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王小虎

宋绍圣元年(1094年)九月二十三日,苏东坡携家人从广州向惠州进发。九月二十六日,船泊博罗县泊头镇(现园洲镇义合村),次日晨,至罗浮山。从此,苏东坡开始了寓惠两年七个多月的贬谪生涯。登山前,他迫切地“便向罗浮觅稚川”,游玩后意犹未尽,“期以明年三月复来”,在惠期间先后写下40余篇赞咏罗浮的诗文。

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让苏东坡如此钟情?他又是如何“玩转”罗浮山的?如今游客们能否“打卡”东坡同款线路?近日,记者在专家学者、景区人员的带领下实地走访发现,900多年过去了,东坡所游景点历经沧海桑田,有的被岁月沉埋;有的异址重建,日渐被人淡忘;有的至今声名远播,吸引无数游客蜂拥而至。

昔日文人笔下,“罗浮”二字甚至直接指代整个岭南地区。苏东坡对罗浮山的情结,可以说也是为岭南山水所倾倒。在岭南期间,苏东坡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足迹遍布广州、韶关、英德等地。仅在惠州,他留下逾400篇诗词文赋,行至西湖、罗浮山、汤泉等地。

罗浮山生态环境优越,吸引游客们登高赏景 黄辉延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浮山生态环境优越,吸引游客们登高赏景 黄辉延 摄

冲虚古观

葛洪始创东坡游历 游客必去之地

九月的罗浮山,气候舒适,空气清新宜人。远远望去,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吸引众多游客登高赏景。自古,罗浮山享有“百越群山之祖”“岭南第一山”“神仙洞府”等美誉。无数名人和游客到此登山揽胜、远离喧嚣、放松身心。

苏东坡也不例外。一到惠州,他迫不及待登临罗浮。此行最直接的依据,便是《题罗浮》一文。由此能详细了解他的游玩路线:宋绍圣元年(1094年)九月二十七日清晨,苏东坡从博罗泊头镇登岸“肩舆十五里,至罗浮山”。白天他访延祥寺、宝积寺,礼天竺瑞像、饮卓锡泉水;向东三里经过长寿观,再向东北三里到冲虚观,参观稚川丹灶、朝斗坛;访冲虚观道士邓守安不遇;坐遗履轩望麻姑峰,与进士许毅饮酒。晚上,他醉还宝积寺中阁寄宿。次日清晨,他吃粥还舟,憩花光寺。

“我们还能捕捉到一些900多年前的风景!”罗浮山景区管委会文管所所长唐晓文介绍,苏东坡游历过的不少景点,仍是游客的必去之地,如冲虚古观、稚川丹灶。

背靠层峦叠翠的麻姑峰,冲虚古观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面向波光潋滟的白莲湖,环境清幽。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砖木建筑,大门楹联上刻着“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香火旺盛,被称为岭南道教的“祖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冲虚古观在岭南道教中的地位,与葛洪息息相关。唐晓文介绍,葛洪来罗浮山后,在朱明洞天前始建南庵。1087年,宋哲宗赐额名“冲虚观”,从此盛名长存。七年后,苏东坡上罗浮山游此观,其间有道士陈熙明陪同。

罗浮山朱明洞,苏东坡曾写下“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诗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浮山朱明洞,苏东坡曾写下“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诗句

冲虚观自建庵起,一直没有迁址,观名千年来沿用至今。观内有一口1600多年的“长生井”,传说乃葛洪炼丹用水。古观周围古迹更多,稚川丹灶造型古朴,颇具韵味。苏东坡游罗浮时,还为其题写下了“葛洪丹灶”,遗憾的是,题刻在明末清初兵祸时散失。如今正面刻着的“稚川丹灶”四个大字,由广东学使吴鸿在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补题,字迹清晰可见。

“东坡痕迹不止这些,其游罗浮的盛事依旧被传诵发扬。”唐晓文指着稚川丹灶旁的东坡亭介绍,这是在清道光年间为纪念东坡登临罗浮山而建,历久弥新。在东坡亭右侧,“罗浮高万仞,下看扶桑卑。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东坡诗词被后人刻于木上。游客驻足观赏,不由遥想东坡当年的心境。

罗浮山上东坡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浮山上东坡亭

命运多舛

几经兴废重修 寺观原址难寻

并非所有的寺观都如冲虚古观幸运。当年东坡游历过的大多寺观都已消失或者异地重建。惠州本土东坡文化研究者黄海玉曾多次上山试图寻找原址,期待将罗浮山的东坡遗迹串珠成链。

据黄海玉调研考察,延祥寺与宝积寺距离相近,均位于小石楼峰。延祥寺前身为南楼寺,在南朝梁大同年间(约540年),由广州刺史、河东王萧誉为景泰禅师建。宋仁宗宝元、康定年间,住持云达禅师重新修建并光大。50多年后的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来游此寺,期间有住持绍冲长老陪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原寺废。

