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高空俯瞰沈阳,鳞次栉比的住宅小区中,老旧小区占了一半以上。

作为新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沈阳城市化进程开始得早,一批批住宅小区建设随着城市发展拔地而起,又随着岁月流转日渐老旧破败。数据显示,沈阳市6588个住宅区中,老旧小区达3547个,其中不少居住条件差、问题多。

对沈阳而言,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城市更新工程,更是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展现担当和作为的重要一役。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来到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看看老小区有什么新模样”。他强调,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

牢记嘱托,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全力推进。初秋时节,“振兴突破看沈阳”调研组走进城市老旧小区采访调研,看到沈阳的老旧小区改造,正在交出一份“为民、便民、安民”的亮丽答卷。

为民——

“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红、橙、黄、绿、蓝,多种颜色的墙漆,涂在一面墙上,每种颜色有A3纸大小,居民代表们指着这些颜色,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选这个,看着大气!”“这个不行,太浅了,不耐脏。”“这个呢?”“这个太土气!”……一番讨论后,大伙儿达成一致,把选择的结果告知了等在一旁的社区书记曹红娜。

这是去年夏天发生在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街道山东堡社区令闻北小区的一幕。

原来,令闻北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需要重新给楼宇外墙刷漆,刷什么颜色,众口难调,咋办?“设计师专门调好了多种颜色,请工人师傅刷在墙上,让大伙儿自己选。”小区里,曹红娜指着已经粉刷一新的楼宇外墙笑道,“让居民充分讨论,自己拿主意,果然,这么一来,大伙儿对现在刷的这个颜色都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的令闻北小区全力打造浓厚的“家”文化的氛围。王斯文摄

“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曹红娜说,在令闻北小区的改造过程中,有“人民设计师”来设计方案,有“人民监督员”监督施工,大事小情,都由居民代表决策,让居民全过程参与。

“第一版效果图出来之前,组织征求了970余户居民的意见;效果图出来后,我给大家逐一讲解,随时根据居民的意愿调整方案,尽可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曹红娜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堡社区召开老旧小区改造征求意见会议。沈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令闻北小区改造的设计师王建波说,尽管与他签订设计合同的是沈河区房产局,“但我们真正的甲方,是社区居民。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和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代表随时沟通。”

“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沈阳市房产局负责人介绍,原来老旧小区改造是自上而下定指标、派任务,现在变“任务制”为“申报制”,自下而上,由小区居民自己决定是否进行改造,“改不改”“改什么”“怎么管”,由居民议、居民选、居民定,“基层组织、居民申请、社会参与、政府支持”,让改造工作更加合民意、接地气。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沈阳市推行“菜单式”老旧小区改造,从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打造文化、强化管理等方面,明确基础改造项和提升改造项,由居民“看单点菜”,按民意“量体裁衣”,“改到居民心坎上”。

今年70岁的许敏杰在令闻北小区住了20多年,去年开始,已经退休的他过得忙碌而充实。为啥?因为他还是小区改造的“人民监督员”。从去年6月进场施工,到年底完成改造,再到今年进行提升,他每天都要看看施工情况。

“有一回,我瞅外墙保温有一层的颜色不一样,提醒施工人员,他们才发现,少放了个防火隔离带,这才补上。”许敏杰说,改造中,类似这样的小问题,他和其他几位“人民监督员”提醒了不少。

便民——

“啥都方便,不比新小区差!”

“以前,小区里道路坑洼不平,园区大门敞开,一抬头,一捆一捆的电缆线团在一起,像蜘蛛网一样。”回忆起令闻北小区之前的环境,许敏杰苦笑着摇摇头。

通过实施“一拆五改三增加”,包括令闻北小区在内的众多老旧小区面貌一新。

“弱电入了地,保温上了墙。我家住顶楼,以前冬天在屋里坐着,也得穿很厚的毛衣,现在,冬天在屋里穿衬衣就行。”许敏杰笑道,“环境越来越好,心里也暖暖的。”

建成已近40年的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同样旧貌换新颜:红色的楼体外墙美观大方,各类绿植栽种道路两旁,路面平整干净,车辆停放有序,休闲凉亭里,居民们三两成群谈天说地,活动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欢笑不断。

