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意外”震动了整个欧洲和俄罗斯,那就是连接双方的“北溪-1”“北溪-2”两条天然气管道在同一天里遭到“蓄意破坏”。至此,欧洲连向俄罗斯妥协,以换取天然气过冬的机会都已经彻底失去了。在此事发生后,无论幕后黑手是谁,欧洲都彻底输了,俄罗斯也绝不是赢家。

图注:丹麦方面公布的现场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丹麦方面公布的现场照片

据多家媒体确认,9月26日当天,上述两条天然气管道先后遭到破坏,并发生天然气泄漏。损伤的地方共有3处,分别为“北溪-1”两处,“北溪-2”一处。距离较近的瑞典已经发出警告,要求过往船只与事发地至少保持5海里的距离。丹麦方面发布的现场图片,显示相关海域出现了大量气泡,也佐证了这一点。

出了如此巨大的事情,确认原因必然是当务之急。要知道,天然气管道的强度,可是一点都不低。“北溪-1”管道本身的金属材料厚度就超过4厘米,管道外部还覆盖着最厚可达到1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整个管道平铺在海底。“北溪-2”还是新建工程,强度恐怕比“北溪-1”更甚。

图注:“北溪”天然气工程使用的坚固管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北溪”天然气工程使用的坚固管道

毫无疑问,在这一身“铜皮铁骨”的加持下,“意外”导致的损坏概率极低,更别说在1天时间里,2条管道上出现了3处损坏。瑞典方面的监测站声称观测到两起明显的爆炸,其中的一起更是达到了2.3级的震级。因此,外界基本上一致认定,管道遭到了“蓄意破坏”,而且涉事主体基本排除个人,而是国家。

既然是蓄意破坏,那么谁是幕后黑手,就成为了核心问题。涉事的两条管道都是负责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供应,有没有可能是其中一方下手?

图注:“北溪”天然气工程使用的坚固管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北溪”天然气工程使用的坚固管道

事实上,欧洲正在因缺少能源而极度焦虑,制裁俄罗斯的举动,也没有此前那么激烈,隐约有向俄罗斯妥协的意思。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欧洲巴不得“北溪-1”赶紧重启,“北溪-2”立马投入使用,怎么可能主动把自己的能源命脉给炸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事件发生后震怒的表态也说明了很多东西。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俄罗斯自导自演,用能源供应逼欧洲就范?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就持有这种说法。然而,这种说法是更站不住脚的。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是俄罗斯的一张牌,或者说一个筹码。牢牢握在手上,时不时吊着欧洲,才能掌握优势话语权。

图注:俄罗斯损失了一张重要底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俄罗斯损失了一张重要底牌

现在管道被破坏了,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一个牵制欧洲的重要手段。之前双方还能围绕这两条管道不断拉扯,现在倒好,双方基本不用谈了。如果欧洲还想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就必须使用途经乌克兰的管道。现在俄乌两国的关系如何?此事可行性有多高?大家也都清楚。可以说,“北溪-1”和“北溪-2”的损坏,让俄罗斯和欧洲都成为输家。

既然大概率不是欧洲,也不是俄罗斯,那么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呢?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2月份,曾公开声称有能力摧毁这两条天然气管道。面对外界的质疑,他当时还特别强调:“我向你保证,能够做到。”9月21日,美国的两栖攻击舰“基尔萨奇”号曾出现在距离事发地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虽然目前也没有实质性证据证明是美国下手,但美方也没法撇清自身的疑点。

图注:俄罗斯损失了一张重要底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俄罗斯损失了一张重要底牌

然而,事情已经发生,在这场爆炸后,欧洲和俄罗斯都是输家。那么,局势是否会如幕后黑手计划的那样,在失去了回旋空间后,欧洲彻底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恐怕没这么简单,惊怒的欧洲多国已经察觉到了此事的蹊跷,并声称要对“蓄意破坏”两条管道的幕后黑手追责。

在如此多国家的调查下,真凶恐怕藏不了太久。相反,如果这么多欧洲国家,最后都找不出个结果,只能忍气吞声地不了了之,那么答案或许就更加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