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个四川人来说,万物皆可泡。

当然,这有些夸张了,但大多数食材,都可以一泡而食,这的确是真的。

所有泡菜品类中,泡辣椒当之无愧称得起“老大”。

其实,在四川泡菜风雨千年的“水泊梁山”中,辣椒是很后来才入伙的。

但江湖无辈,武林无岁,昔日的“川辣之王”食茱萸垂垂老矣,在整个川辣的地盘,辣椒取而代之。

在四川,表扬或自我表扬泡菜泡得好的,几乎都拿泡辣椒说事。

曾经有一个老婆婆,说她的泡辣椒泡了七八年,还是硬铮铮地红亮,甚至有老板要出几十万元买她的泡椒绝招。

至于买没买,我不得而知。

要是以对川菜的影响和贡献论功行赏,榜首非泡椒莫属。

作为川菜独具风味的“三大辣品”之一,泡椒不仅以系列菜品,在川菜千里江山般的味道谱系中,独创出了泡椒味型,还作为川菜中最常用的辣品调味料,在家常味、鱼香味、酸辣味等几大主力味型中举足轻重。

中国“食辣版图”上的其他地区,当然也有泡辣椒,如湖南、贵州在用泡椒调味酸辣上,手法张扬,风味洋溢。

但在它们的整个辣椒品类中,泡椒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对较小,用以烹调的菜式和味型,也不太多。

与它们不让天下的鲜辣、煳辣相比,泡椒之辣,只是它们辣味“团伙”中的“小弟”。

把漂洋过海而来的辣椒,泡进坛子的盐水里,通过低温深度发酵后,或佐餐,或做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哪里开始的?

我的所学所知,给不出答案。虽惭愧惶恐,却不敢妄下断语。

看过有“央视”名号的一个短片,说泡辣椒“是四川人民对辣椒的首创”,可惜片中没有拿出文物或文献的证据。

拍脑而出的想法、张嘴就来的断言,大抵都有些玄乎,我不敢引以为信。

还有一个资料上说,写过《中国名酒志》的学者曾纵野先生,在《中国饮馔史》中认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我国就已有成熟的泡辣椒制作技术。

资料还说,据美国学者伍德罗夫考证,泡辣椒制作技术起源于东方,秦始皇时代就有发酵泡辣椒。

我不知道写这个资料的人,是从哪个子虚乌有或异想天开的国度里,发现了如此玄幻的“神证”的。

也许是一次做梦所见,醒来便信以为真吧。

不过,这个论断,堪与有关“二荆条辣椒”的一段资料相媲美。

那段资料言之凿凿地宣称:现在川菜中备受青睐的二荆条辣椒,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蜀地发现的,并因诸葛亮对其喜爱和看重,被他亲自命名为“二金条”。

我没有读过《中国饮馔史》原书,不过,我相信专业学者曾先生不会如此幽默,后来也看到“二金条”的资料中,删除了诸葛武侯这一并不存在的“功劳”。

我害怕的是,那些看上去权威、专业的著述中,“坑”真多。

我能说的是,明代中叶传入中国、大致清代康熙年间传入四川的辣椒,巴蜀人除了把它做成辣酱,炼成红油,还把它泡进坛里,泡成酸香浓郁、辣味温醇的泡椒,这无疑得益于四川泡菜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巴蜀人将一根红红的泡辣椒,在一日三餐中,在偌大的一个菜系里,用得如此合心随意,无疑更得益于千秋川菜对饮食滋味的孜孜以求。

因此,无论是谁第一次把辣椒泡着来吃、来烹饪,我都要向他致敬。

那是一次伟大的开始,是近现代川菜终成大系的重要源头之一。

我以为,直到现在,泡椒在泡制和烹调中的使用,还有许多深微待发。

每一个未知、未达之处,都是我们当往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