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ence Advances:陆军军医大学连继勤/何凤田发现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在自噬的启动起重要作用

1,Science Advances:陆军军医大学连继勤/何凤田发现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在自噬的启动起重要作用

来源:iNatu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TG4B去乙酰化诱导的自噬启动示意图真核生物在面临缺乏外部营养等环境变化时会启动自噬。然而,自噬启动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自噬功能障碍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近日,陆军军医大学连继勤及何凤田共同通讯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ATG4B的去乙酰化在饥饿诱导的自噬启动中起关键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ATG4B在饥饿期间通过去乙酰化酶SIRT2在K39处的去乙酰化被激活。K39去乙酰化还增强了ATG4B与pro-LC3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LC3-II的形成。此外,SIRT2介导的ATG4B的K39处去乙酰化促进了饥饿诱导的自噬启动。该研究揭示了一种乙酰化依赖性调节机制,该机制控制ATG4B在响应营养缺乏的自噬启动中的作用。

2,前世今生:维生素D与精神分裂症的缠绵不休

2,前世今生:维生素D与精神分裂症的缠绵不休

来源:丁香园

精神时间过往研究表明,体内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成年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正常新生儿高44%。另外,研究还发现,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可能占丹麦精神分裂症病例的8%左右。近日,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维生素D缺乏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增加这一假设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分析。该研究认为,向孕妇和/或易患维生素D缺乏症的群体的后代提供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会降低后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目前可以使用敏感的方法来测量新生儿干血斑中的25OHD。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hizophrenia Research 杂志上。

3,物质使用、微生物群和精神疾病竟“拜了把子当兄弟”「研究速递」

3,物质使用、微生物群和精神疾病竟“拜了把子当兄弟”「研究速递」

来源:大话精神

滥用物质如酒精、可卡因、甲基安非他命、尼古丁和阿片类物质都与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有关。肠道微生物紊乱已被证明通过改变神经递质、代谢物、免疫和神经元信号的机制来调节大脑功能。因此,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越来越多地涉及精神疾病的发展,包括药物诱发的抑郁和焦虑。近日发表在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上的一篇研究讨论了关于酒精、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尼古丁和阿片类药物滥用对精神疾病的作用的文献数据。研究认为药物使用、微生物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化学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精神疾病的发展。

4,爱情为什么有如此魔力?

4,爱情为什么有如此魔力?

来源:原理

人们很多时候还是习惯把浪漫的爱情看作一种将个体命运连结在一起的神秘宇宙力量。为什么爱情会带来这种魔法般的奇妙感觉?它怎么如此有“魔力”?研究表明,关于命中注定的爱情和灵魂伴侣的这类奇妙概念,其实非常普遍,并且深入人心。而这可能是一种进化优势。进化可能将爱情创造为作为一种“生物租赁协议”,既解决了承诺问题,又为这种解决方案提供了“令人无法自拔的奖励”。即使没有性繁殖,浪漫关系也能提供适应性优势。爱情带来的嫉妒可以帮助防止不忠,也防范着其他人试图偷走你的伴侣。人们关于爱情的超自然的“命中注定”的故事,可能会增加他们对关系的价值的信心。该文章于近日发表在The Conversation上。

5,大麻细胞制造大麻素的范式转变:研究人员揭示其背后高效「黑客」,为大麻素仿生合成提供新见解

5,大麻细胞制造大麻素的范式转变:研究人员揭示其背后高效「黑客」,为大麻素仿生合成提供新见解

来源:生辉Agri Tech

大麻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药理学特性来自特殊的代谢产物——大麻素和萜类化合物。如今至少已从大麻植物中分离出113种大麻素,其中研究最成熟的有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和大麻酚(CBN)。尽管许多生物技术公司正在试图利用酵母或细胞培养物实现体外生产大麻素,但大麻植物体是如何产生它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 的文章首次定义了大麻的植物细胞用来制造THC、CBD的高效“黑客”。该研究揭示了THC在大麻毛状体中产生和运输的微环境,并阐明了在细胞内制造THC或CBD途径的几个关键点。

6,痛风发作增加心梗、中风风险!JAMA:医生和患者应该怎么做?

6,痛风发作增加心梗、中风风险!JAMA:医生和患者应该怎么做?

来源:医学新视点

既往研究提示,免疫介导的全身性炎症状态以及特定类型的感染可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炎症性疾病的一过性急性发作是否与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相应的时间关系,截至目前为止尚无充足研究证据。近日,JAMA 重磅发表了一项大型人群研究的分析结果,强有力地证实痛风发作与后续短期(0-120天)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更高有关。论文同期评论强调,当前这项研究的成功进一步支持了“全身性炎症状态或许会提高血管炎性水平,从而促进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一假说。在痛风发作后的数周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会增加,因此需做好预防措施,并关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相关症状的发生,以便紧急就医。

7,如何看待所谓的「抑郁症5-羟色胺假说被推翻」?

7,如何看待所谓的「抑郁症5-羟色胺假说被推翻」?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近日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 的一篇综述认为,没有证据支持以下假说,即抑郁是由5-羟色胺活性或浓度降低所引起的,并且,抑郁症的5-羟色胺理论并未得到经验性的证实。综述其中的两名作者还发表了后续文章,声称抗抑郁药似乎具有普遍性的致情绪麻木效应,不可能说使用 SSRIs类抗抑郁药是值得的,并且尚不清楚SSRIs治疗是否利大于弊。

为此,Psychiatric Times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该研究团队的说法至少存在7个严重的问题,尽管超出了本文探讨的范围,但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大多数抗抑郁药在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急性期治疗中是安全的,并且至少有一定的疗效。作者认为,讨论抗抑郁药(以及精神医学中的其他生物治疗)的风险/获益时,所使用的方式不应与开展其他任何严肃的医疗操作有所区别,同时希望患者和医生不要因为这篇综述,或仅仅因为SSRIs作用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而对抗抑郁药治疗退避三舍。

8,Science Robotics Foucs: 我们真的希望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吗?

8,Science Robotics Foucs: 我们真的希望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吗?

来源: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

人工智能研究具有将类人行为作为其目标和衡量标准的悠久传统。如果程序表现出的行为如果被人类表现出来,我们就称它们为智能。尽管到现在为止,计算机在许多方面都比人类好,但将人类相似性作为黄金标准的想法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从工程的角度来看,类人行为可能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人机不可区分性引发了明显的心理、伦理和法律问题。鉴于人类倾向于拟人化和归因于类似人类的心理状态,许多研究人员的目标是让机器人在外观和行为上更像人类,以便它们可以以或多或少类似于人类的方式进行交互。然而,实际上更明智的做法是利用这些发现来使机器人不像人类。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前 文 阅 读