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爱沙尼亚媒体报道,有民众将车辆停放到纳尔瓦附近的一条道路两侧,造成当地交通拥堵,纳尔瓦市长称其为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些媒体在报道中都回避或淡化处理了一个事实,就是这里有一座苏军解放纪念碑。纪念碑主体为一辆T-34/85中型坦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纳尔瓦而设立的,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地标性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时代,很多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围绕这种纪念碑举行的。现在驱车来到这里的许多中年人,大多生于苏联时期,他们认为苏联是爱沙尼亚的解放者,因此认为这座纪念碑相当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到碑座上有民众献上的鲜花,可见民众对二战时期苏军代表的反法西斯力量的认可。参与这次活动的民众表示,他们是在保卫这座纪念碑,而且他们并没有完全堵塞这条公路,只是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侧,媒体的报道完全是污蔑。当地警方表示,至少有三名巡警已经抵达现场。警方发言人玛丽亚·戈尼亚克(Maria Gonyak)表示,正在监控现场秩序,确保不会有人使用违禁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纪念碑附近聚集的民众表示,已经知道纳尔瓦市政府已经准备好拆除这座纪念碑的设备,其中就有起重机,不过,这个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纳尔瓦市长卡特里·莱克(Katri Raik)说她已经知道这些情况,她称这次民众的行为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现象,“这只是某些人的挑衅,我们需要找到挑衅者。”同时,她表示,没有理由引起更大的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纳尔瓦市政府是否打算拆除这座纪念碑?民众的行为是不是挑衅?这样的聚集行动真的是空穴来风?就在保卫纪念碑的前一天,即8月2日,位于奥维尔(纳尔瓦-约苏行政区)的一座火炮纪念碑被突然拆掉。记者赶到时,原本安放在这座纪念碑上的M-30型122mm榴弹炮已经被装上了平板拖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工作人员称,这是根据爱沙尼亚能源公司“Enefit Power”的命令,拆下的这门榴弹炮将送往西尼迈的瓦瓦拉博物馆。而目睹这个事件的Enefit Power员工伊戈尔用极其严厉的语言评论了正在发生的事情。他确信是这都是企业管理层暗中安排的,这样民众就不会聚集起来保护这座纪念碑。伊戈尔说:“这是爱沙尼亚当局的无礼行为,这一切都是偷偷摸摸的。如果工人们知道,我们都会出去,今天只有放假的人会来。榴弹炮在这里没有干扰到任何人,它是第二突击军部队的纪念碑,他们解放了纳尔瓦市,在这里牺牲了数十万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esti Energia新闻发言人雷莫·拉贾(Reimo Raja)对媒体表示,这门榴弹炮在任何登机册中都没有被列为纪念碑,并且为什么这种武器位于发电站周围,这已经引起了一些问题。雷莫·拉贾表示,位于西尼迈的军事博物馆对M-30榴弹炮很感兴趣。今年夏天,Eesti Energia将开始翻新纪念碑附近的停车场和绿地,因此是时候拆除这门榴弹炮了。他表示:“如果对榴弹炮感兴趣的人,去博物馆看榴弹炮肯定比去奥维尔要好。”同时,他还表示,企业在当天已经向发电厂员工通报了拆除榴弹炮的情况,据他所知,目前还没有引起任何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 能源工会领袖安德烈·扎伊采夫(Andrey Zaitsev)对此事表示强烈不满,并表示大多数工会成员非常反对拆除榴弹炮的行为。扎伊采夫说:“这是献给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人们的纪念碑,包括那些在爱沙尼亚步兵团的官兵。我认为没有理由将这座纪念碑与当前的俄乌武装冲突联系起来。”他还表示,这门榴弹炮由发电厂的工人照料,最近还在上漆。从现场照片确实可以看到榴弹炮的保存状态非常好。在运载榴弹炮的平板拖车离开时,因为绿地湿滑,还是依靠一台挖掘机的推动才成功返回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会负责人表示,Eesti Energia管理层行为恶劣,引发了民族仇恨。据扎伊采夫表示,爱沙尼亚边防警卫队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从奥维尔拆走了这门榴弹炮。但是,在当天他们就按照当时的纳尔瓦发电厂厂长康斯坦丁·森丘戈夫(Konstantin Senchugov)的命令将这门榴弹炮归还,并放置到原位。如果您认为扎伊采夫所说的“民族仇恨”是夸大其词,那么这张拍摄于第二天,即8月3日的照片照片可以说明一切。