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之前,当新能源电池真正进入到大家视野的时候,全球能源电池市场还是美欧日韩四分天下的时代,无论是申请技术专利还是产品市场份额的占有者,都鲜见中国企业的身影。不过现如今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完成破局,宁德时代更是在今年上半年以33.9%的市场占有率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我国以往被外国企业“卡脖子”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技术掣肘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正式对外推出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一场关于电子产品的能源革新拉开序幕。此后,拥有敏锐商业嗅觉的汽车厂商纷纷开始研发锂电池汽车,直到2008年,特斯拉公司推出第一款锂离子商用汽车——Tesla Roadster。后来,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出欧美国家掌握核心专利,日韩国家掌握生产供应能力的两极格局。

2009年,加拿大电池企业联盟向我国相关电池企业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支付专利使用授权费,甚至直接开出了生产1吨电池,缴纳2500美元的专利费。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针对这种以专利垄断遏制本国整个行业发展的行为,国家选择了果断出手,将这些企业注册的专利给全部废除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愿意看到我国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日韩企业,随即在国内掀起了价格战,原本造价成本在2.5元/wh的锂电池,卖给汽车厂商只有1元/wh,巨大的价格优势,让国内汽车厂商纷纷选择与日韩企业合作。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压制和价格优势,国内电池企业的未来充满了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逆袭之路

如果要问我国电池企业崛起的最大外界助力,当属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尤其是被业内称为“动力电池白名单”的规范性文件——《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更是对国内电池企业起到了保护作用。不过这份文件并不是永久性的,前期国内企业可以搭乘政策的东风发展壮大起来,但成型之后的路还要企业自身去拼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国家发布了动力电池相关补贴方案,聚焦电池续航里程这一核心功能,直接让国内大部分厂家将研发的目标指向三元锂电池,而总体性能更占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则在市场上受冷。2021年国家大幅收窄动力电池补贴政策,相较于耗费原料较多的三元锂来说,磷酸铁锂电池开始大行其道。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在我国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52%,国内电池巨头纷纷将产品重心向磷酸铁锂倾斜,续航里程不再是考量电池性能的唯一重点指标。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不意味着三元锂电池的性能就不好,在技术探索阶段,没有哪种技术可以“躺平完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核心资源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行业内竞争的焦点已逐渐从技术迭代优化,转向基础资源的争夺,全球各大电池企业都加入到矿产资源的博弈之中。我国是全球金属锂的主要消费国,而国内可供直接开采的锂金属存量只有不到500万吨,剩余锂资源都储存在盐湖中,其占我国锂元素总储量的比重高达85%。

现如今,我国在全球各地开启了疯狂的锂矿采购模式,参与了数个国外的大型锂矿投融资项目。不止是锂,同样被视为是重要原料的钴元素也成为众多企业争抢的焦点。我国目前拥有的钴矿,约占全球已探明总储量的1%,资源相对匮乏,而率先布局的我国企业已经在钴储量丰富的刚果(金)持有股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基础金属原料之外,还有一个核心资源影响我国电池行业的发展,它就是创新能力。目前,动力电池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而目前走在该领域研究前端的钠离子电池和石墨烯电池中,不乏中国高校和中国企业的身影。如果说之前的三十年,是我们追赶美欧日韩的日子,那么未来数十年,可能就是我们超越他们的最好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总结

每生产1吨电池,要交2500美元的专利费,美欧国家狮子大开口的背后是技术垄断的必然结果,这警示我们一定要坚持走独立自主的研发路线。我们背靠需求庞大的国内市场,还有深耕行业的企业与高校,相信我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