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两条天然气管线在一天之内先后爆炸的风波仍在发酵,俄罗斯已经按国际恐怖主义的性质立案侦查,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此召开紧急会议,大有一副追查到底的样子;美国那边则一直在忙着辟谣的事情,白宫和国务院轮番出场甩锅;至于当事人欧洲,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

他们懵逼是有理由的,跟其他吃瓜群众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只想知道幕后黑手是谁,但欧洲人更担心今年冬天要怎么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21年,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约为1550亿立方米。其中,经北溪一号管线送往欧洲的天然气为592亿立方米,占比接近40%。北溪二号管线设计的年输送力在550亿立方米左右,两条管道加起来的运力超过1100立方米,占比80%。

天然气是俄欧关系的压舱石,只要这两条管线还健在,俄欧闹得再凶,总有回还的余地。如今它们被先后破坏,彻底斩断的不只是双方藕断丝连的利益纽带,还有欧洲仅存的幻想,五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真的要来了。

但这并非是该起事件最大的影响之处。

真正让人感到细思极恐的是,策划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破案的幕后黑手,或许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个极为恐怖的潘多拉魔盒!

谁是幕后黑手?

当地时间9月26日,瑞典地质监测局在零时03分和17时04分,分别检测到两起低烈度的地震,震级约为里氏2.3级。随后丹麦能源署在博恩霍尔姆岛附件发现有甲烷泄漏,并旋即确认泄漏源为北溪天然气报告。

26日傍晚,第一份调查报告出炉,具体情况暂时不明,但首先可以肯定泄漏事故不是由地震造成的,乃是人为制造的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原因很简单,海底能源类管道设施采用的都是高强度特种钢管,内部壁厚至少四厘米起步,外部加有6~12厘米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就算是用万吨油轮压或者拖都难以将其破坏。而里氏两级的地震并不大,且地震波分散在较大的范围区间,连保护层都冲不破,更别说内壁了。

换言之,瑞典地质监测局检测到的地震不是自然地震,而是高爆炸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

既然清楚是人为事故,那嫌疑人究竟是谁呢,报告没说,也不敢说。

水下定点爆破作业属于高技术性特种作战,需要详细掌握目标附近的海底地形和水文环境,然后通过微型潜水艇把有这类作战和演练经验的蛙人部队送过去。水下爆破作战和演练经验丰富的蛙人特种部队、精准的水文情报以及专门为从事水下渗透和爆破作业的蛙人特种部队量身制定的微型潜艇,能同时具备以上三点要素的国家并不多,在波罗的海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只有美英法德俄能做到。

按照受益与嫌疑挂钩推定的原则,法德最先排除在外,因为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最大的损失方就是欧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俄罗斯虽然也有实力,但既无动机,也无策划的可行性。无动机是指俄罗斯如果想掐断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只需在源头上动手脚,完全没必要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去搞破坏。

无策划的可行性是指,冷战以来波罗的海就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中,水底和水面的监听设备放了一大堆,尤其是在北溪二号线项目动工后,由于该管道不经过别的北约国家,美国为了增强监视力,又扔进去不少间谍设备,俄罗斯蛙人部队想要在这般天罗地网中,搞动静如此大的爆破作业,几乎没有可能性!

这下美国是幕后黑手的嫌疑基本实锤了。

俄罗斯方面也在昨天给出了一定的证据,两个多月前,美国海军曾在事发地博恩霍尔姆岛附近举行过代号BALTOPS22的演习。这期间,第八爆炸物处理机动部队执行了水下模拟爆破作业的训练科目。一个月前,北约武装力量同样在现场附近使用深海设备进行演习。

9月13日,在波罗的海活动的美军陆战队基尔萨奇号两栖攻击舰,曾派遣舰上的海鹰直升机在北溪管道上空飞行,并一度开启过用于空地、空空数据链实现交通监控和信息传递的ADS-B空管监视技术,且飞行轨迹完全与北溪管道的泄漏点吻合。

案发三天前,基尔萨奇号两栖攻击舰最后出现的位置距离北溪一号管线泄漏点30km,距离北溪二号管线泄漏点50km。瑞典地质监测局检测到博恩霍尔姆岛发生地震后,该舰旋即驶离事发地海域并宣布训练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美军既演练过相关科目,又屡次出现在泄漏点附近,天下从来没有所谓巧合的事情,如果有,那也是蓄意为之。

美国人的动机

美国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引爆北溪天然气管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在此之前,俄罗斯和欧洲已经出现了修好的契机。

9月23日,乌克兰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联合宣布举行入俄公投,结果将在27日出炉。乌东地区的人口结构以俄裔为主,文化和宗教信仰也更为接近,因此,公投不会有任何意外。

所有人都觉得四州入俄是战争升级的信号,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俄罗斯高举轻放准备停手的前奏。

俄罗斯打乌克兰的目标从来不是占领乌克兰全境,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其战略利益。不现实是因为乌克兰西部地区从人种到文化宗教信仰上都更加亲近西方国家,强行拿下来治理成本迟早会拖垮俄罗斯的财政。

不符合其战略利益是因为一旦乌克兰以整体的形式并入俄罗斯,那么俄罗斯的边境就与欧盟的势力范围交界了,一方面,双方在地缘问题上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鲸吞乌克兰的举动,势必会唤醒欧洲人民对苏联久违的恐惧感,从而有助于欧洲亲美力量借助民意迫使布鲁塞尔全面倒向美国

所以,俄乌战争刚爆发的那会儿,我就断定俄罗斯的战略意志,不在乌克兰全境而在第聂伯河以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是乌东地区最接近俄罗斯本土的四个州省,四州入俄最显著的战略意义在于,打通了俄罗斯本土前往克里米亚半岛的陆上走廊,这是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底线。

