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最近,北京一所贵族学校火上了热搜,里面的学生非富即贵,堪称现实版的“继承者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所学校为即将迎来18岁的高三学生,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成人礼。

现场布置得十分豪华,还有小提琴伴奏,宛如偶像剧中的上流社会酒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生穿着西装、梳着大背头,女生则穿着晚礼服,化着精致的妆容,手挽手走过长长的红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还有充满仪式感的“冠笄之礼”,男子束发加冠,女子束发加冠笄,意味着正式转变为成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仪式之后,还有冷餐会、舞会,学生们尽情合影、留念,人家的青春和我们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起自己的18岁,从来没有条件能享受如此隆重的仪式。

而是日复一日地坐在弥漫着焦虑的教室里,苦大仇深地盯着摆在面前的错题集。

相比之下,这些贵族学校的名媛阔少们,大部分没有高考在即的紧迫感。

因为他们大多都会出国留学,在高考前夕都已经收到了来自普林斯顿、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的o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平时上的课,是AP、A-level、IGCSE课程,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根本没接触过。

他们的知识储备、吃穿住行、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自信,也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难以企及的。

相应的,他们的学费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部,22万~24万一年;

初中部,19.1万一年;

小学部,11.9万~15.5万一年;

就连幼儿园最便宜的班级,也要6800元一个月。

评论区里,很多网友有的调侃、有的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那早恋是不是叫联姻?”

“怪不得我感觉自己在负重前行,原来是有人在替我岁月静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也不要灰心,我们努努力还是有机会给他们打工的。”

“小时代还是拍得保守了。”

“别人一出生在罗马,我一出生是牛马。”

有些对比太过刺眼扎心,人和人之间,从未奔涌在同一条河流。

02

韩国一档综艺节目,主持人向孩子们抛出了一个灵魂深处的拷问:

“你会选择富有但忙碌的父母,还是贫穷但顾家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孩子们的回答,称得上是人间真实了。

一位长相可爱的小女孩,对着镜头毫不犹豫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选有钱的父母!因为我不想在鼻孔一样大的房子里生活!”

另一位小帅哥,更是有理有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也选有钱的父母!如果父母没钱,即使再顾家,因为穷,所以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回忆。

别怪这么小的孩子就“拜金”,生活在富有家庭的孩子,和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就是有着天壤之别。

抛开物质层面不谈,富有家庭的父母,还能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教育资源、思维指导。

北京之前有位名叫熊轩昂的文科高考状元,曾在采访中特别实诚地戳破了特别残酷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

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

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熊轩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去过很多个国家。

而熊轩昂所在的高中,是北京出了名的重点中学,这里的学区房均价要15万每平米。

更不用说熊轩昂父母平时在家里营造出的学习氛围,更是对他学习习惯、性格培养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很多出生于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父母的认知水平、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有着很大的局限。

而这种差距,甚至从一出生就开始了:

有钱家庭的父母,在纠结给孩子报哪个早教班,才能更好地发挥孩子潜能;

贫穷家庭的父母,则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就扔给孩子一部手机,让他去玩游戏。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曾在中国农村做过一项调查。

当研究人员问家长:“你们昨天有没有给孩子读书”时,他们都像听到天方夜谭一样惊讶,然后咯咯地笑了起来。

专家建议留守儿童的奶奶,要多跟小宝宝说说话,因为0-3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而很多奶奶都表示了不解:“我为什么要跟宝宝说话?为什么要跟他玩玩具?

他还小,根本就不会说,等他会说了再跟他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这句话可能真的没毛病。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久的、足以持续一生的。

03

父母没能给我们好的资源,就意味着我们只能自怨自艾、抱怨一辈子吗?

曾经有楼上的一哥们,常常抱怨自己有个不争气的爹妈。

爸爸来玩,他就怼爸爸:“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下海创业呢?

要是当年你下海,我家至于这样吗?”

他无法和平凡和解,无法接受自己那个不成功的爹妈。

但人这一生,能达到真正的成熟,也许就是学会接受:

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接受伴侣是个普通人,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

然后,在接受的基础上,再去锤炼从平凡生活中获取幸福的能力。

而不甘平凡的人,也可以靠自己努力,就像开头提到的王府学校“成人礼”,评论区里有条评论很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殷实的家底那就自己努力,而不是一味地卖惨。

他祖辈在负重前行的时候,你祖辈在岁月静好。

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多看点书,别成为子孙后辈中的那个岁月静好。”

人生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场接力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好我们自己这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