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话里,我是在跟骗子在比可信度,看客户更信任谁,庆幸的是我赢了。”9月22日,浦发银行郴州分行营业部理财经理刘颖婕回想起一个多月前的一起“征信修复”骗局时,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她的客户李女士已经受骗子的引诱从微众银行“微粒贷”中贷出了15万元,在准备转账给骗子之前,这名客户打电话给了刘颖婕。于是在电话中,出现了银行经理与骗子“争夺”客户的紧张一幕。
征信修复”是近年兴起的一个骗局类型。早在2018年5月,“征信修复”骗局就开始出现,随后被监管部门监控。2021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对“征信修复”骗局发出风险提示并进行专项治理。那么,“征信修复”骗局到底是怎么运作的?老百姓该如何防范?澎湃新闻对这起利用“微粒贷”的征信修复骗局进行了复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女士给浦发银行送感谢锦旗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 供图

“微粒贷还款入口怎么不见了”
这是7月22日的一个晚上,七点多钟的样子。刘颖婕接到了她的理财客户李女士的电话。“她的第一句话是,我的微粒贷还款入口怎么不见了。”刘颖婕说,一开始她没觉察到李女士的异样,但出于职业习惯和对这位客户的了解,她随口问了句,“你现在要用钱吗?没必要去微粒贷啊,我们银行利率更便宜。”李女士回答说,不是要用钱,是有人在帮她在“修复征信”。
“修复征信”四字一出,刘颖婕的神经马上“弹”了起来。她知道征信是不可能修复的,而且平时她接受的培训也提到要防范此类骗局。她断定,李女士正在遭遇电信诈骗。
电话那头,李女士确实正处在财产损失的关键一步。此前,她刚接到一个自称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她的征信有问题。李女士并未怀疑,一听到自己征信有问题,就按照对方的指导,进入到京东的页面。此时,她全部的心思都在“征信”上面。
“对方给她讲,征信不好会影响将来小孩升学,客户就非常害怕。”刘颖婕介绍,李女士在对方的引导下查看了自己的京东“征信”,感到信用分数比以前降低,当时就信了,觉得自己的征信确实下降,需要“修复”。现在复盘发现,所谓的京东“征信”可能只是京东的“小白守约分”。
李女士亲眼看到“权威平台”的评分后,对骗子产生了信任。接着,骗子引导李女士打开她的微信钱包,要她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分。根据引导,李女士感到,她的微信支付分也不高,这下李女士彻底信了。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在百度上,从2021年11月-2022年4月间,有不少人就“小白守约分怎么降了”、“微信支付分下降”进行提问,甚至还有人在黑猫投诉上发帖。而相关回答解释,平台信用分下降与使用产品频率、账户安全、账户活跃等因素有关;也有回答称,是最近平台对相关分数下调等等。京东的相关页面显示,小白守约分按照不同的分值,可享受不同的用户特权,如“闪电退款”等,而微信支付分的功能也与之相似。
但是,不知内情的李女士,此时已经完全陷入到了骗子构建的“征信有问题——孩子升学受影响——需要修复征信”情境当中。随后,骗子很顺利地展开了第二步。在确认李女士银行卡内无现金后,骗子要求李女士打开微粒贷查看她的可借款额度。
李女士按照操作,发现可以借款15万元。骗子要求李女士全部贷出,提现到与微信绑定的交通银行卡上。
就在这时,李女士发现一处疑惑。那就是,明明她刚从微粒贷贷款,但她竟然找不到还款入口了。
于是,她用家里的另一部手机,给浦发银行的理财经理刘颖婕打了个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颖婕与李女士的通话的29分5秒

“我在跟骗子争夺客户的信任”
刘颖婕说,当她意识到李女士是在遭遇“征信修复”骗局后,她安抚李女士别急,立马上交行的App查看她刚从微粒贷借来的15万在不在。
“她确认钱在账上那一刻,我的心就踏实了。钱还在,不怕。”刘颖婕说,她要求李女士马上挂断“银保监会”的电话。
“这时,李女士说,她的手机不显示挂断键,也不显示免提键,就像一块白板,完全不像平时一样可以看到正在跟谁通话。想挂电话,也找不到操作键啊。”刘颖婕回忆说,她对此也很疑惑,当时,她只听电话那头,骗子对客户喊道,“如果你修复征信的情况泄露给别人,一切后果你本人承担。”骗子的威胁,对李女士起了作用。李女士忙对着那部挂不断的电话解释说,“她不是别人,她是我的银行客户经理。”
然而,骗子也“不甘示弱”。“他向客户吼道,‘她是银行的有什么用,我是银保监会的,我是负责管理她的。’”刘颖婕说,她没想到骗子居然这么嚣张,她马上建议李女士报警。结果骗子在那头恐吓,“报警没用的,公安不会管金融上面的事,你要修复征信还是要听我的……”
此时,刘颖婕的心悬起来,“如果客户不是那么信任我,就会信任他(骗子)。”好在,在刘颖婕不断强调“报警”,以及耐心劝告之下,客户选择了相信她。毕竟,她服务客户多年,她的身份客户是完全可以证实的。“银保监会的国家工作人员,怎么会晚上七八点钟给你打电话?至少也应该是正常工作时间。”
