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天文工作者如今却和爱人住在中关村科源社区16号楼一间13多平米的小屋里,引发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退休的天文工作者如今却和爱人住在中关村科源社区16号楼一间13多平米的小屋里,引发关注

很多社会问题你只要把“钱”这个字算明白,就什么都明白了。我拿最近的一个热点科学家新闻来举例。内容是一个老科学家蜗居在北京海淀一套13平米的房子里生活困苦还多次反映没着落。大家看见这个话题第一时间反应都很愤怒。做科研的人在我们的舆论中都是天生自带光环的,民众直觉的印象反应都是这批人自己不懂得为自己谋福利,结果社会还亏待他们,让他们连老年保障都没有。

要搞清楚事情就是从钱入手。我第一个问的问题就是老先生有多少退休金?正常的退休标准大家都可以查到。为了避免刺激到现在还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标准我这里就不说了。可以确定的是老先生的退休金和待遇足够他在北京住一个非常体面的养老院,有专门的护理照顾。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时不时去这个13平米的小房子呢?

因为这是一个要拆的,并且区位绝佳的学区房。你甚至可以说那块地方是全国最好的学区之一。这套房如果完整产权值多少钱?

信息也全透明。大家在网上搜到的46万一平据我了解并不真实。之前的高点成交类似小户型往往都是在30-35万之间。也就是说这套房子光卖做学区,就要价值400万。

目前遇到的情况就是学区房因为政策改变受挫严重,同时拆迁货币化的补偿价值并不高。比较典型的就是之前西二环拆迁,学区和位置很好的小户型,就是按比例补偿让购买卢沟桥附近的新房。20平平行置换到那里就是差不多价值450万左右市价的房子。

天价补偿那个年代过去了。没办法再像之前那么补偿了。

一个快要拆掉的小区当然没人去养护了。这样的房子为什么一直拆不掉?

恰恰就是对这些老的科研人员待遇太好,太尊重,所以才导致没办法把价格谈拢,把你看见的老房子拆掉。而你在网上看到的相关的报导也是媒体圈子内的一个恶习,错误的利用了民众的同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