后给梓鹏安排了几个板块的工作:

* 文章排版。文章涉及到了二三十种训练方法的介绍,每种方法的文档有二三十页,郭梓鹏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给这些翻译好的内容进行排版,包括标题、字号、图表。

* 视频剪辑。机构需要拍摄一些视频作教学用,郭梓鹏负责剪辑、人脸打码,这些工作繁琐、重复,需要足够的耐心,对郭梓鹏来说刚刚好。

* 问卷整理工作,郭梓鹏需要把纸质的问卷整理成电子版,导入问卷系统。

* 整理图书馆,郭梓鹏录入图书信息,扫码、拍摄封面,上传到小程序,归档。

* 整理教案,分类,根据活动主题、关键词去分类,据何老师估计,郭梓鹏累计整理了上千份活动教案。

* 教学助教。平时机构里的小朋友练习分享、展示作品、邀请他人游戏等社交技能时,老师会邀请郭梓鹏作为助教参与。

他的工作大多与计算机软件有关。这些操作,郭梓鹏早在广州康纳学校时就学过,那时候学校开设有计算机作为兴趣爱好的课程,学生可以以计算机为媒介,自由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郭梓鹏会在计算机上干两件事,看各种新闻,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

此外,郭梓鹏职高时读数字媒体专业,又在一个志愿者那里学习过计算机操作技能,有这些学习经历做基础,跟计算机、手机程序相关的工作,郭梓鹏都能够很快掌握,然后帮助老师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

但在实际应用到工作中时,机构老师布置完工作内容,还是需要去细致安排,为郭梓鹏提供必要的指引,如图文提示,口头交代。

老师会先把工作内容整理出一份工作指引文稿,作为郭梓鹏之后工作时的文字提示。然后和梓鹏面对面交代工作要求,跟他一起做一遍工作,再把工作指引的文档交给他。让他按照这个文档的要求去工作。

职业习惯的建立也很重要。每天下班前,郭梓鹏需要根据当天的工作情况,做工作汇报。指导老师会发给梓鹏一个工作完成情况表格,让他每天去填写,内容包括每天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完成了哪些工作。

文字提示不仅出现在他的工作上,这些文字提示包括需要他遵守的规章制度、生活习惯,如,中心的卫生需要大家共同完成,老师们负责教室清洁,梓鹏负责茶水间的清理。通过文字提示给他建立工作技能或者生活习惯。

工作结束后,用完的东西需要归位。比如资料扫描归档结束后,需要梯子放回原处。这些也是一点点帮助梓鹏建立起的习惯。

02 在工作中学社交

工作硬技能对于郭梓鹏来说,掌握不是难事,他的短板是社交能力。有时找不到人,郭梓鹏会走来走去四处张望,但就是不会去主动问人。

“他的日常沟通是比较被动的,你问他他可能回应一句,但主动发起的沟通就很少。”何老师说。

为了锻炼郭梓鹏的社交能力,机构的老师有意在日常中给他创造社交场景。

有一次郭梓鹏的指导老师罗老师请假了,郭梓鹏微信上跟罗老师说,“我做完工作,要下班了。”

罗老师告诉他,好,那你去跟何老师讲一下。于是郭梓鹏去找何老师,但何老师那时刚好在开会,郭梓鹏寻不见何老师,在楼下转悠了很久。后来一个家长告诉他,何老师在楼上开会。

门被推开后,梓鹏很焦急,告诉何老师,“怎么都找不到你。”何老师马上意识到问题所在:孩子找不到人时不知道怎么办?

于是后面老师们故意给他创造这种需要找人的场景。何老师跟罗老师交代,在梓鹏快要下班前找地方躲起来,让梓鹏在找不到人时,学着主动去联系罗老师。找不到罗老师时,郭梓鹏会走来走去张望,这时其他老师会指引着郭梓鹏通过手机微信联系、询问机构里的家长老师,以此锻炼他主动与人沟通的能力。

郭梓鹏很爱看新闻,有时在用电脑工作时,看到弹窗新闻会忍不住去看,在中午时喜欢拿手机刷新闻视频,看到有趣的还会念出来,但中午是午休的时间,经常会吵到别人。何老师告诉他,午休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到其他人。跟他沟通过几次之后,他纠正了这一行为。

虽然郭梓鹏现在还是在口语沟通上有些欠缺,在何老师看来,一个曾经的重度自闭症孩子,能在职场里听从安排,完成工作,他的进步已经很大了,要知道郭梓鹏曾经被确诊为重度自闭症,小学一年级时才第一次主动叫“妈妈”。

而在工作环境的融入上,郭梓鹏性格内向,情绪平稳,很少去和他人起摩擦,也愿意听来自指导老师的建议和提醒,加上他所处的工作环境里,老师们都对自闭症群体有所了解,所以郭梓鹏能够和同事们融洽相处。

“梓鹏最大的优点是没有情绪问题,因为一般自闭症孩子的情绪问题会引发一些攻击性行为,有安全隐患,这是老师或者雇主最担心的,但郭梓鹏在这方面就没必要担心。”何老师介绍。

面对梓鹏的一些需要提升的沟通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老师们也会努力帮助他。“希望他日后去了学校或者别的机构,能够更融洽一些。”

