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日16时左右,安徽广德县的农民照常在田间忙活着农活。

这时候,远处的天边传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因为在附近有我军的空军基地,所以大家早就习惯了这些“雄鹰”在头顶飞过。

但是,这次的轰鸣声却异常的震耳欲聋,好像飞机飞行的高度非常低。

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们纷纷从田间地头直起腰,抬头观望。

瞬间,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天空中一架他们从未见过的、机背上驮着“长条凳子”的飞机踉踉跄跄地从他们头顶略过,朝着附近的大山俯冲而去。

不一会,半山腰就传来的巨大的爆炸声,浓烟也随之滚滚升起。

“飞机出事啦!快去报告政府!”反应快的农民已经一边高呼,一边向政府机关跑去。

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天后,一条令人震惊而悲痛的消息被权威发布:我国一架最先进的预警机在安徽省境内坠毁,机上5名试飞院、1名通讯员、34位顶级军工技术专家全部壮烈牺牲。

这是我军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空难。

山河变色,草木同哀。

那么这是一架怎样的军用飞机?

为何上面会有如此多的顶尖专家?

事故原因到底又是什么呢?

力量倍增器

现代空战的模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已经更迭了3代。

第一代是在一战时期。

那时候主要是通过地面上或者高空气球上的人举着望远镜观察,拿个扩音器听,从而判断是不是有敌机来袭。

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判断出是敌机来了,然后这边的战斗机起飞,朝着敌人大概来袭的方向飞去。

在天上时,就完全凭飞行员的眼神了,谁发现对方早,谁就能抢占高空的有利位置然后发起进攻。

然后,双方就进入混战模式,打到一方逃跑为止。

第二代是在二战时期。

这个时候,雷达已经投入使用,用作对敌人来袭飞机的预警。

图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英吉利海峡空战”中,英国就是凭借本土的远程雷达系统,提前发现来袭的德国机群,从而给自己的战斗机部队提供了20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而不会仓促迎战。

这为英国取得最后的空战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离开己方的雷达探测范围,空战还是要靠巡逻机提前进行搜索,或者是飞行员靠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敌人的位置。

“中途岛海战”中,美国就是靠这种“瞎猫撞死耗子”的方式发现了日本的航空母舰。

第三代就是二战后的几十年了。

地面雷达系统受到本身功率的限制,探测距离是不能无限延伸的,太远了就看不到了。而且,受地球曲率的影响,超过40公里,地面雷达就探测不到低空目标。

而且,在空战时,完全凭飞行员眼神和经验发现目标的模式,导致作战效率低下,很容易错失歼敌的机会,或者让敌人偷袭成功。

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将雷达搬上了飞机。

图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雷达的飞机可以将探测范围扩大几十倍,同时可以居高临下发现低空偷袭的敌机,还可以灵活安排到没有地面雷达的战区。

飞机上的指挥人员,可以通过提前发现和跟踪敌我双方战机的位置,来指挥己方战机抢先进攻,大大提高了空战的效率和成功率。

这种带着雷达的飞机就叫做“预警机”,也被誉为空战的“效率倍增器”。

在1982年,以色列偷袭叙利亚贝卡谷地的防空阵地之战中,预警机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战,以色列进攻机群远离本土,无法得到地面雷达的支援。

但是,以色列派出了美制“E2C”预警机,机上的指挥官不但给进攻机群分配攻击目标,同时还对叙利亚起飞迎战的战机做出预警,并指挥己方战机抢占先机进行迎战。

图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叙利亚在贝克谷地中的19个防空导弹连全部被摧毁,甚至连一发导弹都没发射。叙利亚空军的战机被击落82架。

而以色列仅有2架战机受伤,大获全胜。

从此以后,世界各军事强国全部开始强化预警机的研发和装备。

各国都清楚,在未来的战争中,“瞎子”只有挨打的份儿。

那么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现代化是买不来的!

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前期,国际环境相对稳定,我国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限的资源主要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军还处于“忍耐”时期。

不过,我军专家一直在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军事技术发展,这里就包括预警机。

在1990年代中期,我国的国防科技还处于“厚积”阶段,在很多领域的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

当时,面对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领空威胁,我军为了尽快提高防空能力,决定从有限的国防经费中拨款引进世界先进的预警机技术。

彼时,我国从欧美西方国家引进此技术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俄罗斯的技术又太落后。

只有以色列的“费尔康”空中预警系统成熟稳定、价格合理,在技术引进中也不存在什么阻碍。

因此,在1996年, 3架我军从俄罗斯引进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飞往以色列,作为雷达系统载机交给以色列进行改造并加装“费尔康”系统。

图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项目计划耗资10亿美元,几乎占到了我国全年国防经费的1/5,足见我国对预警机的重视程度。

如果项目成功完成,我军也将很快拥有世界一流的空中预警机机队,国土防空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虽然“费尔康”系统没有美国的任何技术,但是美国人仍想阻碍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美国以取消以色列每年2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为威胁,逼迫以色列取消该项目的合作。

图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2000年,以色列没有扛住压力,退还了3架运输机和项目订金,并进行赔偿。

通过此次事件,我军也深刻地意识到:现代化是买不来的

但是,这样的挫折难不倒中国人

那么,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会成功研制出世界先进的预警机吗?

要领先,就领先美国!