在刘颖婕的强烈建议下,李女士关机切断了通话。刘颖婕与李女士的通话也结束了,总共持续了29分钟5秒。李女士打了110报警电话,郴州市北湖公安分局的民警很快上门,接李女士去派出所。刘颖婕接电话后也去了派出所。
警方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好在李女士尚无财产损失。
第二天,李女士来到浦发银行郴州分行营业部,刘颖婕帮她操作还掉了微粒贷上的15万元,同时帮她理清骗子的各种小伎俩。比如,骗子能准确报出银保监会的官方电话,010-66279113,这让李女士放松了戒备,并产生了信赖。同时,将征信跟小孩升学挂钩,给李女士洗脑。
其次,骗子行骗时,都是利用真实场景、真实信息,比如,“京东信用分”和“微信信用分”,这是客观存在于李女士手机中的。但实际上,这些平台的信用分跟征信不是一回事。
最后,骗子利用客户不太熟悉平台软件操作,进行诱导。比如,微信上的微粒贷借钱入口是可以隐藏的,只有在微信的“服务”界面点击右上方的三个点,进入“服务管理”界面,然后选择打开“微粒贷借钱”,相关入口才会在“服务”界面显示。
“骗子很可能是怕李女士借钱出来后会马上还掉,又引导她关掉这个界面,所以当时绕晕了的李女士,在她的‘服务’界面找不到微粒贷。” 刘颖婕说。
刘颖婕还发现,李女士其实是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但因为没有登录,所以没有发挥作用。她重新帮李女士登录后,骗子那个区号0731的来电号码马上显示为“疑似诈骗”。
“征信修复,目的是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
近年来,征信修复骗局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比如今年5月,青岛市南公安分局就办理过一个和李女士类似的案子。高先生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称其账户关联了一个学生信用贷,会影响他的个人银行信誉,可以帮他取消这些不良征信。随后,高先生加了一个公众号,将绑定在京东账户上的所有银行卡的最高借款额度截图发送到该公众号。后在对方的要求下,借款1148349元转到对方指定账户,随后对方失联。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最早在2019年5月,就有媒体刊发了《“征信修复”犯罪团伙被端3个月诈骗25万》的报道。相关裁判文书显示,早在2018年,就有诈骗分子打着“征信修复”的幌子招摇撞骗。
2019年6月,腾讯公司将一名在QQ群发布“征信逾期永久修复”信息的用户予以封禁。2019年8月,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公安局对一个在街头贴小广告声称可以“征信修复”的行为人,予以5日行政拘留。2020年-2021年,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宣称可以“征信修复”为虚假广告发布,对一些主体予以处罚。
2021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发布了一份《关于防范“征信修复”“征信洗白”风险的提示》,提示称,当前,社会上出现一些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揽生意的机构和个人,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指使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从中渔利。
提示称,不法分子通常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联系方式、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泄露或买卖等风险,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主体急于摆脱不良信息困扰的需求,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给信息主体造成财产损失。
2022年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项治理对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
浦发银行长沙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近几年,随着征信逐渐被重视,网络上出现了各种打着征信旗号的虚假宣传和诈骗套路,该行已经成功拦截了多起电信诈骗。
该负责人介绍,准确无误的信用记录无法删除。《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均无权随意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一旦发现违规修改或删除的行为,将依法进行责任追究或予以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