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闽宁山海情(贺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从用电需求着手,主动检查当地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的用电设施,优化线路及设备,消除用电故障或缺陷,全力做好供电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位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围绕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两大产业,构建了整个园区,占地面积高达2600亩。数千亩稻谷共耕,以及应用的智能化低碳高效养殖、稻渔水循环生态立体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对电力需求越来越明显。

为支持“稻渔空间”的产业发展,国网宁夏电力银川供电公司根据需求,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投资173万元,进行电气化示范建设,打造智慧物联网平台,提高供电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实现产业提质升级。

在稻渔空间,一台台水泵不间断工作,养鱼区的水在水泵作用下进入稻田,实现为稻田施肥以及鱼水净化作用后,从低处再次循环回鱼塘。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生物和谐共存,做到了立体种养、一水多用、一田多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渔共作田

“我们从APP里可以看到,稻渔共作田当前的空气湿度为45.6%、空气温度为29.2℃、降雨量0.0㎜、池塘和田埂的水质浊度分别是1889.9NTU和2481.5NTU……”在国网贺兰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员工董雪的指导下,稻渔空间的工作人员手持电子设备,通过APP展示客户侧物联服务平台的立时监测功能。

在此之前,稻渔空间的农业生产主要依据人的经验,没有数据支撑,如今通过电力部门建设智慧农业项目,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建设客户侧物联服务平台,安装传感器等智能监测设备,农业用户根据设备提供的数据信息,就能够调整种植或者养殖的模式。

“供电部门在园区打造的客户侧物联服务平台,可采集25种以上的数据,为园区提供虫情、水质等方面的监测数据和人效分析,帮助我们提高养殖效益,也提升了水稻的种植产量。”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的运营经理孔家琪介绍说,过去给渔池水体增氧、给水产投料都需要人工完成,现在只要拿着手机在APP上远程操作,即可实现科学化、智慧化养殖,节约人工成本。预计园区资源成本较同期可节约20%,人工成本较同期节约10%,农户收入较同期增长7%左右,水资源同比利用率预计可提升15%。

智能种植、远程监控、高效养殖……国网银川供电公司不断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开展客户侧物联服务平台智慧农业项目,优化营商环境,曾经以劳动力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先进的智慧农业所替代,传统农业装上了“聪明大脑”,智慧农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园区建立‘陆基生态渔场’模式,采用新型水循环技术。在引进绿能、光伏绿能时,供电部门为我们进行指导,帮助做好电力保障工作,还给予了物联网技术支持,实现绿色发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伟说。

同样是在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发展渔场养殖的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结合水体循环生态系统、物联网技术,打造了低碳绿色渔业种养殖模式,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其所属的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当地渔业发展的典范,这一切都离不开可靠稳定的电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田镶嵌流水槽

近年来,国网银川供电公司聚集能源优势,畅通电力循环,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全场的养殖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用物联网监控,只需要一个工人巡查、处理即可。这套系统的运行多亏了供电部门的支持。”石伟算了一笔账,养殖繁育温室内有100个养殖桶,每桶如果打产5千斤鱼,一桶能赚5万块钱,停电一旦超过一个小时,最少损失200万。

在保障稻渔空间用电质量的同时,其还为附近农户提供服务,对当地的配电线路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帮助养殖户对增氧机、投料机、抽水泵等用电设备进行安全隐患“义诊”,对配电箱进出线电流进行检测,更换老化的用电设备和破损的导线,消除用电故障和缺陷。通过民意调研,了解用电需求,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主动为用户解决用电方面的困难,为安全用电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检查渔场用电设备

不仅如此,国网贺兰县供电公司还与该县政府开展联合惠农行动,为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等重大项目的用电开辟了绿色通道,每年主动为农民丰收节、冰雪节等活动保电10次,用电检查4次。聚焦农村负荷接入及农网网架优化等民生问题,新增变压器布点29台,高、低压公用线路的改造约14公里,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确保农户用上可靠电、放心电。

沿着电力服务与智慧农业技术结合的发展道路,稻渔空间的产业逐渐壮大,后劲越来越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把乡村产业提质升级,使宁夏农户的收入从简单的稻米收入变为渔业、旅游业等多项收入相结合,实现持续增收致富,打造了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韵、忘不了乡愁”的乡村振兴图景。(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