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

这段时间,跟生育率相关的话题又上了好几次热搜。

官方公布了部分地区2022年上半年的新生儿数据,其中绝大多数地区跟2021年同期相比,都是负增长。

也就是说,生育率下跌的趋势并没有因为开放三胎而得到更多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指出,我国总人口“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总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还提出低生育率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最主要风险。

评论区各种声音都有,但是有条留言让我挺惊讶的,一个网友评论说:

再这么下去,可能就真像专家说的,要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了。

我看到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建议,结果一搜,还真找到了这个说法的出处。

这是厦门大学知名教授赵燕菁,2021年在北京的蓝筹年会上提出一个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教授的原话是:

  • 如果你不生育小孩,未来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别人家小孩交的养老金在供养。

  • 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生育,养老金制度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

  • 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下一代的人越来越少,人口抚养比例失调,下一代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

所以他提出了一个设想和建议的方向:

  • 我们也可以将养老金、社保、保障房分级,然后与子女多少挂钩——子女多的标准高于子女少的,没有子女的只可享受最基本的保障。

  • 进一步,还可以将社会劳动再生产作为新的‘国策’,所有公共福利——就学、交通、就医——都和子女数量挂钩……将生育变成有价值的经济行为。

这段话流传到了网上,被媒体和网友们解读为专家建议“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还引起了挺大的争议。

把养老金等各种福利和子女数量挂钩,变相就是告诉人们,你孩子生少了,你靠着别人家孩子的养老金在供养,给你点儿就不错了,你要什么自行车。

但是这不对劲儿啊,我是个80后,从小听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独生子女光荣”、“农村怎么才能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样的宣传口号长大。

一直以来的被灌输的就是,只生一个好,独生子女还会给发一个独生子女光荣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倒是超生的,不仅要被指指点点,还要缴纳一笔不小的社会抚养费。因为多生了孩子,占用了更多社会的资源,所以需要被惩罚。

现在这才开放二胎三胎几年,就立即从只生一个孩子的光荣榜上,一下又到了只生一个孩子的耻辱榜。

这些夫妻年富力强,想生娃的时候,多生一个是给国家拖后腿。

人到中年,有心无力了,少生一个还是给国家拖后腿。

合着这些年啥也没干明白,就给国家拖后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话说这些年,还有很多跟孩子出生和成长相关的专家建议,都是怎么咂摸怎么不对味儿。

反正这些建议要是都落地,估计更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了。

02

02

专家A建议: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

专家B建议:不能提高劳动者工资

下面2位专家的建议,其实看全文都有些道理。但是作为家里有俩已经上初中,即将要面临分流的娃的妈妈,还是感觉压力巨大。

提出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的是人大代表张兴海。

他在2022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甚至快递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去竞争。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上班,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200万左右。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有150万劳动力离开制造业。这不利于制造业健康发展。

所以他提议,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这个话说得没错,这个事儿国家也在着手解决。

咋解决的?普职分流啊。

哦,不对,现在不能叫普职分流,这个提法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正确的说法是:

“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反正现在各地的政策呢,是中考复读限制越来越严格。

让父母圈子炸锅的“一半孩子读高中,一半孩子进职校”的说法,也并不是捕风捉影。

不过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多数父母还是支持的。

要这能像德国那样,擅长读书的孩子去念大学,擅长动手的孩子去学技能,毕业后俩人收入差距不大、也都受尊重,都有光明的未来,这也是大好事。

但是这时候专家又发话了,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这个话的,是中科院教授、经济学家李剑阁。

完整的表述是:

“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否则,外国投资都跑到越南等工资比我们低的地方去了。”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有道理。

我们国家制造业国际上都响当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劳动力优势。

中国人勤劳、肯干、效率高,产品放在中国制造,肯定比在发达国家制造要划算。

但话还得说回来,凭什么呢?

既要年轻人进工厂,又要控制年轻人的工资,生产队的驴都不能这么用吧?

那要真这样,生娃还图个啥?

图才十几岁就要被分流?

图被分流后好不容易有了一技之长,进厂工作,还可能被克扣工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03

专家A:建议找不到工作先去结婚生子

专家B:建议低收入者出租闲置的房子

前面几位专家的建议,是把孩子出生到工作安排明白了。

而这2位专家的建议,可以说是把孩子失业以后的事儿也安排明白了。

“找不到工作先结婚生子”这个建议,是北大教授、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前不久在2022凤凰财经云峰会上提到的。

他认为如果年轻人短期内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或自我培训,去提升技能水平,然后等待经济好转,或者去结婚生子也行。

这段话的前半句我是特别赞同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任何时候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在学习上,没毛病。

但结婚生子这个话就比较奇怪了。

咱不是说非得有钱了才合适当父母,但养个孩子可不是给件衣服给口奶就行了,还有很多的突发因素要考虑。

如果父母自己都难以经济独立,又怎么对一个小生命负责?

特别刚毕业的女孩子,如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去结婚生子,她必然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想再返回职场,用人单位也不是慈善机构,很可能会婉拒。

那年轻人低收入,又要养孩子怎么办?

这时候清华大学的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给出了建议:

你可以用私家车出去拉活,或者把闲置的房子出租出去。这些都是解决就业与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有效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啊,这么高明的解决方案,那些没工作或低收入的年轻人怎么没想到呢?

哦,他们可能想到过,就差一套闲置的房子和一辆自己的私家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知道低收入群体在专家眼里是怎么样一群人,但是我知道普通年轻人的状态。

前段时间,网上有对小夫妻上了热搜,他们是@亮亮丽君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两口13年相识于大学,8年恋爱长跑,15-20年异地,后来双向奔赴。

2021年终于靠自己的努力买了个小房子,贷款102万,第一个月要还月供9000多。

每个月房贷,就占了两个人三分之二的收入。扣完房贷,剩余的钱只够4200的租金。

本来紧紧巴巴也够生活,但买房第二个月,女孩公司就全员降薪了,她每个月只能拿2000多的基本工资。

想到自己收入减少,还房贷要靠老公,她急得在公司偷偷的哭。

当天她原本想回家买块儿肉,但是接到降薪通知,没舍得花钱,就买了块儿豆腐。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经历了怀孕、领证、结婚,很努力的生活,没事儿就去买的房子那里看看盖到了第几层。

可是距离交房还有20几个月时,这房子烂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地停工,但房贷每个月还是要还。孩子即将出生,可夫妻俩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

他们很需要钱,但是却连自己唯一的房子都拿不到,更别提闲置的房子租出去。

这是一对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的故事,也可能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年轻人的故事。

我想如果这些年轻人看到这位专家的建议,应该会回复:

“我建议专家非必要不要建议。”

呵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