“费尔康”项目失败后,我军不再考虑从国外引进预警机技术,转而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军工技术专家进行研发。

我国自己的“空警2000”重型预警机项目在2001年立项,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雷达研发和与“伊尔76”运输机的整合。

2003年,“空警2000”预警机正式试飞。

图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至2007年,地处东南沿海对敌第一线的空军26师就装备了全部5架。

“空警2000”机背上驮载的圆盘状天线罩直径达14米,为世界之最。

同时,天线罩内部的3面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列呈三角形布置,无需雷达罩旋转便可进行360度全方位不间断探测。

同时期的美国“E3”和“E2”型预警机,机背上的雷达仍然采用多普勒机制,而且只有两面背靠背布置的天线阵列,如果对空进行360扫描,需要天线罩一刻不停地旋转。

主抓雷达研发的王小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表示:我国预警机的雷达技术比美国的同类装备领先1代!

图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国的技术专家也有同样的看法。

“空警20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和装备,使我国空军获得了世界领先的空中探测和指挥系统,极大提高了我军保卫祖国领土安全和统一的战斗力水平。

不过,“空警2000”预警机仍然有一项“瑕疵”,这就是载机,“伊尔76”运输机。

我国引进的该远程运输机的数量仅为30多架,俄罗斯又没有足够的实力提供更多。

因此,在当时我军只能划拨出5架进行预警机改装,再多,就没有了。这极大限制了我军预警机的数量水平。

我国这么辽阔的领土,5架预警机是远远不够的,少则几十架,多则上百架才是正常的水平。

所以,我国必须依靠自己当时能够生产的中型运输机平台来研发生产出更多的预警机才行。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我国预警雷达的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有了自己的飞机,有了更先进的雷达,那么我国全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预警机项目也顺利上马,这就是“空警200”中型预警机

图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项目使用的长方形雷达为双面背靠背布置,外壳也是长方形,因此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平衡木”

在我国军工科技专家的努力下,“空警200”预警机在2003年开始研制,2004年10月就首飞成功!

紧接着,2005年1月“空警200”预警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主要进行雷达系统的测试,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但是,就在项目高歌猛进的时候,本文开头的一幕空难发生了。

如此严重的一等事故,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有牺牲多壮志!

在“空警200”预警机第一次试飞中,因为机载设备很多都是新研发的,因此出现一些问题非常正常。

经过了1年多的攻关,很多问题都已被技术专家攻克,因此需要进行第二次试飞来检验成果。

图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主要工作是“解决数据包丢失、数据传输时间长、链路锻炼”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技术问题。

和第一次试飞相比,这次的任务更加艰巨、测试的项目更多、登机的技术专家也更多

2006年6月3日下午1点半左右,“空警200”预警试飞机从安徽省肥东军用机场起飞。

这次参加试飞的技术专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4人,加上试飞机组5人,和1名通讯员,飞机上足足有40人。

在爬升到巡航高度后,飞机转入平飞,技术专家们也开始紧张地工作起来。

前面2个多小时的飞行中,一切顺利。所有的测试结果也非常满意,大家纷纷开始休息,等待返航降落。

图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下午4点25分左右,飞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开始不受控制地快速下降高度。

当时,飞机在安徽广德县城上空,下面就是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如果飞机坠入,后果就不堪设想。

在飞机离地面居民区越来越近的时刻,试飞驾驶员拼命地拉起操作杆,强行使飞机微微抬起了机头,从而在居民区上空划过,却一头撞在了县城以外的大山山腰处。

飞机当时就断为了数截,并立刻发生了强烈的爆炸,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机上人员无一幸免,全部牺牲

这次事故中,年龄最大的烈士,是试飞机组成员,56岁的申长生同志,本来在这次试飞任务结束后,他就要停飞了。

图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龄最小的烈士,是年仅24岁的秦澎同志,他的人生和事业才刚刚开始。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将飞机坠毁的山命名为“英烈山”,并在上面树立起一座纪念全体烈士的纪念碑。

6月15日,隆重的烈士追悼会在江苏举行,之后,我军在北京又举行了一次内部隆重的追悼会。

图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3空难”是我军建军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空难,而且牺牲的试飞机组和技术专家全部是各领域内的精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所有预警机试飞项目全部暂定,试飞院组成专家组全力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很快,专家组找到罪魁祸首:飞机机翼结冰。

任何飞机的机翼形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的,目的就是让飞机获得足够的升力。

但在高空飞行的时候,由于气温极低,空中的水汽很容易附着在机翼表面,慢慢地结成不规则的冰层,这会完全破坏机翼的构型,最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飞机失去50%的升力,导致坠毁事故。

飞机一般都会装有喷洒防冻液的除冰系统。

图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幸的是,当天试飞的“空警200”预警试飞机的机翼除冰系统发生了故障。

另外,技术专家们都在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在解决技术问题,希望新装备早日装备一线部队,因此在此次试飞中,34名专家登上飞机,连带专用的设备,飞机已经处于超重状态。

血的教训是残忍的,但是没有烈士的牺牲,就没有胜利的果实。

在认真总结“6.3空难”教训的基础上,专家研发出了新一代机翼除冰系统来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

同时,试飞院做出规定,再也不允许那么多专家同乘1架飞机。

4个月后,新的试飞院机组和技术专家们不畏艰险,满怀斗志地登上了经过改进的“空警200”预警试飞机。

第3次试飞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图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10月1日,参加国庆阅兵空中梯队的“空警200”预警机以矫健的姿态飞越天安门,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如今,我军已装备数十架世界顶尖的空中预警机,机队规模很快就将问鼎世界之巅。

同时,就在“福建号”航母下水之后,我国的新型舰载预警机也展开了密集的试飞工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新型舰载预警机将随我军强大的航母编队驰骋在世界任何一片大洋之上!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保卫祖国蓝天而不畏牺牲、奋勇前进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