宝积寺、中阁禅院也是“命运多舛”。宝积寺相传为天竺僧人智药禅师创建。中阁禅院乃唐朝廷为南楼寺高僧怀迪赐建,与宝积寺实为一体。苏东坡来游宝积中阁并夜宿于此,其间有长老齐德禅师从游,结下情谊,翌年苏东坡赠杖并赋诗《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十方三界世尊面,都在东坡掌握中。送与罗浮德长老,携归万窍总号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原寺渐废。

现延祥寺 罗浮山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延祥寺 罗浮山供图

延祥寺与宝积寺在明代逐渐废弃后,后人屡屡进行修缮或重建。延祥寺在清康熙、雍正年间,向下复建,1931年重修,其址大约位于冲虚观西南七里的山麓旷野处,寺门有“延祥古寺”石刻匾额。如今的延祥寺乃异址另建,在罗浮山西南麓,朝元洞之下。宝积寺在明崇祯中,由僧十虚首倡,由曾任礼部尚书的博罗人韩日缵牵头、联合募修,直至1955年毁。今宝积寺另建在罗浮山北侧。

异址重建的宝积寺 罗浮山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址重建的宝积寺 罗浮山供图

游历延祥寺、宝积寺之后,苏东坡由宝积寺往冲虚观途经长寿观。据悉,当时长寿观的地址在宝积寺东三里、龙王坑东侧,已废。宋末,古观迁至县城西榕溪上,如今博罗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观背村存其遗址,但遗址之上早已是民居。

苏东坡歇脚休息的花光寺,颇为奇怪。“我们在史籍中并未找到该寺名,推测应指的是‘花手寺’。”黄海玉说,根据民国版的《博罗县志》记载,花手寺门额书“罗浮初地”,乃因从泊头登陆,游罗浮山者多从此处上山。该寺在20世纪50年代修筑大洞水库时被淹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苏东坡游罗浮之前,这些寺庙便已都盛名在外。南楼寺因唐玄宗御署赐额,才改称延祥寺。而中阁禅院内,宋太宗、真宗、仁宗皆有赐经,藏于御书阁。庆历初,宋仁宗还赐“宝积寺”匾额,可见名声已盛极。

罗浮情结

数次邀人同游 写下多篇诗文

在秦朝时期,罗浮山就已有仙道踪迹。之后,由于葛洪与道教的影响力,使罗浮山成为天下名山。苏东坡南迁途中行至广州清远县 (今广东清远市),“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于是按捺不住向往之心,写下 “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虽然苏东坡“期以明年三月复来”,但因其乃“戴罪之臣”,“活动受监视限制”。黄海玉说,东坡欲再上罗浮,最有可能且最佳的办法就是由广东提刑程正辅陪同。

翌年,苏东坡终于等来了最佳时机。绍圣二年(1095年)八月,广州、惠州等地遭飓风袭击。在得知程正辅因巡视灾情计划到惠州后,苏东坡多次致(回)信,提及游罗浮事。据《苏轼文集》记录:“知兄已出巡,千万勿惮远,一来游罗浮。弟候闻来耗,便去山下奉候。”(《与程正辅书》五十八,八月书)“知已登舟岁巡连州,切望不惜数日之劳,一游罗浮。”(《与程正辅书》四十五,八月书)“前云过重九启行,计已在途,罗浮之游,果如约否?不胜颙望。”(《与程正辅书》四十六,重九后书)“罗浮之游,不知先往而后人州耶?抑俟回日也?弟惟兄马首之视,无不可者。旦日乘舫,径至泊头以来也。”(《与程正辅书》五十一,九月书)“我们从中可见苏东坡再游罗浮的欲望,其情甚切!”黄海玉介绍,可惜由于行程太紧等原因,程正辅在返程中只安排了同游白水山和香积寺。

苏东坡再游罗浮之梦虽未成真,但寓惠期间苏东坡与罗浮相关的文字泉涌而出。据黄海玉统计,苏东坡罗浮文学作品有诗29首、词1首、文18篇、铭1篇,共49篇(首)。仅罗浮山一游,他共写下可考六文一诗、待考二诗。

东坡罗浮诗文传播广泛,后世不少名宦士人跟随其足迹先后登临罗浮,留下大量的诗词文赋。如李纲,宋代抗金名臣,他从贬地万安军(治所在今海南万宁)北归,途中游历罗浮山,作文记之:“武阳李某归自海上,舣舟泊头镇,游罗浮山,憩宝积延祥寺,饮卓锡泉,见五色雀。暮抵冲虚观,月下望麻姑峰,秉烛观稚川祠堂、丹灶。有老道士尝识东坡,呼与语。久之,乘月而归。”(《李纲全集》之《游罗浮山行记》)从中不难发现李纲游罗浮山的线路,几乎与苏东坡一模一样,之后他还多次表露打算隐居罗浮的念头:“弟兄老矣何为者,相约罗浮同结庐。”(《家问自国中转来走笔奇诸弟》),可见其对苏东坡的倾慕和对罗浮山的眷恋。

