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4月10日,一艘自诩“永不沉没”的大船在英国起航,前往美国纽约。

可谁都没想到,仅五天之后,这艘巨轮就撞上了冰山,最终沉没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来,这段事迹被著名导演卡梅隆翻拍成电影,并在其中讲述了一段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爱情故事有可能是虚构,但给导演带来灵感的东西,却是真的。

据说,科考队在对泰坦尼克号进行打捞的时候,曾发现了一条海洋之心的项链。

所有人惊讶于它的价值的同时,也都禁不住猜测,项链的主人是谁,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仅仅是海洋之心,从泰坦尼克号打捞出来的其他珍宝也一样,望着这些埋藏长达一个世纪的宝藏,大家都忍不住被它们带回到了一百年前,似乎能通过它们,触碰到当年历史的余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份宝藏,都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除了本身无法估量的价值,更是联结现在与过去的纽带。

长达30年的发掘

进入21世纪以来,被誉为“中国夏威夷”的海陵岛,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

这里有阳光、沙滩、海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深埋海底的奇珍异宝。

2019年末,在“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上,“南海一号”的保护发掘情况被国家文物局再次提及。

就这样,一艘千年古船的故事,得以重见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发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

但与其他的考古者相比,他又显得不太一样,因为他从事的,是水下考古,也就是专门探查在水底的历史秘密。

从事水下考古二十几年来,张威只有一个目标。用他的话来说,即使在从事其它的考古项目,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1987年,时任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教授俞伟超,首次创立水下考古中心,一眼就看中了同是考古系的毕业生张威,并把他派往荷兰学习沉船打捞和水下考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刚刚回国的张威临危受命,带着考古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位于南海的广东阳江海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片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张威到这里干什么呢?

一提到这个,张威自己都有点茫然,他说“我在找一个很可能不存在的东西。”

张威回忆说:“那段时间曾有一支英国考古队到过这附近,试图寻找一艘19世纪沉没的英国商船。”

捞来捞去英国商船没找到,却捞上来一些让人意外的东西,瓷器碎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这些零零落落的碎片来到张威手里的时候,他也吃了一惊。

大海深处惊现瓷器碎片,难道说在这片海域,有一艘中国的沉船吗?

一想到这儿张威有些激动,连忙就带着队员奔向这片海域。

可接下来的行动却不像张威想象的那么顺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考古设备和技术毕竟有限,而对于张威而言,也是他首次带队海上探宝,没过多久,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至。

“水下能见度极差,淤泥堆积过厚,基本看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嘴上说看不见,但是张威跟队友并没有放弃。

“但凡有可能的地方,都得要下去转一转,找一找。”

只是眼看一个月下来,张威一行人把附近十几平方公里都找遍了,愣是啥也没找到。

水下考古不比陆地,有吃有喝,能睡个安稳觉。海上的风餐露宿,本来就让人身心俱疲,一直没有收获,就更觉得气馁了。

连身为队长的张威都开始怀疑:“会不会没有沉船呢?难道只是一些意外遗留的碎瓷片?”考虑到船员们的身体状况,张威决定返航。

可就在返航的途中,船上用来探查的机械爪突然有了反应。张威全身一愣,他决定再试最后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没想到的是,这一试,竟让他魂牵梦绕了23年。

而整个考古界,也因为这一次的尝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那张威究竟找到什么了呢?

有两样,一个是碎瓷片,一个是几枚铜钱。经过张威和队友们的一再鉴定,这是宋代的铜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了瓷器碎片的同时,又发现了宋代的铜钱,这意味着什么呢?

张威已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立刻决定用行动,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可是天不从人愿,张威并没有再幸运地发现些什么,甚至到了最后,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他的阳江探寻工作,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始终,张威都被那个地方牢牢吸引,他的心,似乎遗落在了那片神秘的汪洋。

明明都找到了线索,偏偏没办法继续,搁到谁身上都是一个心结。

此后张威便一边忙碌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心心念念地寻找着再入南海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恐怕连张威自己都没有想到,机会来得竟如此之快。

2002年的一天,张威接到领导通知,让他继续完成在南海的工作。这对张威来说,简直是第二次青春的燃烧。

这次他带着队友,一次次下海,一次次在泥沙中摸索,同时借助一些探查仪器的帮助,不断地清开积蓄的淤泥。这样的工作足足进行了三个月,最终,一声欢呼声终于传来。

千年古船“现身”,价值堪比兵马俑

“找到了!找到了!”

