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尚明桢摄

人民网郑州9月26日电(尚明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5%;全市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十年间增长4.8倍;鹤壁科创新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9月25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鹤壁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和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鹤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鹤壁坚持‘自主’与‘开放’双轮驱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突破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使‘关键变量’变成‘发展增量’。”中共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介绍,鹤壁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坚持以项目为王带动全局提升,积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坚持以全域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坚持以“两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擦亮高质量发展绿底色;坚持以民生优先增进群众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坚持以“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第一要务”,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为更好引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研发企业等创新平台,聚集科研人才和创新人才,鹤壁按照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理念,建设了53平方公里的鹤壁科创新城,探索“研究院+公司+园区”赋能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着力建设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地、新兴产业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和新城市社区展示地。

目前,科创新城“七纵十横”路网架构已经贯通,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大中小学校、高端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大头落地,鹤壁智慧岛即将命名授牌,“5+2”产业园、中原光谷、京恒智能制造产业园等27个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研发机构5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家,科创新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

如何构建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鹤壁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等,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养机制,4家企业被评为省“瞪羚”企业、数量全省第五,12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238家,开展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5%,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0.6个百分点。

鹤壁深入实施开放式创新工程,与127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比如,仕佳光子通过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合作,突破了41项核心技术,PLC光分路器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成为河南省第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目前,鹤壁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的鹤壁科创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与岳清瑞院士团队合作的河南卫星产业研究院、与王小云院士合作的河南密码产业研究院、与戴景瑞院士合作的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鹤壁研究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和省科学院共建的省集成光电子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在加快推进。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在人才引育“赛道”上不断跑出“加速度”?鹤壁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实施“1+N”人才新政,举办首届“鹤壁人才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350名、科技创新团队16个,帮助重点企业招录各类人才7682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目前全市持证人员达到44.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5.1%。加快推进省属本科院校申建工作,目前新校区一期项目已经开工,二期项目将于下个月开工,计划2024年全部完工。

当前,鹤壁正在积极创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搭建“青年驿站”等平台,建成了1万套人才公寓,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做了非常优渥的政策,在租房、购房、生活等方面进行补贴,比如,对新引进并经过认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双一流”本科生和本科生,按每人每月2000元、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3年生活补贴。

此外,鹤壁把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提出49项具体改革举措,同时在财政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36个配套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政策体系。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等13只基金、总规模超47亿元,建立“科技贷”“科技保”等融资和风险分担机制,全市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较2012年增长了4.8倍,自2018年底鹤壁科技大市场建成投用以来,成交技术合同242项,一批科技成果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