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大同,至今仍传颂着这样一位人物:

“你说耿市长啊,我们都十分感谢他,他拆了一个破破烂烂,喝西北风都要呛一嘴土的大同,还给了我们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城市。”

人们口中的耿市长就是耿彦波,刚上任的半年,拆迁量相当于过去十年总量,拆迁人数涉及50多万。

从刚开始被人戏称为“耿拆拆”到离任时万人请求留任,大同人民说耿彦波是百年难遇的好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会如此受百姓爱戴呢?

初到大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耿彦波被任命为山西大同市市长,至此开启了他任职生涯最重要的五年。

大同是一个煤矿大省,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加上多年开采,使得当地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

那时,大同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真正的“土”:灰蒙蒙的天空,随处可见的塑料袋,漫天飞舞的尘沙,道路泥泞恶臭,居民灰砖老房残破不堪。

作为山西第二大城市,大同甚至连个像样的城区都没有,脏乱差一度成了它的代名词。用耿彦波的话来说,彼时的大同还不如南方一个小县城。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没有产业,就只能制造产业。耿彦波决定效仿之前的做法拆旧换新,重新打造一座新城。

五年造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任职大同之前,1995年,耿彦波曾担任晋中市灵石县任职县长,灵石县面积很小,没有特色支柱性产业,人们生活水平极其低下。

为促进经济发展,耿彦波做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决定,计划要用5000万修建王家大院。

此消息一出,遭到许多官员干部的极力反对,要知道,当时灵石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亿元。

加上百姓要生活,日常基础建设要完善,用大半年收入去修复一个古迹,实在是过于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耿彦波却认为修复王家大院,打造旅游景点,将会造福当地百姓,为灵石县带来巨大收入。

事实证明,他当初果敢的做法是正确的。

现在,王家大院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每天接待游客数万人,一年收入几千万,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石县的成功,让耿彦波深刻的懂得,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时,保留发展当地文化同样很重要。这一思想伴随了他今后大半生的任职生涯。

2003年,耿彦波离开灵石,任职榆次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他整合榆次老城和常家庄园,修复当地的文物古迹,将榆次发展打造成了历史文化名城。

在2008年任职大同后,耿彦波同样敏锐察觉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积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的首都,辽金两个朝代的陪都,有着2300年丰富历史文化积淀。

在1982年国家公布的24座文化名城中,大同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和承德。

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许多出名的古老建筑,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古城墙,两座千年古刹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和善化寺大雄宝殿还是中国现存的八大辽构之二。此外关帝庙大殿,九龙壁,鼓楼等也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入考察后,耿彦波决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塑大同昔日文化繁荣。他提出重建年老失修的文化古城,整合现代建筑与历史古迹。

以穿城而过的运河为界限,运河以西,也就是大同古城所在的区域修复古迹,重建文化老城,而东边建设新时代建筑,打造新区。

这项工程涉及拆迁2.3万户家庭,50万人,范围广,人数多,拆迁量相当于过去十年总量,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不管遭遇到任何困难,耿彦波都亲力亲为的一一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百姓阻拦拆迁施工,他亲自到工地上调解矛盾:

“后续住房都已安置妥当,确保你们每一位都有房可住。”

遇到施工队偷工减料,他直接破口大骂:

“你看这个家伙,表面看着老实,实际一肚子坏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开发商找理由延误工期,他骑自行车跑到工地和开发商对质,完全不给开发商找理由:

“在规定工期内完不成,你就把项目交出来,我换个人来做。”

而遇到属下懒政怠职时,他更是毫不留情的当众让其准备辞职报告:

“大同不需要什么官,只需要为民办实事的人。”

之所以如此严苛,是因为耿彦波深知,这次重建对大同来说意义重大:“如果这次冲不上去,历史不会再给大同机会了。”

所以,他必须整顿队伍,上下一心,督促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为此他每天争分夺秒,凌晨一两点睡,早上5点钟起床后就投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他穿着那双盖满厚厚尘土的破旧皮鞋,奔波在各大施工点。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他8次晕倒在工地上,甚至2次有生命危险,被送进了ICU抢救。

