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率提升近10%!徐宏军:PED系统防控可遵循“五星防控”模式‖2022第三届西南养猪大会

《农财宝典》新牧网 记者 熊亚琴

“猪流行性腹泻从2010年暴发至今,尽管在防控上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没有形成系统性。”9月27-28日,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2第三届西南养猪大会暨云南规模化养殖发展高峰论坛上,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蔚蓝生物”)首席科学家徐宏军作《猪场腹泻类疫病的系统化综合防控》报告。

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宏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宏军

猪场PED流行率已有抬头趋势

病原性腹泻仍是困扰养猪业的最重要疫病之一。徐宏军表示,导致猪病原性腹泻的病原非常多,包括病毒性病原,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等;细菌性病原,如产毒素大肠杆菌、胞内劳森氏菌等。

“2013年到2018年,也就是非洲猪瘟出现之前,猪流行性腹泻(PED)的流行率一直居高不下,排名各类病原的首位。”徐宏军谈到,2019年到2020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出现,国内各大猪场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的措施和力度,PED病原的感染压力下降,流行率有所下降。但在2021年,PED流行率从2020年的26.8%提升到36.13%,有抬头趋势。

另外,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数据,2021年中国猪群腹泻类疾疫病发病率以25.45%排名第一,超过蓝耳、圆环等疫病;在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分别达到2.62%、1.15%,同样排名第一。

“这也侧面反映了目前PED防控并不理想。”徐宏均指出,当前猪腹泻类疾病控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各个年龄段猪均会感染,致病病原种类多样;环境感染压力大;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诊断难度加大;病毒变异重组;细菌耐药性增加;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致使猪体免疫力降低,导致腹泻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PED免疫模式不够科学,活苗或返饲存在散毒风险等等。

“五星防控”模式助力PED系统防控

腹泻类疫病致病病原多,发病情况复杂,如何进行具体鉴别和精确诊断,并开展针对性防治?会上,徐宏军分享了蔚蓝生物多年在腹泻类疾病深入研究的成果,即猪场腹泻类疫病系统化防控方案(“五星防控”模式),主要涵盖五个方面。

一是检测。蔚蓝生物在猪腹泻类疫病的实验室检测上,采取的是国标方法,对猪的病毒性腹泻四大病原以及细菌性腹泻三种常见致病菌,均建立了相应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二是消杀。猪只发病后应对现场环境、圈舍、猪只等进行严格消杀,其中要正确选择消毒剂、制定消杀方案以及最终评估消杀效果。此外,对运猪车辆、产房、后备猪等同样要进行严格管控。

三是免疫。蔚蓝生物通过长期研发,建立了区别于当前国内主流“活+灭”的PED免疫模式,即“特异型微生态+灭活疫苗”模式,通过完成一次口服的黏膜免疫和两次全身系统免疫从而达到更佳的免疫效果。该模式自建立以来3年间,已在国内十几个省份的规模化猪场,涉及母猪近3万头,包括稳定场和不稳定场地,进行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在初生仔猪腹泻率、死亡率以及母猪初乳IgA抗体水平指标上得到了良好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保健。由于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急骤,因此重在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通过母猪的中药调理和保健,使仔猪因遗传和受乳而获得强大正气,脾肾等脏腑功能强盛,抗邪能力强,同时配合严格的环境净化与科学的免疫获得特异性抗体保护,可有效防控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五是治疗。主要针对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后的继发细菌感染。“复方阿莫西林粉”,临床治疗配合中药“七清败毒颗粒”,可作为仔猪黄白痢临床治疗方案;“泰妙菌素”+“金霉素”,可作为增生性回肠炎临床治疗方案。

“实际上一种疫病的发生,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同时介入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徐宏军表示,蔚蓝生物是一体化的动保公司,涉及到消毒、防控、调理、检测等多个方面,为的便是希望突破原有的单纯依赖免疫预防的腹泻防控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