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永庆听说后立刻安排助理捐款。

当时万科决定捐款100万,助理拿不定主意该捐多少,问他:“捐1000万可以吗?”

王永庆摆了摆手说:“1000万怎么够,国家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至少要捐1个亿。”

王永庆是台湾著名的富豪,个人资产近千亿,一生捐款数十亿,在大陆建了四千多所希望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县一处名为“情人谷”的地方,祖父王添泉是村里私塾先生,他希望长孙日后能够事业有成生活美满,便给他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永庆。

据说,王永庆成名后,有人认为:“情人谷地灵人杰风水好,所以才出了这位企业巨子。”

这话实在经不起推敲:情人谷居民众多,为什么“风水”独独偏爱王永庆呢?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命运,王永庆一生从不信命,也从不算命。他“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自己的胳膊腿”。

他对命运的解释是:“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悲,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

情人谷这个名字听起来十分响亮十分浪漫,但这里山多平地少,物产不丰,这里的人大都靠种茶为生,但种茶有季节限制,收入也并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庆7岁时,家里人依旧选择送他去念书,即使学校将学费压得很低,但对于王家来说又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王永庆心疼家里人,上学只能光脚,书包也是一根粗布巾扎成的,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用面粉袋子改成的。

放学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种菜、挑水、捡柴、喂猪、洗衣做饭等等,样样家务都能干。

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放学后还要扛一袋50斤的饲料回家喂猪。

这些重活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十分沉重的负担,但他身为家中长子,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祖父曾告诉他:“靠茶为业是没有出路的,希望你们后代不要靠茶维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庆理解了祖父话中的深意,他决定离开连做苦工都没机会的家乡,到外面去闯一闯。

1931年,王永庆来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嘉义位于台湾中南部,南北运输贸易发达,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从穷山沟出来的王永庆对于这份工作十分满意,不但能吃饱饭,每个月还有4块钱的工钱,当初出来闯荡时立下的誓言他也一直记在心里: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王永庆工作时勤勤恳恳,老板对他十分喜爱,也毫不吝啬地教给他自己是如何经营米店的。

干满一年后,他托父亲在老家借了200块的本钱,自立门户开了一家米店。

但由于本钱有限,王永庆的米店只能开在小巷子里,每天根本没有多少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大米并不像如今那样干干净净,里面总会夹杂着小石子之类的杂物,人们在吃之前总是要一遍一遍地淘洗,很不方便。

他便将米中的杂物一点一点捡干净,然后再挨家挨户的上门推销,并且还开展了送米上门的业务。

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总是比别家店多开4个小时,即使有客人半夜敲门,王永庆也会十分热心地招待。

就这样,王永庆的小米店逐渐在本地打开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他家买米,有时候一天甚至可以卖出十几包大米。

生意稳定后,王永庆开始思考起其他的门路,在米店附近租了间大房子,改造成碾米厂,生意越做越大。

正当王永庆开始思考生意下一步该如何扩张时,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在台湾实施物资分配制度,加强了对粮食的控制,王永庆的米店以及碾米厂只能被迫关门。

自己苦心经营许久的生意如今竟落得这般下场,王永庆自然不甘心,但时局如此,他也实在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先回老家,等待合适的时机东山再起。

1943年,在老家休息了两年的王永庆开始着手干木材生意,没两年他木材生意也做得蒸蒸日上。

抗战胜利后,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王永庆想再做回老本行,继续开米店,但经过思考他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抓住另外一个机遇,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事业王国。

一个令人费解的正确决定

在木材行业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挤破头也要进入这个行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王永庆提前嗅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周密的分析后,他决定另辟蹊径寻找其他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进行投资。

经过反复的考察,王永庆觉得工业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主流。

他的确很有远见,当时台湾当局也正准备全力发展工业,并且推出了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就包括石化行业最基础的材料——聚氯乙烯。

38岁的王永庆果断地接受了这一没人看好的行业,并且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家。

当时,全台湾了解塑胶这个东西的人凤毛麟角,整个台湾省也只有两家作坊式的塑胶加工厂,他们的模式很统一,从日本进口塑胶粉,在台湾加工过后再运往各地制造各种小型的塑胶产品。

王永庆对于这个行业一窍不通,就是个门外汉,但他有胆识善于钻研,并且还懂得不耻下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他要投身一个听都没听过的行业,周围所有人都劝他千万要谨慎,千万不要冲动。

但王永庆婉言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前路未知的塑胶生产之路,投入全部身家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塑成立三年后正式投入生产,但很快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产品全部积压在仓库,根本卖不出去。

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太高,在国际市场根本没有优势,本地的公司也宁愿选择进口的。

投资人见到这种情况后纷纷要求撤资,刚开业产品就卖不出去,说明这个东西就赚不到钱。

王永庆却不这么想,经过冷静分析后,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加大生产才能摊薄成本,薄利多销,并且台塑必须向二三次加工产品进行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股东本来就不满意台塑目前的处境,听到王永庆的方案后更是强烈反对,产品卖不出去不说,还要我继续往里投钱?

