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每当国家陷入经济下行或者危机的局面时,国家都喜欢大搞基建,比如上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90年代的互联网建设,都在此列,这是什么原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萧条就搞基建,为什么?

经济萧条就搞基建,为什么?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无非就是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当前全球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老百姓手里都“紧巴巴”的,国内消费需求明显呈现疲软态势;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也给我们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调节经济最终的着力点就只能落在投资上了。

那为什么要瞄准基建方面呢?我们都知道基础设施建设大多都具有规模大、耗时长的特点,而现在本来就没钱,还花大钱去搞建设,这不就被“掏空”了吗?

其实,基建除了建设完备投入使用以外,还可以为社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就拿修建高铁来说,修建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设计师、工程师、还需要有采购人员、后勤人员、以及财务和审计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业率上去了,人们的收入就有了保障,大家手里有钱了,才能有“买买买”的欲望,从而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除了保障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基建项目涉及的上下游企业众多,一个基建项目的落地很可能就会救活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企业收到了项目货款,手里资金充足,才能进行正常周转运营,支持经济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等到基建修建完工,又可以投入到经济活动中使用,到时候也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政府税收,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有的基建项目尚未盈利或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国家依然在坚持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呢?

为什么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呢?

了解了上面这一套逻辑,有的朋友可能会提问,想促进经济,为啥要绕这么大的圈子,直接像美国那样给老百姓发钱不行吗?

其实在中国,这个路子还真行不通,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发多少合适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对房子有种迷之执着,这也导致现在大多数家庭都背负着房贷,居民负债杠杆极高。

所以试想,如果大家每个月背负着7-8千的房贷,这时候政府突然每个月白给2千块钱,相信很多人都会把这笔钱拿去还房贷,而不是买买买,到头来并没有对消费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有人会说,如果多发一些呢,就像之前美国那样,给咱们老百姓每个人每个月发上个上万元的补贴,这个金额肯定可以覆盖大部分家庭的房贷金额了,那剩下的钱不就可以用来消费了吗?

可是,中国有14亿人口,如果要按照这种力度投放,政府将面临巨大压力,这个时候从哪“搞”钱?只能印钞票。

到这一步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了,这不就是美国之前做的事情吗!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了,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物价齐飞、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美国现在不就正在消化大水漫灌带来的恶果吗?

而且美国为什么敢这么大规模的放水,因为美元是目前世界上的流通货币,所以美国放水所导致的通胀的后果可以通过很多贸易政策和经济政策来转嫁债务。而中国如果发生通胀,最终的后果还得是老百姓自己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搞基建就一定能“药到病除”吗?

大搞基建就一定能“药到病除”吗?

但是“通过基建带动经济”就一定能“药到病除”吗?也未必,在应用这个经济规则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弊端。

经济疲软时搞基建这套理论最初源于凯恩斯,当时凯恩斯的提议十分简单粗暴,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给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安排”就业,哪怕让一波人挖坑,另一波人再给填上都行。

但是这种为了搞基建而搞基建的做法,在实际应用中则会引发基建工程使用效率低甚至闲置的情况。

而投资基建的钱都是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募集而来的,这种“一个人挖坑一个人填坑”的做法只是在加大政府的债务,并没有为经济发展带来什么积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如果一味地加大投资,无视经济结构的均衡,很容易造成投资在经济中占比过大,从而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们建设这些基建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最终能将它们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并且令其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为经济发展做贡献,而不是单纯只为了生产一堆闲置的“破铜烂铁”。

顺应产业升级大趋势,发展新基建

顺应产业升级大趋势,发展新基建

因此我们国家也对基建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将技术与创新融入其中,在2018年就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

区别于修路、修桥等传统基建项目,新基建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比如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及城轨交通等项目都包含在其中。

如今产业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大趋势,加快新基建进程也是促进我们国家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重要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发展新基建并不代表我们就要完全放弃老基建,虽然老基建的盈利性差,回本周期长,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思,但是新基建的发展也需要传统基建提供硬件支撑,传统基建也可以借助新基建实现信息化,加快产业升级,二者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资料:

1.时间的老伙计《中国为什么要搞新基建?》

2.春阳财经《美国为何可以直接给民众发钱,3点原因引人深思,我国也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