这台帮助平板拖车离开的挖掘机被人纵火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efit Power表示已经提起刑事诉讼,正在确定损失金额。到场记者表示,这台挖掘机留在现场是为了拆除榴弹炮的基座。发电厂员工斯塔拉波波夫说:“挖掘机旁边就放着一个破碎锤,可以安装到挖掘机上面。基座是由砖石建造的,可以看出他们还打算拆掉纪念碑的基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并称“波罗的海三国”,是最后加入苏联,又是最早从苏联独立的三个国家。与另外两个国家不同,爱沙尼亚除了与拉脱维亚还与俄罗斯接壤,并且距离俄罗斯重要城市圣彼得堡相当近。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先后遭普鲁士和丹麦侵占,16世纪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全境被瑞典占领,18世纪并入俄罗斯帝国,1918年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2月德国占领爱沙尼亚。同年11月,苏俄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8月,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二战中,纳粹德军占领爱沙尼亚,1944年,苏军收复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恢复独立,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区,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苏联出兵吞并爱沙尼亚,随后大规模逮捕、流放、处决反苏分子,这引起了爱沙尼亚人的武装反抗,他们组成“森林兄弟”游击队组织,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就控制了该国南部森林地区。纳粹德军入侵苏联后,苏联强迫大量爱沙尼亚人参加苏军,同时在撤退时进行焦土政策,破坏一切基础设施防止被德军利用,并还枪决亲德分子和动摇分子,这又引起爱沙尼亚人的强烈民族仇恨。二战期间,纳粹德军在占领爱沙尼亚之后,许诺爱沙尼亚可以独立,于是相当多的爱沙尼亚人视纳粹德国为解放者,有大批爱沙尼亚人加入武装党卫军与苏军作战。这是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的爱沙尼亚官兵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荒诞的现象,苏军中有5.5万爱沙尼亚士兵,德军中有7.2万爱沙尼亚士兵。要知道,按照当时的人口比例来说,几乎所有的爱沙尼亚成年男性都在为两个不同的阵营厮杀。这可能就是爱沙尼亚的悲哀,当了棋子还要当棋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9月,苏军占领爱沙尼亚,并将其再次并入苏联。此时,爱沙尼亚人组成的反苏正规军被消灭,但“森林兄弟”游击队继续与苏军战斗到1948年。最后一个“森林兄弟”奥古斯特·萨贝一直战斗到1978年,面对苏军包围时这个69岁的老人跳河自尽。1945年二战结束时,爱沙尼亚损失25%的人口,这样的损失率是二战各国中最高的。战后,慈父将战争时期参与反苏的爱沙尼亚人流放西伯利亚,并向爱沙尼亚移民俄罗斯族。截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苏联解体时,北约曾经保证过不进行东扩,以保证与俄罗斯之间有足够的战略缓冲地带。但是,苏联解体后,北约多次大规模东扩,不仅吸纳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还进一步吸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成为北约的成员国。2004年3月29日,爱沙尼亚加入北约,大批当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前纳粹武装党卫军爱沙尼亚成员,被塑造成民族英雄。这样的纳粹余孽还活到现在,只能说斯大林真的是慈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沙尼亚还在境内竖立多个纳粹德国武装党卫军的纪念碑,这样纳粹主体纪念碑非常令其他北约成员国尴尬。曾经有驻爱沙尼亚的德军军官参观其境内所谓二战博物馆时,看到大肆宣扬纳粹党卫军的展览表示无法接受。同时,德国媒体对德军的行为表示抗议,因为在德国纪念或歌颂纳粹主义是违法行为。以至于,在爱沙尼亚的德军都尽量让自己处于“透明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仅是爱沙尼亚,同属“波罗的海三国”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同样有类似情况。“波罗的海三国”一直在呼吁欧洲议会支持将8月23日设立为集权主义受害者纪念日。