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未走,肝炎又来,前段时间两则与肝炎有关的新闻牵动着家长的心。一则是多国儿童遭遇急性重度不明原因肝炎,已有孩子不幸身亡。另一则是不明原因甲型肝炎在北美多地出现,或与有机草莓有关。作为家长,该如何让孩子远离这一波波的肝炎威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导致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根据感染肝炎病毒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目前我国最多的病毒性肝炎是乙肝,然而随着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新生儿感染率大幅下降,我国乙肝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过,最近从国外飘来的两则肝炎新闻,都与乙肝无关。一个是不明原因肝炎,也就是不归类于甲乙丙丁戊其中任何一种;另一个则为甲肝。下面,分别来说说这两条平行肝炎线,看我们中国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肝炎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条“肝炎线”

不明原因肝炎

腺病毒成为最大嫌疑

今年4月23日,世卫组织发布公告显示,已经在12个国家发现了至少169起不明病因儿童急性肝炎。并且给出了临时界定标准:自2021年10月1日起患有急性肝炎,非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且血清转氨酶>500 IU/L的16岁以下儿童[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不明肝炎患者分布图

01

严捞新冠病毒成为头号“假想敌”,不过很快被否认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很难不让人联系到它,更何况新冠肺炎给人留下的后遗症,现在还在不断的扩大边界。不过根据分析,科学家很快排除了新冠病毒与之关联的可能,以资料最丰富的英国患者为例,在61个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只10例,还不到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腺病毒不按常理出牌,成为目前最大嫌疑

对于如此短时间多地区“跳跃式”出现,一时间让专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还是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腺病毒[2]。腺病毒的全名是人腺病毒,最开始是从健康人萎缩的扁桃腺组织当中分离培养出来的,所以被称为腺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腺病毒其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原体,常与呼吸道疾病紧密相连,如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一般潜伏期3~8天,然后出现急性发热,可伴有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症状。据统计,在我国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6%~26%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是腺病毒感染造成的。此外,腺病毒感染还可引起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其他疾病[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腺病毒引发肝炎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实属少数。此外,报道中的患儿除了有肝损伤外,还出现了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这与腺病毒感染后导致胃肠道疾病是相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等!腺病毒不是疫苗载体吗?接种疫苗会不会造成腺病毒感染?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这个真的是不会发生!腺病毒载体疫苗仅是借助了有基因缺陷,不能继续复制的腺病毒部分结构,而这是不会造成感染的,更不会导致肝炎的发生。更何况国外有些国家接种的新冠疫苗并非腺病毒载体疫苗,但同样发生了不明原因肝炎。

03

免疫欠债学说被主流接受,做好这两点尤其重要

疫情期间,孩子比之前待在家里的时间更长了,这就造成孩子长时间不怎么能够接触到某种特定病原体,导致相关保护性免疫力不足,而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就会更容易感染。从英国报道的数据来看,也确实如此,2020年腺病毒感染呈前所未有的低谷,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现在又呈现出补偿式高涨,大大超过了新冠疫情前的数据。在这其中,有一些以肝炎的形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敲黑板,家长们注意了,划重点的时候到了!既然不明原因肺炎最后被锁定在了腺病毒,那么想要避免,一是做好预防接种,二是增强免疫力,三是做好防护,这也是面对所有致病原朴实无华的防范措施。遗憾的是,腺病毒没有疫苗,更多的免疫是建立在接触病毒过程中。而家长能够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同时做好日常防护。腺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粪口传播,此外也可以通过水传播(如腺病毒污染的游泳池水可引起结膜炎)[3],因此记得出门戴口罩、不去人多密闭的地方、注意勤洗手、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条“肝炎线”

北美甲肝疫情

有机草莓或成罪魁祸首

今年5月30日,美食药监局(FDA)表示正在对美国多州暴发甲型肝炎疫情进行调查,确认其与有机草莓存在关联,因为多地区的多个病例表示曾经购买并食用过某品牌的草莓[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不只草莓上有甲肝病毒,粪-口途径传播需注意

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粪-口传播,比如喝了污染过的水,使用了污染过的餐具、吃了被污染过的食物等,此外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媒介进行传播。在种植草莓时如果使用的是含有甲肝病毒的污水进行灌溉,那么草莓上就会沾有甲肝病毒,进而导致食用者感染甲肝[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我国,过去和现在,某些地区也出现过甲肝流行,但主角不是草莓,而是海鲜,更确切的说是贝类。

1988年上海因生食毛蚶引起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6],当时市场上涌入大量廉价毛蚶,惹得市民争先抢购,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发现甲肝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甲肝大暴发的最高峰时,每天确诊达1.8万人。据当时的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整个上海有约150万人被感染,而当时上海的人口总数也不过125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东港市甲肝报告病例增多,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发文普及甲肝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告诫市民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鲜,如毛蚶、血蚶等[7]。

为什么是贝类而不是其他海产品呢?原来贝类属于滤食性动物,能够将周围水环境中的甲肝病毒富集在其体内,甲肝病毒虽然不能在贝类体内繁殖,引起贝类本身发生疾病,但可以在消化腺中积累,进而吸附并浓缩甲肝病毒,研究发现,甲肝病毒在贝类体内存活时间不少于 15天。如果贝类生活的水域水循环交换能力差,周围有大型城市环绕,每天有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其中,再加上水处理条件和方法没能将水中的病毒有效清除的话[8],那么甲肝病毒就很可能会通过贝类传染给食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夏季预防甲肝,尤其警惕海鲜

FISHERY

夏季患甲肝,海鲜这一致病原不得不妨,那如何才能吃的放心避免甲肝病毒感染?在这主要提醒您注意三点:保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使用干净并经过消毒的碗筷;如果吃海鲜,尽量避免贝类,并将海鲜完全做熟后再食用,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鲜;如果您或孩子没有接种过甲肝疫苗,则应尽快安排,对于按照一类疫苗接种安排接种疫苗的孩子来说,甲肝疫苗一般是在孩子18个月和2岁~2岁半的时候分别进行第一剂和第二剂的接种。如果已经出现了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则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接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无论是肺炎也好,肝炎也罢,无论是哪种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预防都是上上策之选。家长想要让孩子远离感染,预防三宝绝不能少:预防接种、做好防护、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