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财联社,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在24小时内接连出现三起大型泄漏事件。随后,包括丹麦、德国和瑞典等国在内的欧洲多国公开表示这三起事件可能是有人蓄意破坏导致的。

先不去纠缠“元凶”到底是谁这种罗生门的问题,梳理各大媒体已有的报道,总结出以下一些要点:

(1)两条北溪管道在事故发生时,并没有运营。北溪2号从来没有被批准过,也就从来没有向欧洲国家送过气。至于北溪1号,9月初,俄罗斯开始因设备故障而完全停止了这条天然气管道的输气。

(2)虽然没有运营,但两条管道中仍注满了天然气。这次导致的泄漏量非常大,据丹麦能源机构人员透露,受损管道的泄漏量非常大,仅北溪二号管道就可能需要一周才能停止排放天然气。甲烷气体的大规模泄漏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和环境危害。

(3)据管道的运营商所称,北溪管道这次的损坏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将使得北溪1号管道在今年年底前再次运营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4)除了北溪一号管道,目前俄罗斯和欧洲之间仍然有一条天然气管道在运营。但是这条管道走的是陆路,需要通过乌克兰。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通过管道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一直就是维持其国内产业发展和百姓供暖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像德国这样的几乎没有核电的国家,2021年天然气占到其工业生产供暖和家庭供暖的比例高达约65%。像捷克、匈牙利和奥地利这样的纯内陆国家,他们的天然气来源几乎只能依靠管道,也将会是受影响最重的国家。

很多朋友告诉我,本次事件虽然不会立即对欧洲管道天然气供应造成重大影响,但随着今年冬天取暖高峰的到来,欧洲能源危机的威力会真正显现。

那么,欧洲果真已经如此能源危机“压顶”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替欧洲算笔能源账

俄罗斯长期以来通过管道供应欧洲大约30%的天然气消费。据外媒报道,截至9月初,俄罗斯的这些出口已经被削减了约75%。如果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那么今年冬天欧洲老百姓可能面临一个异常严峻的局面。

当然,即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全欧洲民众在今冬的艰难可能还未必让他们挨冻受罪,无法忍受。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我们或许不应该对欧洲今年冬天的天然气短缺危机持过于恐惧的心理。

首先,欧洲的天然气需求大部分用作直接供暖。对法国这样的核能大国来讲,其大部分供暖来源是通过电力的,而天然气(包括进口液化天然气)只占到全法国发电总能耗的约10%。也就是说,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供应是否彻底中断对法国这样的国家在今年冬天的供暖影响是相对较低的。

其次,欧洲至少还有三个“法宝”来应对俄罗斯供气的完全中断。

在介绍这些“法宝”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的“敞口”到底有多大。

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2021年,欧洲从俄罗斯通过管道进口了约10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截至今年9月初,如果我们按照上文提到的今年欧洲已经缩减75%的进口量计算,则今年欧洲全年的进口量预计应该在257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欧洲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全年敞口会在近770亿立方米左右。

有了全年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假设欧洲今年10月~12月的天然气缺口状况以及应对措施。

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概念,假使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保持目前情况不变,则今年第四季度,欧洲的天然气缺口可能约是64亿立方米;假使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继续恶化导致完全中断,则四季度,欧洲最大缺口可能约为257.5亿立方米。

即便如此,今年冬天欧洲应对俄罗斯天然气缺口的能力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弥补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中断。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欧洲在2022年将走海路进口额外约41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我们平均到第四季度就是额外102.5亿立方米。单单这一项措施就能应对目前欧洲和俄罗斯之间天然气缩减量,但还无法应对俄罗斯完全中断供气的情景。

这就需要欧洲使用第二个方法来应对——工业企业利用石油和新能源替代天然气供暖。

据安得朗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皮埃尔·安得朗近期发布的研究显示,截至9月初,欧洲的工业部门已经将35%的天然气消耗转向了石油,且额外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预计将至少帮助欧洲企业在今年取代约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使用量。

如果以上两个方法依然不能完全弥补欧洲今年冬天的天然气缺口,那么最后一步可能就是欧洲国家呼吁民众减少取暖需求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在冬天减少供暖需求不就等于在冬天挨冻吗?

其实我们必须更加细致地看待这个问题。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如果将欧洲冬季的平均室内恒定温度水平从去年的约22摄氏度降低1摄氏度,就能为欧洲的供暖需求节省约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在北方生活过的读者可能都知道,一到冬天,房屋内会因为集体供暖设施的持续供暖而变得非常温暖,甚至很多朋友在外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下,在房屋内必须穿短袖才不至于出汗。

在21摄氏度的室内生活,绝不是要那些欧洲人像我国华东和华中地区没有集体供暖设施地方的很多小伙伴那样,去习惯在冬天的屋内瑟瑟发抖,穿着羽绒服生活。

所以又何谈是让人挨冻受罪呢?

历史上,欧洲国家在冬天的室内生活温度其实一度远远低于目前22摄氏度的水准。据外媒报道,1978年英国的平均室内温度约为16摄氏度;1996年英国冬季的室内温度在18摄氏度左右。

所以如果欧洲老百姓可以接受今年冬天将家里的恒温器温度调低几度,俄罗斯天然气供暖的短缺风险几乎就可以被完全避免。

问题是欧洲老百姓有没有这个觉悟。

从长远看,欧洲取暖对天然气的依赖肯定会越来越低,据麦肯锡近期一份研报,欧洲正在大力增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设施建设,同时也在积极建设液化天然气的储存设施。

可能就是看到了上述三个应对能力,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已经从八月底的高位大幅度走低。

但即使短缺问题可以通过上述三大法宝来应对,摆在欧洲各国面前的另一大难题将会是天然气价格的暴涨。

为此,欧洲内部目前正在激烈讨论是否需要实施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这项政策。

部分欧洲国家认为,设置进口天然气价格上限可以帮助缓解目前欧洲难以承受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过以确保供应安全的方式来设计,大幅缓解天然气价格高涨对欧洲家庭和企业的冲击。

但也有部分国家认为,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将不利于降低社会天然气需求的努力,因为价格会被人为压低,并可能引导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商更多地将货送往亚洲等价格可能更高的市场。这反而会损害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

这里需要提醒各位读者,天然气价格暴涨和供应短缺问题对欧洲产业界的中长期影响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中,对欧洲企业来说,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不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不管欧洲能否成功应对今年冬天的天然气短缺危机,欧洲天然气供应不足或者价格大幅上升都将是比较大概率发生的事。

这对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说,或是一个比较好的展业机会。据报道,我国的取暖设备的对欧出口量已经出现大增现象,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或能帮助欧洲各国老百姓安然地度过这个凛烈的冬天。

最后,和平来之不易,愿全世界各地饱受战乱影响的老百姓都能安然度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