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部盛大的史书,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也有许多不愿意忘却或心怀遗憾的事情。这些经历总会在深夜慢慢浮现,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浮想联翩。

可是这种思考并不是正向,它只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会让人感觉精神越来越疲惫。真正优秀的成功人士,懂得管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从不进行无意义的精神内耗。这种精神内耗也是让当下无数佛系青年不愿意前进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神内耗并不等同于性格内向,外向开朗的人也存在精神内耗。简单来说,一个人在控制自我的过程中会消耗一部分心理资源,而当这种资源不够充足时,人就会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下,产生疲惫的感受。

这是一种心理层面的主观感受,与身体是否劳累无关。精神内耗的人同时感到疲惫难以入睡,它通常以拖延或思想反刍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人的思想是杂乱的,他们已经思考到身心疲惫,却仍然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睡觉前他们的大脑也始终保持活跃,不断回忆曾经的经历,并引发一系列消极情绪。精神内耗首先产生的坏处就是失眠,长时间在睡前复盘那些不够满意的经历,会让大脑形成失眠的惯性,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会让一个人处理问题时犹豫不决,无法有效管理时间。拖延的人大多拥有完美主义倾向,他们在做事情时总想着做到最好,尽可能超越别人。哪怕他们一天什么事情都没干,仍然会觉得内心疲惫,大脑中有太多信息需要自己处理

这种状态会降低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也会影响日常人际关系。随意发脾气后,我们又会很快陷入内疚、自责的负面情绪中,形成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心理学家认为,精神内耗常常出现在过分自信的人身上。

这些人总是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充满信心,经常将工作拖到截止日期前完成。之前大把的空余时间都被他们用来玩游戏、放松,只留下很少一部分时间完成工作,因为他们确信自己可以按时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娱乐休息的过程中,他们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个还没开始执行的任务,因此玩耍时也无法尽兴。截止日期临近时,他们又会因为无法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变得心烦意乱,出现心理层面的劳累感。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层面被称为高敏感、低自尊低自尊就是所谓的自卑,自尊是维护一个人外在形象的心理防御能力,自尊心强的人从来不会质疑内在的自我,可以坦然接受一切。只有情绪敏感、自尊心较低的人才容易出现内耗的状态

想要改变现状,降低精神内耗,就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能够建立起新的行为和思想模式,就可以替代以往的思考习惯,跳出不断内耗的怪圈。低自尊也不是可怕或无法见人的问题,很多成功人士也曾陷入过精神内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致精神内耗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或许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又或许是创造过程中遭受到的环境创伤。有这些想法的人往往会在心里构建出一个批评者的形象,比如我们会将父母儿时的批评教育内化成一套规则和语言即,使父母不说,我们也知道哪些事情是禁止的。

想要摆脱批评者的教诲,改善精神内耗的现状,就要学会做到自知和自我审查。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时,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明白这是批评者对我们不必要的苛责。发现批评者的存在后,我们既要承认他的存在,又要停止向他低头

这时可以帮批评者起一个看起来没有攻击力的名字,让批评者渐渐脱离自身。学会接纳批评者的存在,并停止攻击自己,不再尝试和批评者进行斗争,就是在尽力停止精神内耗。做到这些后,我们还要学会关爱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自己并不是简单的奖励自己,是去爱完整的自己,包括身上那些暂时无法改变或永远无法改变的缺点。当我们受到了他人的冷漠待遇时,要学会渐渐安抚自己的内心,像一个讲义气的朋友那样为自己辩护

精神内耗是一种心理能量不足的表现,这种内耗是一种主观感受,与身体劳累的联系并不多。精神内耗可能以拖延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有可能体现在对某件事情的反复斟酌考量上。长时间进行精神内耗,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高自己的自尊心,才能有效摆脱精神美好。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爱自己,这个世界上能够给予我们最多爱的人并不是其他人,而是成熟的自我

父母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批评者的角色,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精神内耗来源于他们,就要学会暂时远离对方。

当然父母对于我们的责备并不完全是有害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想要教会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是非观念。只要我们能够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可以继续和父母相处,做到爱自己、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