在军事上,稳定四州之后,俄罗斯就没必要继续在乌境内维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了,剩下的哈尔科夫州、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萨州、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州的争夺,能依靠四州本土的兵源,以顿巴斯战争的模式打下去,即俄军只负责重点目标的攻坚和火力支援,其余作战任务交由当地武装力量承担。

在政治上,普京在声明中说得很清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俄罗斯的领土和主权,四州也自然包括在内。

换句话说,如果乌克兰和北约再想搞什么战略大反攻,就必须做好俄罗斯掀桌子和局势彻底失控的风险。反之,如果他们不敢,则乌克兰战争至少在表面上结束了

俄罗斯结束乌克兰战争是欧洲喜闻乐见的,这意味着欧洲最后一个冷战遗留的地缘危机终于解决了,从此美国再无抓手,制造战争引发欧洲资本出逃。

所以,别看俄欧离婚的动静那么大,但双方都留着后手呢。欧洲几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比如马克龙和默克尔,骂肯定是要骂,毕竟政治正确这种面子工程总得有人来粉饰,但骂完之后时不时的要强调两句,我们要理解俄罗斯的需求,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应该受到尊重。

俄罗斯亦是如此,发言的态度倒是挺硬,可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欧盟,谈判随时能启动,天然气随时能恢复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这次俄罗斯公投的消息一出来,欧洲那边马上就看懂了。

9月25日,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明确说到,我们(德国)为乌克兰战争做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提供主战坦克的事你们(乌克兰和美国)想都别想在,德国这不明摆着是要撂挑子了吗?

然后第二天,北溪一二号管道就先后发生爆炸,这可真是巧他妈给儿开门巧到家了啊!

波罗的海水下的那几次爆炸,炸掉的不只是北溪天然气管道,还有俄欧关系的压舱石,欧洲恢复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俄欧修好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美国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在经济上,欧洲能源危机已箭在弦上,产业转移的大浪潮大部分将惠及美国。在战略上,俄欧关系全面对立,欧洲地缘安全面临新一轮威胁,对美国的安全保障依赖必然日益深化,但由此衍生出的祸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北溪天然气管道袭击事件最恶劣影响在于,美国人把大国斗争的范围和底线扩大了一个尤为不稳定的危险区间,即以国家恐怖主义的行为袭击敌对国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以往,恐怖主义都是以规模不大的团体或个人展开的,即便有的恐怖主义得到了某些情报机构或小国的支持,但在大国以及国家力量的打击下,很难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比如俄罗斯主导的车臣和叙利亚反恐战争。

俄罗斯已把北溪事件定义为国家级恐怖袭击

然而,当世界级大国以国家机器作为主要行为体,把组织性恐怖主义拔高到国家性恐怖主义后,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意味着恐怖主义各方面的活动将直接得到世界上最顶级力量的支持,包括世界上最顶级的科技力量、世界上最顶级的军事力量、世界上最顶级的情报力量和世界上最顶级的经济金融力量。

恐怖组织并不可怕,但一群由作战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和外勤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组成的,背后又有世界级国家机器支持的恐怖组织,简直是恐怖如斯的存在。这对于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商的中国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北溪事件,美国需要给世界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遗留给世界的祸害,是无穷无尽的。

毫无底线的美国人,他们打开了超限战中,最令人忌惮的潘多拉魔盒。

延伸阅读:

特朗普:"北溪"事故或引发三战 整个世界处在紧要关头

“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一事还在发酵。

欧洲议会议员、前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公开在社交媒体上感谢美国,这一举动引发了人们热议。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前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又有了“小动作”。人们发现,无论是对美国的公开致谢,还是转发的视频均已被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对此,西科尔斯基解释称,之前的发言只是对“谁有动机、有能力这么干”做的一次假设。

不过,西科尔斯基的动作还是引起了俄罗斯的注意。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质针对其中一条推文质问到,“这是关于恐怖行为的正式声明吗?”

一时间,事件焦点似乎转移到了美国身上。

而后,北约发声,由北约所有30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北大西洋理事会没有指出波罗的海泄漏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谁,不过各方均认为泄漏或为蓄意破坏。

有西方官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俄外交部则点名美国及北约组织,甚至“点名” 美国总统拜登,要求美方就拜登此前扬言要“终结‘北溪-2’管道”的言论做出回答。

不过,白宫方面回应称,拜登当时所说的“终结”手段,其实是推动德国政府冻结“北溪-2”项目,美国不应为事件负责。除白宫之外,美国国防部也否认了破坏“北溪”管道的指控。

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发出警告:若美国参与其中,局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

随着美俄双方对此事件的拉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趁势“倒油”。

据悉,特朗普在自创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2月份的视频片段——拜登告诉记者,“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将不复存在。我们会终结它。”

同时,特朗普也用文字点评了这则视频,“哇,多么了不起的声明啊。有人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另外,特朗普还表示,如果我是总统”,莫斯科和基辅之间的军事对抗“肯定不会发生” “双方都需要,也都想要这样。整个世界都处在紧要关头。我来带队?”

毫无疑问,特朗普的发言明显是冲着拜登。

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让自己在媒体面前“刷脸”, 他曾暗示可能参加2024年总统选举,称被起诉也不会阻挡他加入“战场”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

有民调显示,虽然离任后的特朗普减少露面且各种刑事、民事调查缠身,但他的核心支持率一直没有大的波动,始终维持在40%上下。

对比之下,拜登的支持率则不断下降。近日,拜登甚至在讲话中呼喊已故议员:你在吗。在结束下台时,又突然迷路了,四处徘徊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怪异举止不断,可把美国人吓坏了。

随着11月中期选举临近,围绕特朗普的叙事话语再次成为美国政治焦点。他是否会在2024年重返白宫开启第二个任期,再次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