牡丹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是沈飞集团职工住宅,有60栋楼,3000多户居民,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破损、无居民休闲场所、缺少公共空间、绿化缺失严重等问题集于一身,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刘佳华摄

“这几年,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和服务改善,我们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示范社区。”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介绍,小区的地下管网、外墙保温、屋面防水、新建道路、休闲广场、园林小品、养老服务中心等30余项居民急需改造都已完成了改造。如今,小区不只是居住环境好,居民还能不出小区,就享受到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的“六助”服务。

问起改造前后的变化,今年81岁的社区居民王文义,背起了自己写的顺口溜:“破旧广场换新貌,健身休闲好地方;破败老宅经改造,舒心怡人换新装;违建开荒不见了,房前屋后都敞亮;坑洼路面修平整,出行有序更顺畅;楼前房后环境美,休闲座椅安路旁……”

自沈阳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截至2021年底,共改造老旧小区2025个,惠及居民124.4万户。今年,沈阳市聚焦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造475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1213.6万平方米,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住有美居”的转变。

“环境差,住着不舒心,十几年前搬走了。”今年76岁的沈飞退休工人李水说,看到小区改造后比过去好了太多,他们又决定搬回来。“现在冬天屋里暖和多了,道路不再积水了,住着舒心多了。”

“养老服务中心建得也好,平时去量血压、做理疗,都不用花钱,不爱做饭还可以去吃食堂,我们的小孙子平时还去社区活动中心免费学航模、学篆刻。”李水的老伴张云秀补充,“啥都方便,不比新小区差。”

安民——

“孩子自己下楼玩,我也放心!”

老旧小区改造,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安全。

牡丹社区居民李鲁宁告诉调研组:“小区改造之前,小区的路不平,还特别窄,没有门禁系统,车来车往,以前都不放心在小区散步遛弯,要去挺远的公园才行。”自从牡丹社区完成小区改造之后,设施都完善了。“现在感到小区特别安全,孩子自己下楼玩,我也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牡丹社区的居民们改造后的长廊里歇脚聊天。王斯文摄

老旧小区改造中,沈阳市聚焦老旧小区水电气暖管网老化、房屋及配套陈旧等现实问题,结合城市体检工作,保证安全性、兜底性工程优先靠前,集中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居民生活安全。

一大早,调研组想从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安检法小区东门进入小区,却被门禁系统“拒之门外”——没有门卡,系统也无法识别大家的脸。这时,小区“点长”贾馨璐赶来刷卡,调研组才得以进入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检法小区内的监控设备。刘佳华摄

安检法小区建成于2000年,共有5栋住宅楼,220户居民,去年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拆除破旧自行车棚,实施小区线缆入地改造、雨污分离改造,提高了小区的安全性和封闭性。“小区院门安装了门禁,还增设刷脸系统,居民手里拎着东西回来,不用再费劲掏门卡。”贾馨璐说。

智能车棚里,自行车整齐停放,一组电动车充电桩上方,一个监控摄像头随着大家的移动而“摇头晃脑”。贾馨璐说:“这是实时记录车棚里的情况,防止自行车丢失。这里安装了10个充电桩,棚顶还有两套自动烟感器,防止充电时出现意外。大伙儿再不用在家或在楼道里给电动车充电了。”

正说着话,47岁的居民李欣推着电动车进了车棚,熟练地停放、充电。“我以前都是开车出行,自从有了这个充电桩,我把亲戚家闲置的电动车也借来了,方便多了。”

老旧小区改造,硬件设施是基础,更长效的便民安民,在于管理和服务。

文安路社区聘请智库专家,为小区起草了《业委会成立自行管理方案》《物业服务标准》《园区收费标准》《机动车辆管理》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在业主大会通过后施行,保证小区“长治久安”。

今年76岁居民杨湘霖是安检法小区业务会主任,他说,小区目前没有物业,而是由居民组成的业委会来管理,业委会成员中,七成是党员。平时,大家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做,一起把小区管理好。

文安路社区党委第一书记胡静琴,扎根社区工作20余年,见证了老旧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她感慨:“沈阳的老旧小区多,改造起来确实不容易,现在老旧小区焕发了新活力,居民们幸福感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