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各地民众都知道修路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一般不会反对。

2017年6月,一群工人在施甸高速公路施工时,遭到了村民们的集体阻拦,领导赶忙派人前来查看情况。

村里老人说,他们不是故意反对修路,只是想让施工团队慢一点,这个地方埋葬着一个抗日烈士墓,村民们想把它挖出来,送到其他地方好生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埋葬在公路附近的抗日烈士名叫王春泉,曾是黄埔军校的一名学员。毕业之后加入远征军,以营长的身份,带领战士们南征北战。

在战场上,王春泉不畏生死,总是在前线冲锋陷阵,打得敌人鬼哭狼嚎,立下赫赫战功。战士们都对他特别敬佩,愿意跟着他浴血奋战。

为了获得更大的战果,王春泉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一直不敢放松。长时间的劳累,给王春泉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最后,他因为劳累过度不幸去世,遗体被埋在了一个农民家里。战士们为王春泉下葬时,专门给他树立了一个墓碑。

70多年后,王春泉墓碑不知所踪,曾经被人敬仰的王春泉,也逐渐被人遗忘,墓地也被“铲平种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施工团队过来修路,村里的老人才想起来,这里曾经埋葬着一个令人敬佩的抗战英雄。

王春泉烈士的墓地被挖出来时,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当地领导为了找到王春泉烈士的家人,对外公布了相关信息。

志愿者们四处奔走,积极打听消息。几经辗转,王春泉营长的亲人终于现身。她是王春泉的妹妹,来到王春泉墓地时,已经86岁了。

早已两鬓斑白的她,看到哥哥墓地的那一刻,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悲伤,当场痛哭流涕。情绪稳定后,她哭着说出了王春泉去世后的故事。

王春泉临终前,曾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警卫员,让他帮忙照顾。警卫员牢记王春泉的嘱咐,冒着巨大的危险,护送他的妻儿回到家乡。

为避免别人说闲话,警卫员娶了王春泉的妻子朱氏,以继父的身份,代替王春泉照顾年幼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卫员对王春泉的儿子视如己出,不舍得让他受任何委屈。可惜结果不是很好,王春泉的儿子后来因为一场疾病早早离开人世,去世的时候仅仅只有9岁。这样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

警卫员很伤心,又陪着朱氏生活了一些年。王春泉墓地被找到时,朱氏和警卫员都已经去世,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肯定会跑来祭奠一番。

王春泉的妹妹,不愿意让哥哥的遗骨独自在外面漂泊,把他带回了老家,让他落叶归根。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至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战争时期,无数英雄儿女冒着随时丧命的危险,去了惨烈的战场,无数人像王春泉一样,为了抗战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抗战的伟大胜利,是先辈拼尽一切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拼死奉献,就没有如今的和平生活。

古人常说饮水思源,我们应该牢记革命先辈的付出和奉献,传承他们的战斗精神,更加努力地奋斗,让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