王永庆阻挡不了这些股东撤资,只能东拼西凑将他们手中的股份买了下来,背水一战!

他将厂里的产能提高了4倍,但成本却没有增加太多,产品的价格降下来后,销量果然上升了。

1958年,为了消化台塑公司每日增产的16吨PVC粉,王永庆决定筹设南亚公司,使企业形成中下游一代经营体系。

这一决策的效果很好,南亚公司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业绩十分显著。

之后,王永庆又在台湾开了多家下游工厂,行程一体化生产,到了1987年,他已经多了一个“塑胶大王”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两岸关系奔走

树高千尺离不了根,王永庆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忘记他的根在哪里。

他时刻想念着回报祖国,时刻把自己跟大陆联系在一起,他为了能在大陆投资而多方奔走,为了能让两岸早日正常往来而不懈努力。

1989年11月30日,王永庆从美国出发,途经日本后来到了大连机场。

国家领导人对于王永庆的到来十分重视,不但派了专人到机场接机,还专门把他安排到了钓鱼台国宾馆,给他最高规格的接待。

12月5日,邓小平也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王永庆,并且说:“如来两三个王永庆,两岸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次来到大陆,王永庆是想要花费70亿美金在东南沿岸地区建设石化产业,想要帮助祖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王永庆再次来到大陆商谈合作的具体细节时,他的行踪在香港被台湾记者发现并报道了出去,引起台湾舆论一片哗然。

王永庆投资大陆的项目也受到了台湾当局的阻碍,他一气之下飞到了美国

到了美国后,王永庆依旧在为原本的目标努力着,他本打算在美国买下15万亩地送给国家,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个项目也没能成功。

至此,轰动一时的“海沧计划”就此功败垂成。

在以后10多年的岁月中,王永庆多次感慨万千地回忆说:

“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当时一步之差,‘海沧计划’未能实施,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价。于今思之,真是悔恨莫及!”

不可思议的“富豪生活”

在一般人心中,富豪的生活肯定是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但王永庆却不一样,生活十分简朴,并且已经成为了传奇故事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庆对于穿着十分随意,对于衣服只有一个要求:能穿就行,根本不在乎衣服是不是名牌,衣服材料有多名贵。

由于他常年晨跑,腰围看起来小了不少,原本合身的西装现在穿起来看着空荡荡的,他的夫人便专门请裁缝来家里替他量一量尺寸,把衣服改一改。

或许是王太太没有说清楚,裁缝以为是要为王永庆做几套新西装。

王永庆拿出5套西装说:“改一改还能穿,旧西装只是宽松了一点,料子还好好的,没必要浪费钱。

家里的肥皂用到只剩最后一小片,王永庆也不会丢,他会拿出一块新的,把小片粘在大块的肥皂上继续使用。

手套磨破了就翻过来,这样洞在手背上也不会影响使用。

他还有一条用来做操的毛巾,用了20多年已经起了毛边,但他依旧不舍得丢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坐飞机时王永庆会最先选择经济舱,后来总是会被人搭讪,他无奈才改乘头等舱,这样一来他也多了时间休息。

王永庆不仅自己节俭,他同时也教育子女如何在生活上节俭,常用“富不过三代”的古话告诫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千万不要坐享其成。

虽然生活上十分节俭,但王永庆在回馈社会方面却毫不吝啬,他常说:“有钱不去做慈善是一种罪过”

上世纪60年代,他就投资了1.5亿创办了“明志工业专科学校”,让台塑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但会为家境贫寒无力升学的青年提供奖助学金,还会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1976年,王永庆捐了20亿新台币建立了“长庚纪念医院”,长庚是他父亲的名字,这家医院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穷苦的人们能够看得起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王永庆为了推动器官捐献,公开宣布:“在5年内,所有在死亡后捐出器官遗爱人间的人,他将赠给10万元作为丧葬补助费。”然后亲自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同意书”。

王永庆的慈善事业并不局限于台湾地区,对于大陆的发展他也时刻关注着。

他将长庚医院开到了厦门,在家乡福建捐献了一所占地70多亩的特教学校。

2004年,王永庆计划在大陆开设1万所希望小学,10年后,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累计花费21亿人民币。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王永庆打破自己历史捐款记录,为灾区捐款1亿人民币。

“我们虽然远在台湾,但两岸人民同文同种,是一个家族里的兄弟,当然义不容辞。”这是王永庆的女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汶川地震发生5个月后,来到美国出差的王永庆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92岁。

在王永庆的葬礼上,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带着儿子亲自前来吊唁,并三叩首行跪拜之礼,并说:

“他是除我父亲以外第一个跪拜的人,因为我觉得他的精神,他对我的照顾,他给我的启发,他不但是台湾工业之父,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个严父、慈父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不能表达什么,但是我一点点小小的心意,能够让我对他有所的追思,有所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