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卡行动”发展到今天这样,估计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波的“断卡行动”打击的是电信诈骗,这些人为诈骗分子开通了银行卡,更有大神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一并出售,给抓捕造成困扰,应该得到惩治,故而引发了这场行动。

而后,银行设置了各种的风控模型,凡是涉及到境外交易、大额流水的都会被冻结,同时打击线上傅彩等行为。这些一般是司法冻结,有较为充足的证据。

如今又扩大到了各种“银行觉得你不正常”的行为。例如快进快出、多笔1分钱会被判定成试探性交易,夜晚凌晨交易结算也会被认定不合理,顺带打击了POS机套现。

而银行的限制措施也不再是直接冻结不收不付,毕竟没有充足的证据和公安文件,所以改为用“暂停非柜面交易”这种另类的方式。卡里的钱还是你的,只不过你要到柜台来拿。难以想象这种回归到原始社会的方式居然会出现在2022年。“非柜面限额”本来是用于限制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快捷支付防止被盗刷的,如今却被银行强制修改后用来兑付储户,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当下这段时间,两广地区的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继续层层加码、变本加厉,直接把日均较少的不常用卡全部非柜限额。理由是“反正你卡里也没那么多钱,给你再高的额度你也用不着,干脆限你额5000应该够用了”,据坛友分享7月15日当天020天河地区某银行一口气非柜限额了15万名储户。敢问这15万人里有几个是诈骗分子?估计连15个都不到吧。

原本我们讨论“调额”更多的是说信用卡额度,毕竟信用卡是向银行借钱,先刷的钱都是银行的,给多给少银行说了算这也无可厚非。可没想到如今大家的签名档都改成了储蓄卡的限额。自己花自己的钱,还要受别人的限制,说出来真是可笑。

去银行办卡,说到底就是和银行的一次合作。储户是甲方,银行是乙方。双方签订了银行卡服务协议,由银行为储户提供服务的行为,银行适当的收取一些费用。虽然现在大部分银行已经减免了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不过每通过银联渠道消费,发卡行都会获得七成的手续费。另外,银行还可以揽储、推销信用卡贷款、代销理财产品或保险等方式盈利。说到底,赚钱嘛不寒碜。

倘若是银行为了借此机会来筛选低价值客户,未免有些吃相难看。“二八定理”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利润,如果商业银行想要转型“大客户银行”,要不然就像外资行一样开户的时候说明白,要预存50w或100w才能开卡。既然允许客户0开,那就要做好应有的服务,而不是这样事后再来排挤。

银行卡章程和卡面的背面都有这么一句话,银行卡的解释权归银行所有。法院的判例也证实,持卡人只享有对银行卡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对于银行而言,调高或调低额度、冻结或激活都只是在系统里点点鼠标、动动手指的事情,想不想搞都只是一句话的事。

不同的银行可能会各有千秋,但有钱在哪都一样,没钱在哪也都一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专注知识产权、数字经济、新文娱领域

欢迎咨询、交流

微博:@缕聪

微信:Lso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