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不想写这样的一个话题,因为,谁手上没几个钢镚呢?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半载,不就是想买此前看好的东西,想做早前计划要做的事。但,等你凑足去年定下的目标数字,到今年可能就不够了。

就拿我来说吧,本来计划今年要装修一套房子的,现在看到各种装修材料惊掉了下巴。为什么如此?身边有搞装修建材的朋友告诉我,跟去年同期相比,像水泥、铝合金、不锈钢的涨幅在17%-30%之间,玻璃、柚木的涨幅在25%-50%,各种材料其实都在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明确告诉我,他们的成品基本也会保持在这个涨幅,生意可以少做点,但总不能让自己往里贴钱吧。

咦,咋回事?都这么有钱了么?我又拖大家后腿了?问题是,我的收入没怎么增加,谁又在拉着物价走呢?带着这些问题,经过一番追寻,似乎找到了答案。一切的一切根源在于,池子里的水变多了。

关注新闻的都知道,这两年由于众所周知的情况,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货币供应M2重新回升到两位数增长,举个例子吧,假如一年增加10%的货币,你手中的现金就相当于贬值了10%左右。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守着死工资,好不容易存了点钱,购买力被稀释后,不过还在原地踏步。

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实讲,真的有点憋屈。本来都希望这波风波过去后,各国都少印点,我们的钱也能保值些,但实际则事与愿违,2022年,钱不值钱仍旧是一个大概率。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8日,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20国集团央行行长和财长开了一个会,会议传递出的共识是,受病情等影响,各国经济复苏步调不一,各国将继续采取一切工具应对病情的冲击,谨慎退出支持政策。而且还说好了,真要退出的话,大家要商量着来,要充分沟通。

看出来没有,意思说得很明白,现在不宜过早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起码2022年不会。对于此,具体到我们自己,其实早有征兆。

眼尖的研究人士看到,在去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除了“管好货币总闸门”的字眼,并预计,“宽信用”将在未来1-2个季度回升。

接下来,相信很多人看到了,央行高层在1月18日金融统计会上罕见表示,“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说实话,我们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一向都是很谨慎的,这个直白的表述,很多人都想看后面的力度。

果不其然,20个月未下降的5年期以上LPR实现了首降,包括房贷利率在内的各种利率全面下降。水,似乎一下子就喷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妈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社融达到了创纪录的6.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刚好1万亿元,换算成比例的话,那起码也是15%以上的增速。

还有货币供应M2,在2021年1月份的时候,这个数据为221.3万亿元,1年后的今天,这一数据变为243.1万亿元,同比增加了21.8万亿元。

怎么理解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假如全社会的商品价值1万元,现在把货币总量提高到1.1万元,商品还是那些商品,货币既然多了,那么商品的价格也会差不多等比例上涨,原来卖2元的东西,现在卖2.2元正常吧。假如你存10元钱,去年能买5件这样的商品,现在只能买4.5件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文首的那一幕,开年,各种材料价格都明显上涨了,其实就是物价上涨了。现在很多人在问另外一个问题,2022年接下来还会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少专业的分析人士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从公布的1月份信贷数据中看到的:M2增9.8%,M1则是-1.9%,在业内称之为“剪刀差”,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学过经济的都知道,当M1大于M2增速时,说明经济活跃,对未来经济预期乐观,如果M1=M2时,这也算正常,但如果M1小于M2增速,则表明对未来经济不乐观,死钱多,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了,M1与M2剪刀差越大,则表示经济越不活跃。

开年的M1和M2剪刀差达到了近10个点,这是近年不曾见到的情况。问题是,

放了那么多水出来,这些钱去哪里了?

2月19日,新浪财经转载中证报的一篇报道提到,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其实也才1个多月的时间),有569家上市公司花了168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比如中信证券买了80亿,青岛啤酒买了60亿,潍柴和中谷物流分别买了20亿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没有,证券公司有钱不炒股,实体制造企业也不用钱来提升产品技术和扩大生产线,而是用大把的钱买定期理财。说难听点,普通人想要加个薪比较难,加也不会很多,但由于我们现在大量水流出之后,钱可名正言顺地贷给、放给实体企业,毕竟,现在由于房地产降杠杆,不能获得很多资金,全力以赴支持实体经济嘛。

但他们获得了大量资金后,但却未投向实体经济,结果就是M1和M2的剪刀差越拉越大。

转了一圈,可能我们还得依靠传统法式拉动GDP增长,毕竟这是我们能主动作为的,也是见效最快的。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地方债余额30.47万亿,离33.28万亿上限还有近3万亿的空间,目前已经下达了1.78万亿。仅在1月份,在统计的20个省市中,地方专项债用于基建的比例超过80%的省份就有10个,18个省市则超过了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这么多钱投下去,社会上的钱就更多了。

对于2022年,作为一个普通人家庭,可以畅想一下:

去一趟超市,猪肉价格又回来了,100元钱,都不敢买啥东西,兜兜转转,还不如回去做个蛋炒饭,毕竟,原来用两个鸡蛋的,现在可以用一个总可以吧。见微知著,买其他东西估计也差不多。

钱,省着花,存起来,大概率也是缩水。想想啊,投了那么多钱,都不见明显水花,都让你们存银行获益显然也不现实,也不长久,有金融大佬就预言,预计2022年上半年还有降息降准空间。所以,通过不断降低存款利率,让你把钱拿出来花,这一定是一个大概率趋势。

一句话,一边放水商品涨价,一边不断降低存款利息,手中的现金免不了“缩水”,2022,注定又是一个存款、现金“缩水”大年。

那么,躺平行吗?

这不废话嘛,那自然是不行。我想好了,2022年,该花还得花,该学习充电充电,该放松旅游旅游,为经济做贡献,也让自己快乐,到能存钱的时候再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