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静安区举行的一场投资推介会上,来自世界五大房地产咨询机构之一仲量联行的中国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分享了疫情下的房地产投资策略。他特别提到,仲量联行近期针对150家不同行业的在华跨国企业开展了不动产策略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跨国企业仍坚定看好上海,不动产计划并未受到疫情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复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投资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虽然大上海保卫战艰苦卓绝,曾让不少人心存疑虑,担心投资者走人,外国人跑路。但事实最具说服力——刚走出疫情困境,上海马上迎来数千亿计的投资和重大项目开工;上半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正增长,超过120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今年1至6月,上海引来366家首店落户,数量蝉联内地榜首;楼宇经济上,仅静安区的税收亿元楼就达到50栋,又一次刷新纪录……

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能表达投资者的信心。这种信心来自哪里?有人说,是上海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基础构筑的城市能级,是契约精神与文明守法构筑的营商环境,是人均消费与总量消费构筑的市场体量。

这些都没错,但想得更深一点,我们会认识到,这种信心,并非一朝一夕铸就,而是来自对上海多年发展成就和中国未来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关情况。很多数据耳熟能详,但依然令人惊艳。

比如,过去十年,上海的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从2012年的2.1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2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第四位。

又比如,十年来,上海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528万亿元增长到2511万亿元,口岸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857家和516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000亿美元。

还有,人均GDP从1.42万美元增加到2.69万美元,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6万元提高到7.8万元,人均期望寿命从82.41岁提高到84.11岁……

这些发展成就,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足以令人称羡。精明的投资者自然明白其中的含金量,也明白这背后的努力与付出。这一切,都构成对上海未来的正向预期。

当然,一座城市的成就,不能孤立来看。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之所以是上海,只因她的发展从来就不仅为了自身,而是承担着国家战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发挥着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正市长在周一的发布会上,用“1+3+3+3+3”形象而系统地介绍了上海承担的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建设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三大“上海方案”,建设三大国家实验室,搭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大对外开放平台。

一座城市,十多项国家级的重大战略任务压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上海来说,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无穷的机遇。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中国崛起势不可挡,投资上海,就是投资中国最重要也最具潜力的城市,意味着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与红利。这是任何投资者都无法拒绝的诱惑。这,才是上海最大的吸引力之所在。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潘高峰

编辑 | 顾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