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这年头还有商家为了赚钱,拿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开玩笑!

车载“弹窗广告”是“要钱”还是“要命”?

车载“弹窗广告”是“要钱”还是“要命”?

近日,有车主反映,自己正在行驶电动汽车,车载导航中控屏突然弹出一个广告,挡住了屏幕中的导航信息。此事一出,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从图片显示,车载中控屏出现的广告位于顶部状态栏,广告内容为推广信息,已经对下方的导航画面产生了一定的遮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车主找客服反映,客服说这是厂家搞的活动,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出现、多久出现一次,他们“一问三不知”。直到媒体介入后,才说如果是直接弹出来的广告,可能是第三方软件推送的广告,是为了告知车主“推荐亲友购车可获奖励”,若要拒绝弹出,可以将软件关闭即可。

实际上,广告虽然可以关闭,但操作按钮位于最右侧上方,且尺寸较小,如果在开车过程中想要关闭广告,身体会产生倾斜,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进而引发交通事故或其他危险。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吐槽:这不是要钱,这是要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归根结底也不是怎么取消的问题,而是弹窗广告到底该不该出现?万一车主因为弹窗广告发生意外,谁来承担责任?退一步说,按互联网相关规定,商家推送弹窗广告要先明确通知用户,而不是等用户找上门来,这已经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5月,某品牌汽车就因为弹窗广告受到大量投诉,不得不下架了该功能,现在又开始挑战用户的底线。说到底可能是违法成本不够高,《广告法》对弹窗广告的处罚最高3万元人民币,对车企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有人问,手机导航是因为有网络信号,那汽车里的弹窗广告是如何出现在中控屏里的呢?

随着“车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车辆也具备了通信功能,可以接收各类信息。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终端入口,所以汽车生产商、系统开发者、设备销售商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都想复刻一把当年智能手机的成功经验,比如将广告移植到智能网联汽车上,做一波推广。

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网联汽车对安全性有更高的追求,而弹窗广告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实际上对汽车驾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22年9月9日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将于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规定》中要求,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应当保障用户权益,以服务协议等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科学规划推送频次,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

此外,弹窗推送若为广告信息,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

虽然目前涉事企业表示已停止推送广告信息,并对推送方式进行了改善。不过需要反思的是,部分弹窗广告是否违法,若因此发生危险,又该由谁来负责呢?商家不该把法律当成最低标准,应该要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要为了追求利益忘记了道德底线。

“游戏广告”背后的层层圈套

“游戏广告”背后的层层圈套

无独有偶,前面的车载广告可能“要命”,那这边的游戏广告就是妥妥的“谋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一位玩“羊了个羊”的女士,因为看道具广告,被骗了9万元。消息一出,又登上热搜。

因为当时正好有资金需求,看到广告里在推广贷款,便按照指引下载注册了APP,然后一步步走进诈骗的套路,累计转账9万元,最后才意识到被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每天想要加入羊群的网友们,一说都知道,虽然边玩边吐槽,但依旧天天看广告。不少网友表示,有把广告里的小说追完的,还有把广告里的小游戏都打通关的。

一切来源,都是广告。

正是由于这款游戏太火爆,不法分子便看到了“商机”,比如售卖辅助过关的外挂服务,冒充客服人员,通过销售游戏道具、增加复活次数等手段来进行诈骗。对此,媒体、警方、通信运营商都纷纷发布风险提示,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连央视都亲自“揭秘”通关背后的各种诈骗陷阱,就是为了提醒广大群众谨防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无论是弹窗广告,还是游戏广告,在休闲娱乐背后的广告盈利,到底该如何把控,如何找到平衡点?

有数据称,2022年中国休闲游戏市场规模为344亿元,其中广告变现收入超过75%,有关“羊了个羊”爆红背后的盈利也频频成为热点和争议。

从行业角度来说,小游戏通过广告换取通关是相对合理的,但关键在于广告不应该是通关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少游戏还存在内置广告内容过多过长,或存在虚假、欺诈、诱导误导用户等违法行为,应该如何进行防范和监管,应该是目前相关行业领域应该深刻思考,并亟待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