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87年的台积电,凭借极强的芯片产能,在业内从技术到销量都遥遥领先。创始人张忠谋更是带领着台积电,不断在芯片行业深耕,成为了“半导体教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忠谋有着极强的远见,在全球半导体企业率先开创了晶圆代工模式。在“芯片荒”的大背景下,台积电仍占据着全球55%的市场份额。张忠谋作为美籍华人,为何选择在台湾创业?又是如何成为“芯片大王”的呢?

一、学霸之路

不同于大多数白手起家的行业大佬,张忠谋家境殷实,却赶上了战争年代。基于当时的国内形势,张忠谋前往美国留学,成为了当时哈佛大学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的张忠谋便进入了德州仪器,从基层做起,开启了他的半导体生涯。张忠谋看尽了芯片行业的荣辱和兴衰,半导体也成为了他穷尽一生的职业追求。张忠谋用十几年的时间,做上了德州仪器副总裁,也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顶尖人物。

已经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名利双收的张忠谋,为何要辞去高薪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决意辞职

张忠谋事业的转折出现在1987年,当时的德州仪器开始转型,意图放弃深耕已久的半导体,进入消费电子行业。在张忠谋看来,半导体远比消费电子更有发展前景,当时并不是公司转型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次交涉,公司总裁也渐渐意识到半导体行业的前景。可就在此时,新总裁的空降使事情彻底没有了转圜余地。

张忠谋留守半导体的建议被新总裁视为守旧、顽固,终将被时代废弃。今时不同往日,没有了总裁撑腰,身为华人的张忠谋彻底失去了话语权。由于个人与公司发展方向不一致,孤立无援的张忠谋生出了离开德州仪器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前往台湾

在德州仪器的不顺心,使得张忠谋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他坚信半导体必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在这时,台湾的俞国华再次找上了张忠谋,希望他可以来台湾担任工研院院长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他们也曾向张忠谋抛出过橄榄枝。当年张忠谋第一次代表德州仪器前往台湾考察时,就与张运璇相谈甚欢。但考虑到当时台湾技术比较落后,而放弃了建立分厂的想法,也因此与张运璇等人结缘。

在德州仪器刚面临转型时,张运璇也再次通过电子邮件邀请张忠谋前来任职。当时身处高位的张忠谋,考虑到落后的条件,狭小的市场空间,再次选择了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建厂创业

这一次,再度受到盛情邀请的张忠谋,心境与几年前已大不相同早已有了辞职的想法。在台湾省科研机构的“三顾茅庐”之下,放弃了德州仪器的高薪、美国优渥的行业环境,前往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早已在德州仪器赚得盆满钵满的张忠谋,并没有在意台湾方面的薪资问题,担任起了工研院的院长。

在任职期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德州仪器能成为半导体霸主,凭借自己的能力,未必不能与之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台湾后的第二年,张忠谋再度复出,决心创办半导体公司。公司的发展规划就是立足于半导体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将世界半导体霸主的地位夺过来。

当时的台湾科技仍比较落后,半导体产业几乎没有基础,相关人才少之又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半导体公司,难度可想而知。张忠谋利用以往积累下来的人脉,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创业期间,张忠谋一边招募人才,一边考察国外先进半导体公司。他明白,作为刚刚创立的新公司,想要与这些成熟的、有规模的半导体公司竞争,简直是痴人说梦。与其用鸡蛋碰石头,不如利用自身优势,把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做精、做强。

小结

张忠谋创立了台积电,做起了半导体代工生意。晶圆代工模式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创业资金门槛,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繁荣。张忠谋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台积电的发展中,很快在全球芯片制造业内站稳了脚跟。台积电不仅成就了张忠谋的芯片王国,也带领着这片半导体荒漠,成为了绿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企业对“代工”嗤之以鼻,认为其低端、没有创新。但任何环节的创新,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行业。如果保持在领域内深耕,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同样能保障企业的长久生存,台积电不就是个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