“这条线路‘有山有水有故事’,未来发展可期!”黄海玉认为,如果游客游罗浮只是看看自然风光,未能深入体会罗浮的人文积淀,实在可惜。当前首要是重视文史资料收集研究整理,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做好东坡遗迹的保护利用,“等将来有机会,便能发挥重要作用”。“登临罗浮,随处可见东坡写下的罗浮诗文,踏寻东坡足迹,不失为一大乐事!”罗浮山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有更多专家学者加入,共同丰富东坡游览路线内涵,充分发挥东坡名人效应。

【文脉走访】

东坡寓惠初地成为休闲公园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据记载,苏东坡在博罗泊头镇上岸登山。泊头镇即为现在的园洲镇义合村。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昔日东坡泊岸处曾挖出三个古码头,如今却已回填打造成为居民休闲的场所。

在义合村广场,远远望去,有棵大榕树像是一把巨伞,村民称为“东坡树”。在树旁,建起了苏东坡雕像,周边还展示出苏东坡诗文,村民在树下乘凉休息。

“当时就在这边挖出了三个古码头遗址。”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在大榕树下挖出一个古码头,在不远处还发现了两个古码头,均用红粉石建砌。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泊头镇曾是一个水陆交通方便、四方村民踊跃前来贸易的繁荣大镇。据民国《博罗县志》载:“泊头圩距山(罗浮山)十五里,即宋泊头镇。广惠二郡舟楫及自陆至者皆泊此。”当时这是沙河支流发现的最长、最大的古码头,见证了宋代泊头镇的繁华。古码头挖掘出来后,当地政府用清水清理污泥,并加设护栏对古码头进行了保护。

据工作人员透露,以苏东坡泊岸遗址被挖掘保护为契机,当地还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化利用举措,如在遗址旁建立苏东坡纪念馆。后因种种现实考量,规划作罢。考虑到安全问题,最终只能回填打造成休闲公园。

“实在有点可惜了!”同行的专家学者不禁感叹道,如果能够对苏东坡泊岸上罗浮的路线进行设计,开发绿道让游客徒步或骑车到罗浮山,发展前景更为可观。

【文脉链接】

苏东坡岭南足迹一览

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1094年8月,苏轼从梅关古道进入广东,当时的岭南开发程度不高,以水路为主,到达惠州大概用了40多天,路线大致是:南雄→始兴→韶关→英德→清远→广州→博罗→惠州。

1097年4月,他在惠州再次接到朝廷的谪命,动身前往海南儋州,路线大致是:惠州→广州→新会→新兴→德庆→梧州→藤县→容县→高州→雷州→徐闻,然后渡海进入海南。

除了惠州,苏轼至今留存在广东的遗迹还有不少,粗略整理如下:

韶关

苏轼是1094年8月下旬由梅关古道进入广东,1100年又由梅关古道离开广东。其两次经过韶关,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就是南华寺。

苏轼在南华寺写了十多首诗词,其中一首《南华寺》:“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英德(英州)

1094年闰四月三日,苏轼因“讥谤先朝”之罪被贬,朝廷先将他贬至英州,六月,当苏轼携家人赶往英州,途经安徽当涂时,又接到改贬至惠州的诏命。此后从海南北归时,他又一次经过英州。

苏轼去惠州时,在英州待了一段时间。这一次他游览了南山和碧落洞,在南山遇见潜研易学有成就的英州隐士石汝励,言语投机,便留下题名,记叙此事。碧落洞是一个位于英城镇南端的天然穿洞,洞内保存着自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99方摩崖石刻,尤以宋代为多,包括苏轼的《游碧落洞》诗刻。

广州

和英德一样,苏轼也曾两次与广州结缘。第一次是1094年,苏东坡从河北定州被贬到广东惠州时,途经广州。第二次是1100年,苏东坡在海南儋州获赦北归,再次经过广州。喜好游山玩水的苏轼途经广州时曾游览白云山、南海神庙、六榕寺(净慧寺)等胜迹,并留下题咏或手迹。

【文脉访谈】

关建人:岭南山水让苏东坡自我解脱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在岭南,是什么因素让苏东坡文思泉涌?近日,记者采访了著名岭南文化学者、惠州学院东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关建人。他表示,岭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有山有水,让苏东坡寻找到了一份安宁,得到了安慰,也可以说是自我解脱!”

东坡好游,岭南山水风物借着他的文笔走向全国。“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最为脍炙人口。关建人强调,“春”字指的并非是“春天”,而是指生机、活力。“这一句便将当时惠州乃至岭南的经济发展、社会风貌展示出来。”不仅如此,苏东坡在文学创作方面,题材、立意的多样性也给岭南文学带来了一股勃勃生机。

苏东坡在惠州两年七个月,已然成为惠州文化的一大名片。关建人建议,惠州应当多重视东坡文化的基础教育,如在校园开设有关东坡的课程,传承东坡文化。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