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这一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新中国走上了十字路口。在这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选择中,广东省率先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率先开放门户,招商引资。而广东省的招商引资,离不开一位老人的选择与努力,他就是梁威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威林,1911年出生于广西博白的一个富裕家庭。而梁威林从小就热爱学习,家庭也十分支持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梁威林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理论,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1933年,22岁的梁威林考进了桂林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认识到了更多与他志同道合的理想者。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发表自由民主言论,反对反动政府的独裁统治与压迫。然而,梁威林很快就被当地政府盯上,以扰乱社会为借口追捕梁威林。无奈之下,梁威林只得前往日本逃避追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梁威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日本大学政经专业。在东京,他见识到了比国内更多更成熟的社会主义组织。在日本,梁威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5月,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梁威林从日本回国,加入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八年的全面抗战期间,梁威林转战大江南北,在敌占区内做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政委工作。他以笔代刀,批判老蒋的反动政府对于人民的压迫和对于国家的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结束后,梁威林听从党组织的安排,于1946年前往泰国任中共泰国工委秘书,帮助在泰国的华侨生产生活。1947年,梁威林回到广州。从此,梁威林便一直在粤湘赣等地领导解放斗争。直至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不久,梁威林在广州组织当地群众剿灭国民党在粤残余势力,打击豪绅匪患,进行土地改革。极大地维护了我党政权在广州的立足稳定,保障了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随后他又担任教育厅厅长,为长期停滞的教育活动注入新鲜血液。他组织创建了许多高校学院。有力地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梁威林前往香港担任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社长。在新中国初期,他努力营造好香港这个大陆对外的“窗口”,积极维护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在港内团结了一大批爱国人士,保障了我新华社在香港的平稳发展。他是新华社驻香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社长,直到文革结束才回到内地。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梁威林还作为观礼人出席了回归仪式。

1979年,67岁的梁威林担任广东省副省长。此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而全国上下都在举棋不定时,梁威林作出了表率。他利用在香港多年发展的人脉,引进了一大批外企进入广州。他利用内地广阔的市场吸引了诸多香港企业向内地投资。在梁威林的努力之下广州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广州的急剧变化,大量华侨返回中国,广州人口迅速增长。同样,在越南战争期间,有许多从越南战场上转移来的越南难民也来到广州。梁威林建立了许多华侨农场用来安置这些从外地转移进来的人口。

1986年,梁威林退休了,虽然他离开了岗位,但他仍然继续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一国两制,维护了广州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08年,梁威林在他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广州去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