在未知的海底,他们究竟找到了什么呢?碎瓷片?古铜钱?

都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当时水下摄影机留存的画面显示,这一摞摞的,白色的物品,不是其它,而是码放整齐的瓷器。

您能相信吗?这些白润光亮的瓷碗磁盘,就出自这片茫茫的海上。而随着打捞一点一点地继续,更让张威团队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精美透亮保存完好的瓷器,不仅捞不完,而且经过张威的进一步鉴定,这些器物全部都产自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有一定年份的瓷器价值不菲,可宋代瓷器更不一般。一方面是年代久远,存量很少,另一方面,宋代是烧制瓷器的巅峰时期。现在的瓷都景德镇,就是因为当时制作瓷器出色,而被宋真宗冠以当时的年号,景德。

可见宋瓷的品质非常好,即便是拿到现在,那也是贵重至极。

当然,这只是业外人士的看法,在张威的眼里,他更关注另外一件事情。

“大批的宋代瓷器,那就意味着这海底“躺”着的,很可能是一艘宋代的沉船。”

一艘千年沉船上的东西重见天日,这在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发现,让张威激动得有些颤抖。甚至整个考古界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颤动。

很快,这艘沉船被正式命名为:“南海一号”,标志着它的特殊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体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文物

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张威又发现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儿。

随着海底泥沙的一步步被清理,张威惊奇地发现,原来这片幽深的海底,不仅仅有零落散出的瓷器铜钱,更有一座巨型的宫殿,掩埋在泥沙之下的,竟然是一条十分完整的沉船。

看完眼前的一切,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木制古船不但没有被海水腐蚀,反而静静地躺在海底近一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是被时光凝结了,不论海水如何波涛汹涌,岁月怎样更迭,它依然带着满船的珍宝沉睡深海。

这时,有考古界人士表示,与船内上万件文物相比,“南海一号”的最大价值,在于特殊的海底环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船体的历史细节。

而对于古代木制沉船,西方人的传统是:先打捞船上货物,而对于船体,大部分会在水下解体,标号,出水后逐一拼装。

但如果对“南海一号”也实施这种拆解重装的出水方案,结果无异于买椟还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也的确如此,宋朝的船,已经绝迹的东西,整体打捞,直接和千年王朝对话,想法确实好,可在张威一行人对船体测量之后才发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测定这个船的长度,长二十七米,宽七米,厚度近五米。”

再加上船体上附着的污泥,这只沉船重达四千多吨,以当年的技术条件,几乎不可能完成。

“部分发掘还是整体发掘,陆地发掘还是水下发掘。”张威和他的团队一筹莫展。

“难道,这么宝贵的千年遗迹,就这么放弃了吗?

挑战“天方夜谭”

接下来整整三年,张威以及所有相关人员,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2003年初,时任“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员的崔勇,把一叠厚厚的资料递给了时任广州打捞副总工程师,吴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崔勇并没有提及沉船的打捞方案,而是静静地点了一根烟,把自己与南海一号的故事,向吴建成娓娓道来。

崔勇话音未落,他的心,被点燃了。

“如果“南海一号”800年的沉睡能等来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如果几代人前仆后继只为一个目标,如果“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只是一个“天方夜谭”。”

那自己,为何不能成为那个挑战“天方夜谭”的人。

突然,一个方案浮现在吴建成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种类似于围堰的施工技术,原理是先把几十根深海探桩打到船的四周,再把一个巨大的“沉井”放上去,最后,再把海底横梁插在“沉井”底部。

2007年5月8日11时许,“南海一号”完整出水。

而借用电脑技术,我们得以窥见“南海一号”的全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艘红火喜庆,鱼嘴吞浪,撑着三面大帆的,就是当年扬帆在南海的“巨轮”。

有人说,一张清明上河图就已经说尽了宋朝的鼎盛,而现在看来,“南海一号”,或许就是弥补清明上河图中,没有尽诉的宋朝陈事。

细细思量,那些风雨海上,那些风雨征程,那些勇于探索的赤心,或许才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