2008年9月,有超过半数的欧洲议会议员签名表示支持,并通过了一个不具备强制力的政治宣言,宣布将8月23日确立为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受害者纪念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沙尼亚司法部顾问克里斯金·卡纳里克说:“设立纪念日,是为揭露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带给爱沙尼亚人民的巨大痛苦,以及他们对人权肆无忌惮的践踏。”然而,精分的是,在爱沙尼亚举行的纪念活动中,纳粹旗帜和标志随处可见。这势必造成下一代的认知错乱,同时进一步加深民族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苏军烈士墓,这座墓地安葬了二战时期在塔林作战中牺牲的苏军官兵。墓地中央有一座铜像,展现了苏军士兵纪念阵亡战友的场景,许多人将其称为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2007年4月26日夜,爱沙尼亚政府下令拆除这座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当晚,上千名示威群众聚集在纪念碑周围,抗议拆除行动,并与警察发生冲突。警察使用催泪瓦斯驱散示威群众,冲突随后演变成全城骚乱,导致1人丧生,50多人受伤,近60人被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9日,爱沙尼亚开始挖掘纪念碑周围的苏军烈士墓,此举遭到俄罗斯政府表示强烈不满,并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2007年7月3日,爱沙尼亚政府在塔林军人公墓为从苏军烈士墓中挖出的烈士遗骨举行安葬仪式,装有8名烈士遗骨的棺木在哀乐声中被缓缓放下,他们将陪伴之前安放在这里的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尽管爱沙尼亚政府在发言中表示这还是纪念碑,但可以看到纪念碑的主体结构并没有复原,只有苏军战士铜像。俄罗斯大师并没有参加爱沙尼亚官方举办的安葬仪式,并在7月2日发表的公告中重申了对搬迁纪念碑及烈士墓等行为的严正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爱沙尼亚政府在搬迁纪念碑和烈士墓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但北约其他成员国官方都没有过多表示。毕竟,依靠挖坟掘墓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博取主子欢心,如果主子哪怕说一句“好”也显得特别没面子。每逢纪念日,还是有大批爱沙尼亚民众来到这座苏军战士铜像面前敬献鲜花。从鲜花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悼念的民众数量还是相当多的。要知道,爱沙尼亚国内还有大批当年慈父迁居而来的俄罗斯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武装冲突爆发后,4月12日,这座苏军战士铜像遭到破坏,胸前的红星勋章被打磨掉。爱沙尼亚警方发言人表示,“可以使用合法和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破坏纪念碑当然不是适当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破坏这座纪念碑是犯罪行为。”同时称,将根据《刑法》第149条对故意破坏行为展开刑事调查,该条涉及侮辱死者纪念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沙尼亚内政部长劳里·莱内梅茨(Lauri Läänemets)称,随着俄乌武装冲突的爆发,纳尔瓦坦克纪念碑的象征意义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坦克已经不能再占据那个光荣的地方。莱内梅茨说:“坦克作为侵略的象征,不适合作为纪念碑,特别是作为对死者的纪念。政府必须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坦克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地方。”纳尔瓦市长卡特里·莱克说:“我们应该正视事实,并理解现在州级议会决定应该拆除坦克。所以,我真的期待国家说哪个部门来处理坦克的问题,然后这个人应该来这里与州议会的党派和民众会面。”为了以某种方式减轻坦克拆除的痛苦,政府承诺建造新的医院、住宅楼并保持供暖经费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位女市长说得漂亮,但这个决定难道不是她做出的?现在面对民众的反对,又甩锅给爱沙尼亚政府,要求派出一位部长来拆除纪念碑。本人原本打算等一下后续报道,因为纳尔瓦市政府曾表示8月8日会公布结果,然而至今还没有最新的动态。

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看一下现在爱沙尼亚某些政客如何将个人或党派利益放到国家、民族利益之上,在一些细枝末节方面做尽文章,依靠煽动民族仇恨来捞取好处。这并非爱沙尼亚或“波罗的海三国”的特殊情况,可以看到整个欧美都是这样的情况,并有愈演愈烈的情况。另外,请大家在看一些外国报道时,不要被作者煽动,还要更深入了解事件背景,不要代入感太强,做出自己的冷静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