03 他要上大学

在特校度过9年之后,高中时郭梓鹏因为残疾证是二级,没法报考特殊教育班( 注:设在普通中职学校内,一般招收3级和4级轻度智力障碍残疾学生,重点培养其就业能力 ),于是郭妈妈给他找了其他学校报考,最后郭梓鹏考上了广州番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媒体专业。

开始郭妈妈还担心梓鹏从前9年都在特校度过,突然转换到中职普校,会有些不适应,刚开学两个星期经常去学校观察孩子情况。郭梓鹏融入得比想象中好,没什么滋扰行为,上课很认真在听,考试也能顺利通过。

上职中后,郭梓鹏逐渐展现出学习能力,作为全班唯一一个特殊学生,历史考试经常能考到班级第一。有几个学期成绩排名都是第二,唯一补考过的科目是体育,挂科是因为从小动作不协调。而同班的普通学生,每个学期有一半学生需要补考专业课。

让郭妈妈感到欣慰的是,在职中上学时,梓鹏除了自言自语,没什么其他行为问题,郭妈妈唯一知道的孩子跟其他同学产生冲突,是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欺负女同学,梓鹏去帮她,也被那个男生打了一顿。

郭妈妈得知后,没有立马去追究那个同学,而是观察了一阵,发现后面两人没有后续纠纷之后,默默放弃了。“没有很严重,过去了就算了,我怕一追究,他后面再欺负梓鹏。”

那次之后,郭妈妈告诉梓鹏,不可以多管闲事。但郭梓鹏还是经常用手机拍学校一些处分公告。郭妈妈告诉他,拍给妈妈看,没问题,但不要跟人家说,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这些事你也管不了,你说出来人家还会打你。”

2021年12月,郭梓鹏曾暂停一个月实习,回到家中备考大学,郭妈妈没有找老师教,给孩子买了语数英三套资料,让孩子自学。

职中高考比想象中激烈,郭妈妈给孩子报考大专本是怀着锻炼他的目的,“没抱很大的希望”。一个月后,梓鹏去参加了考试,结果过了录取线。

选学校时,郭妈妈了解过好几个学校对特殊的孩子的容纳度,结合学校的距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最终她给孩子报考了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实习了近一年,郭梓鹏即将去上大学,但他很热爱这份工作,对实习单位很不舍,甚至想着上大学之后继续来这里实习,实习指导老师曾问过他,你要上学还怎么来?他说,我可以周末来。

他未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并非不可能,机构负责人樊越波谈起梓鹏时说,刚开始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郭梓鹏来实习,没想到梓鹏在工作上的表现超出了她的预期,“如果他毕业之后还继续喜欢这份工作,我们的工作也适合他,可以考虑聘用他成为中心员工。”

当年,在国内第一家公立自闭症学校——广州康纳学校,创始人樊越波见证了第二期学员郭梓鹏的诸多改变:他从一开始不会说话到后来慢慢有了语言能力;从早期没有任何社交到后来跟老师跟同学交往;还有兴趣爱好培养、学习能力、自我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性、遵守行为规范……各个领域都有所进步。

樊越波认为,根据郭梓鹏目前的状态,无论是上大学,还是未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是完全可以的,“只要能够关注到他的特点,尊重他、接纳他,用他熟悉且喜欢的方式跟他交流,都是没问题的。”

她对像郭梓鹏这样的孩子未来并不悲观,但前提是以后的工作环境里,要有对自闭症有所了解的人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流程、提供工作支持。

比如给出一些视觉支持,通过图文来让自闭症人士知道要做哪些工作,工作步骤有哪几步,每一件工作的要求有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项。当这些内容通过视觉方式传达给自闭症人士,他们能清晰理解工作程序,在工作上就不太会受到沟通不畅带来的影响。

在上大学这个问题上,郭妈妈问过孩子很多遍,一开始的答案是“想”,后来去了机构实习,梓鹏的答案又成了“不想”。他告诉妈妈,“我不想考了,想留在这继续工作。”

但妈妈的想法是,孩子能力还不足以应付工作,还需要继续读书。继续学业也不是单纯为了读书,“解决他生活的这些东西才最重要。”

她告诉孩子,你如果不去上,以后也都没机会了。

争取到这个机会并不容易,从孩子确诊重度自闭症到操心孩子干预、找学校,郭妈妈为此付出了很多。梓鹏爸爸是船员,常年在海上漂泊,几个月回来一次,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一开始郭妈妈试着跟他沟通,但无论郭妈妈跟爸爸商量什么,郭爸爸总是以“你自己去搞,我不管”回应。

偏偏郭爸爸还总爱否定,买个鞋有点贵,他会生气;郭妈妈一次给孩子买几条裤子,郭爸又吵她;郭妈妈给孩子张罗着学钢琴,“学什么钢琴?钢琴那么贵。”

 成功实习10个月后,特校重度自闭症男孩考上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成功实习10个月后,特校重度自闭症男孩考上大学!
郭梓鹏弹钢琴的片段

虽说有诸多意见不合,但郭妈妈并不怪他,她知道丈夫也为家庭付出了辛劳。

久而久之,郭妈妈也不太愿意做一些无效的沟通。只要能为孩子好,她都会努力去做。家庭里也因此少了不少吵闹。

今年9月,郭梓鹏进入了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就读。去学校之前,郭妈妈认为,大学里的孩子成熟了,应该也不会欺负梓鹏了。

可喜的是,她很快收到了学校老师的反馈:

采写 | 荣旺

编辑 | 皮皮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