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张网”建设是上海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牛鼻子”,是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治理系统重构。党的十八大以来,徐汇区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和上海“一网统管”先行区,“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进审批“两集中”、受理“零差别”改革,全力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全力做优“一窗办成”政务服务体验。

同时,徐汇区大力推进“一网统管”先行区建设,探索两网融合。聚焦“以人为本、整体政府、智慧治理”,通过加强数据归集和治理,推进“全域感知、全息智研、全程协同、全时响应”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

主动先行先试,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前台18个“零差别”受理窗口呈圆弧形排开。这里的受理人员每人都掌握了470多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他们像“全科医生”般服务于前来“问诊”的法人和个人,让市民“跑一个窗、办所有事”。

这一首创的“零差别”受理综合服务窗口模式是徐汇区近五年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的代表之一。在此基础上,徐汇区还推动“一窗综办”向“一窗办成”升级,率先实现“进一网、能通办,来一窗、能办成”。在此基础上,区行政服务中心持续深化“两个免于提交”工作,通过调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核验、实施告知承诺、运用行政协助等方式实现3501项政府核发材料免于提交,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秉持“指尖上、家门口、一体化”的全新理念,徐汇区主动先行先试,率先落地人口库、法人库等六大基础数据库,通过对政务数据的深度治理和共享应用,打响“一网通办”服务品牌、做优“一窗办成”服务体验,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近年来,包括“零差别综窗”“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等在内的首创特色功能,荣获了上海乃至全国的政务服务类众多奖项。

2019年,徐汇区首创的“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亮相中共中央党校政府管理技术创新实验室,徐汇成为全国首家入驻该实验室展示改革成果的政府机构。同时,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还建立“1+13+X”的服务体系,即1个区中心,13个街镇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徐家汇商圈、漕河泾园区、建设银行网点、中国邮政网点等自助服务点,让企业、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无人政务大厅带来的便捷。目前,全区74台24小时自助终端涉及业务涵盖33个部门,可办理超过900余个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放眼徐汇的“一网通办”工作,全区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再造办事服务流程。从企业群众实际办事需求和存在问题出发,全面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推进开饭店、老年人健康服务等34个“一件事”,平均实现减环节73.6%,减时间61.3%,减材料36.1%,减跑动89.4%。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持续降低行业准入成本。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服务专区推广实施“一业一证”改革落地,首批25个行业覆盖111张单项许可证。行业牵头部门开展行业综合监管,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提升监管实效。

聚焦城市化治理难题 持续赋能基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汇是上海“一网统管”先行区。2019年3月,徐汇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1.0版的基础上,率先启动“一网统管”建设,实现了“一网统管”2.0版上线运行。2020年,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徐汇“一网统管”建设迈上新台阶。自此,徐汇初步构建起“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一云汇数据、一人通全岗”的城市治理体系。

2020年疫情以来,城市治理面临挑战,进一步凸显了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徐汇区加快全面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底座,建好“数字孪生”,特别在“细”上下功夫,为基层社区建立“一人一档”“一房一档”的数字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翔实的数字底座基础上,基于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特征和管理要求,徐汇区不断迭代优化社区疫情防控智能应用系统,已累计上线移动端应用85个、PC端应用29个,为深化复工复产、社区防控等场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今年6月,徐汇区上线了“汇治理3.0”,向市民端、企业端、工作人员端、管理端等四端提供服务,实现了从防疫轻应用向数字治理“平台化”的转变。

同时,徐汇区也正在进一步加强市区数据协同与下发,支撑基层防疫工作强化数据融合治理。截至9月中旬,徐汇区城运中心下发“应检未检”、疫苗接种、阳性病例、核酸异常单管、核酸异常混管等多种数据累计约9.2亿条。

下一步,徐汇区将继续推动落实数据闭环,夯实数字底账,全面完善业务闭环,提升实战效能,为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王旭

编辑:宁平英

校对:潘丽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