对此妻子担心不已,多次委屈哭诉着让他早点回家。当地老百姓也说,每天在外见到次数最多的人就是耿市长。

但耿彦波却顾不上自己,一心一意地扑在了城区改建项目上。

然而,他的改造计划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克服重重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耿彦波大刀阔斧进行改造的同时,因拆迁力度之大,他又被人称为“耿拆拆”“耿一指”,意为指哪拆哪,不乏戏谑意味。甚至有些不理解他做法的人辱骂他,攻击他,实名制投诉他。

但耿彦波对此都毫不在意: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我只想为百姓做些事情,历史会告诉人们答案。

就这样,耿彦波顶住各方压力,让改造项目得以继续进行。

他拆除了大量无土地手续,无产权证明的棚户区,和破败的小区,在每户原来拆除的面积上,再多送二十平方米,给住户们安置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他还对古城楼落架大修,更换腐坏木料,修旧如旧,重现了古迹原貌,把大同城内所有遗存的寺庙道观修复完整。

耿彦波当时解释说“欧洲以单体建筑为美,中国建筑讲究整体布局对称的美,建筑群屋檐错落有致的美。”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复建全部采用古法木砖修复,不同于粗制滥造,工匠们的技艺高超,修复成果让人惊叹不已。

当然了,在“建城”过程中,耿彦波也不是单独打一张“文化牌”,而是文化,崭新路,特色城,三位一体,多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设的这几年里,耿彦波因长年劳累,人沧老了许多,他时常眉眼紧皱,脸上几乎没有什么笑脸。

可当他看到新建的文化广场有外国人在学习中国舞蹈时,他发自内心地笑出了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大同“拆迁建城”的成效逐渐显露了出来。

平城古城等多座古城的雏形基本形成,云冈石窟、华严寺等景点得到修缮,建城红利真实汇集到了人们的身上。

在疫情开始前的2019年,大同全市旅游总收入762,1亿元,超过大同市全年经济总值一半。

都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是一杆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同人民心中,耿彦波为他们描绘了出了未来大同的美好蓝景,并一步一步地将其变为了现实,他们称耿彦波为百年难得一遇的好市长。

然而就在所有工程快竣工的时候,突然一纸调令,将耿彦波从大同调离到了太原做市长。

没有人知道原因,人们只知道正是因为耿彦波,大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耿彦波接手大同时,大同还只是个污染严重,煤产业的单一地区,而当他离去时,留下的是一个整洁有序,有发展前景的美丽城市。

这样的市长,怎能让百姓不爱!

2013年正月初八,是耿彦波离任大同的日子,上万名市民自发集中在东城墙下,手举签名横幅,大喊着:耿市长回来,大同人民需要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真情挽留的百姓,纵然是七尺男儿,耿彦波也难掩感动之情,最终在汽车驶离时留下了眼泪。

城市巨变

太原任职期后,耿彦波依然勤勤恳恳,把造福百姓,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利挂在心上。

在他的改造下北河湾的臭水沟变清了,丁字路口全部打通变成十字路口,大流量的路段高架桥和立交桥建起来了,老桥洞统统改建,即使偶尔下大暴雨有积水,也不会像十来年前那样堵上两天过不去了。

通过建高架桥,改造棚户区,拓宽马路,高架三环路,方特等等措施,太原市新建改建城市主次干道160余条,改造支路近400条,建设总里程750余公里,建成快速路213公里,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力建设那几年,太原几乎一年一个新面貌,逐渐从一个平面城市变成了一个立体城市。

破旧的脏乱小巷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座座大厦与商业中心,它的变化速度让人无比震撼,也让人们深深相信,太原完全有潜力成长为一座大都市。

而这一切离不开深入群众,思民所思,想民所想的好市长——耿彦波。

结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灵石到榆次到大同再到太原,耿彦波用实际行动,真正正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现在,耿彦波虽然已经从岗位上光荣退休了,但不管是大同人民还是太原人民,聊到城建时必会聊到他。

历史会记住真正的英雄,百姓会记住为民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