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至今,在美国和北约联盟的阴影下,欧洲诸国深受其害,最好的例子,就是现在最突出的能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能源危机的焦点

极端的天气、糟糕的疫情,加之严重的国际冲突,让2022年成为了人类现代史上,能源最为紧缩的一年。

于我国的角度而言,是多少年未见的拉闸限电,还出现了四川“让电于民”的悲壮通知,就连云南这样的水电大省,竟也出现了限电供应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景象,让不少国人都提前感知到,能源危机对中国的危害。

不过,我国终究是将人民问题放在了第一位,最好的证明就是火电的重启。此举让大多数的“限电省”,都成功摆脱了停电危机。

除此之外,我国还在东北投资建设了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这是东北的第一个核电站,也是解决东三省能源问题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本年六月红沿河核电站的正式运行,东三省的居民,将彻底与严重的能源危机告别,因为核电站会昼夜不停地,为他们供应能源,以保证三省居民的用电、供暖等问题。

然而,远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显然就没有如此幸运了。

首先,俄乌战争的爆发,让欧洲失去了俄罗斯这位稳定,且巨大的能源供应商,这让欧洲陷入了能源的供应危机之中。

其次,2022年的极端天气,让欧洲诸国的能源消耗几乎达到了顶峰,尤其是民用用电更是达到顶点。

最后,“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以及欧盟诸国的“躺平”政策,让一众欧洲企业看到了恢复生产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激励下,几乎每一家欧洲企业都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希望乘着这股“潮流”,将先前停产、限产的亏空,一并填补回来。

但企业的这种大规模增产,就使得整个欧洲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量,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

这种突如其来的增长量,加上先前的供应危机,最终便促成了欧洲的能源匮乏。

注意,此刻欧洲所经历的,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能源危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匮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欧洲诸国在能源环保问题上的“表里不一”,先前还强调着碳中和的重要性,在极端天气后,直接重启了火电站,再也不说加大碳排放,是危害地球的行为了。

欧洲的困局:叫“中”不应,叫“美”被坑

然而,光是重启火力发电站,是根本无法拯救欧洲的能源匮乏的。

首先,大规模的重启火力发电站,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用电问题,但巨大的碳排放,与先前的碳中和口号形成鲜明对比,让欧洲几乎成为了世界的笑话,国际地位猛然下降。

另外,这种国际上的舆论,让欧洲各国的反对派开始不断做大,欧洲政坛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火力发电站并非无消耗的“永动机”,它的发电量完全取决于煤炭的燃烧量,这意味着欧洲诸国,需要准备大量的资金,用以购买煤炭发电,这让各国政府赤字进一步加深,各国财政都变得异常“不稳”。

最后,火力发电站为欧洲各国所带来的,其实仅有电能最为突出,但作为工业原料的天然气,却依然得不到补充,这让欧洲一众工业强国,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躁。

比如德国,就因天然气的短缺,导致一应工业集群停产或限产,新一轮的德国中型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每十家德国中型企业中,就有一家企业因天然气的价格或供应问题,而不得不选择停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德国可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强国,如果天然气的价格再如此居高不下,那整个德国的工业发展,可能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失。

因为,在天然气价格的影响下,不少外企已经放弃了落户德国的计划,比如特斯拉就叫停了德国的电池工厂落地。

甚至就连本土企业,也已经开始承受不住本地高昂的天然气价格,如欧洲最大的汽车厂商大众,就已经在考虑将所有工厂搬离德国本土,准备到中国、美国等地建厂。

还有著名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也依然选择来到中国,花费数百亿欧元建厂,准备在我国长久发展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德国的落魄,我们可以感知到整个欧洲的困境,而在这样的局面下,号称欧洲盟友的美国,却玩起了“趁火打劫”的戏码。

在俄罗斯断供了欧盟天然气后,美国便以救世主的身份,开始向欧盟这个盟友,“续”起了这一口气。

但美国给予欧盟的天然气价格,却是贵得离谱,据《生意人报》的消息,目前欧美市场天然气价格相差达到创纪录的10倍,巨大的落差背后,是美国人的暴利,以及被榨干的欧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随着近日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被破坏,未来欧洲将越来越离不开对美天然气的依赖,美国的“天然气敲诈”计划将会越来越变本加厉。

更令人担忧的是,天然气对于欧洲而言,就是工业发展的“血液”,美国如果控制住了欧洲天然气的供应,那新一轮的“马歇尔计划”,就将重现于世。

届时,“欧洲人的欧洲”,将不复存在,所留存下来的,只会是“美国麾下的欧洲”,令人不禁感到唏嘘。

面对如此可怕的后果,部分欧洲人已经有些醒悟,他们开始为欧洲寻找起新的能源出路,历经多番考察后,清洁的核能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如果核能能够完成欧洲人的供电任务,那先前用于发电的天然气和煤炭,就能够进一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以此来缓解整个欧洲的能源匮乏。

然而,这个愿景听着很美好,实施起来却是困难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核电站的建设。

在“切尔诺贝利事件”和“福岛核电站事件”后,欧洲人可谓是谈“核”色变,先前能源宽裕时,欧洲甚至还兴起了一阵关闭核电站的风潮。

所以,在建设核电站时,欧洲人一向是以安全稳定为主的,而细数当今几个强大的核电站大国,能够做到绝对安全稳定的,就仅有中国和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美国已经手持欧洲天然气命脉,又怎可能会帮助欧洲建设核电站来挣脱枷锁呢。

而且,经历了天然气的敲诈后,欧洲人显然也不再相信美国人了,所以只得找上中国,希望中国团队能够帮助欧洲,建设一个发电量大且安全的全新核电站。

但令欧洲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次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却拒绝了欧洲的请求。

原来,早在2021年时,中俄就曾组成一支专业团队,想要在欧洲大地上为捷克建设一个大型核电站,但欧盟却听从了美国的“忽悠”,再加上自身多疑,最后竟以“国土安全”为由,拒绝了中俄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浓烈的不信任感,让中国建设团队寒了心,加之之后,欧洲一直在台海问题上耀武扬威,让无数中国人深感厌恶,这便有了“拒绝建设”的结局。

中国团队的不参与,让欧洲当局犯了难,但能源危机是必须要解决的,核电站也是必须要建设的。

因此,本就不富裕的欧洲,现在只能节衣缩食地筹措出5000亿欧元,在三十年内完成新一代核电站的建设。

可巨量的资金,以及冗长的建设周期,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欧洲核电站建设工艺、技术的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这筹措资金的同时,一众欧洲人或许也会感受到,一种逐渐没落于世的悲哀,如果欧洲工业集群一旦搬离了欧洲大陆,那他们先前的好日子,也势必一去不复返了。

参考资料: 《欧洲能源危机美国获暴利!美媒:一艘赴欧洲的LNG船能赚超1亿美元》--------环球网 《后悔得罪中国!砸5000亿建新核电站后,发现“基建狂魔”不来了》-------环球新军事 《欧洲能源困境会持续多久?比利时前外交官:转型的“痛苦期”或持续5~7年》---------第1财经 《欧盟内部“挺核派”动作频频:欲投入5000亿欧元建设新一代核电站!》---------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