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的主城区到郊区,旅游的线路天南地北,旅行中看到的景致由浅及深,即便最不起眼的一些村舍建筑,也能读出不一样的沧桑底蕴来。像从湖北武汉的黄陂区出发,经由城区到更北的郊区,穿过木兰系景点,随便到达一座自然村湾,也有田园风情的画面与文化。比如在木兰大道沿线罗汉寺街河李湾龙须河畔,就有一座半河桥,它拥有近百年历史,造型独特,内有典故,游览随拍,只觉得它更像是一座活的纪念碑刻,见证时光如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航前往这座半河桥,不是轻松的事情,主要是往来的路线太过复杂。简单来说,从武汉市区出发,先要到黄陂城区,之后在转盘处转到木兰大道。木兰大道非常长,向北行进的过程里经过木兰系核心景区,罗汉寺街只是其中一处,并且到了罗汉寺街还有河李湾,到了河李湾还有龙须河。一环套一环的地界,像是一连串文字游戏,何况是实际的地理地貌。在龙须河沿线寻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座古桥,有一块碑刻在旁,刚好就是半河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观半河桥,只看得到河流,不见桥梁。毕竟在郊外,河流相比较桥梁会更加抢眼,比如流域广,经过的地方多是村舍良田,半河桥和龙须河就是这样的特点。从龙须河走来,看得到河流的宽度变化大,但流水的速度都差不多,水质看着清澈见底,尤其是河堤两岸的布局,郁郁葱葱,像是放大的幕布。行道树和灌木丛,以下是流水水面,斜坡较大,河岸很长,八月盛夏,植被正是最年长的时候,倒映着绿色,一派宁静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近半河桥,看到流水匆匆,声响清脆,好不安静。从结构看,半河桥属于少见的五孔石拱桥,桥面呈“之”字形,好像是两座没有完工的桥拼接而来,所以才有“半河桥”的名字。粗略目测,半河桥的桥身足有50米以上,桥面宽度在4米左右,条石结构,边缘镶嵌着纵联式砌筑砖拱。桥身分东、中、西3个部分5个孔,拱跨两三米。有意思的是,半河桥上还有两个长方形孔,是在两段桥身上面平铺青石板,材质厚重,承载力度不小,桥身坚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座半河桥,最早的传闻很有意思。说是古时候,由于龙须河河水流量大,原本建设的桥梁总是被冲毁,再有大水来袭,两岸的人根本无法过河。可是在有一年的枯水季,龙须河边突然冒出来一个睡觉的叫花子,他睡过的地方刻出了一幅“Z”字形的痕迹。人们受此启示,于是建设处一座之字形的桥,以后它再也没有被冲垮过,于是换名半河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来看,多数人关注的其实还是真实记录的关于半河桥的历史底蕴。当地土著的传言里表示,这座桥是清代河李湾“李善人”募资兴建,算是有了一个“真实”的名字。不过,根据物理和建筑学原理来看,半河桥也的确与众不同,首先便是“之字形”结构,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布局,它能够有效减少流水对桥身的冲击,避开洪流,稳定桥梁。其次,半河桥上的几座桥墩建设稳固,是为核心之一,桥墩稳而桥梁稳,这是显而易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河畔经过,尽量走河梗,从一个侧面去观看半河桥的面貌,桥身上的砖混结构非常突出。黑白分明的布局,层层码放堆积的效果,尤其是青砖白缝,即便过去百年还是严丝合缝,尤其可见工程技术之精湛。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年代里,我们的古人先贤,用着很有限的资源,发挥着匠心独运,日复一日,建造成这座智慧结晶。桥梁看似常见,但在巨大的时光沟壑里,能够留存下来的,绝对是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来看,这座半河桥的状态还很坚实,属于桥梁中的桥坚强。从大环境来看,半河桥置身于中部地区大城市,独特的地理地貌决定了境内桥梁数量非常之多,它的规模不算是最大,甚至是非常渺小,但它的历史底蕴,无疑是最深沉和有内涵的。远离城区闹市,只有一畔野河与田壤为邻,可能百年来一直如此,但半河桥的结构、作用从未改变,它是一座现实的桥,更是当地人心理上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